收藏 分销(赏)

桃花源记教案.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109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2.学习桃花源居民高尚淳朴的品格,构建和谐社会。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课文。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 当你心烦意

2、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2.介绍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

3、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3.欣赏配乐朗读(教师结合作品播放朗读音频,同学们在听音频的过程中标好字音,读后老师纠正字音

4、)让同学们在下面反复自由朗读课文。4.指导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一 句读分明;二 节奏合理;三 语速适中,四 语句流畅;五 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5.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如果程度好的班级,可以对照课文,直接笔译,然后站起来读,同学补充,老师作点拨)6.疏通词句,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有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同学提问,老师解答。7.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知识点归

5、纳1.通假字(1)具答之。(具,通“俱”,都)(2)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词(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3.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处处志之

6、(作标记,动词)志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 寻向所志(寻找,动词)寻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副词) 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那,指示代词)其既出,得其船(他,代渔人,人称代词) 见渔人,乃大惊(就,于是,副词)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副词)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介词)4.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文言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译: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省略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问所从

7、来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问(之)所从来”。林尽水源介词省略句式。即“林尽(于)水源”。6.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师问:同学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到桃花源? 生:美,我没想去。师:那好。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

8、、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在大家的背诵声中,美丽的桃花源又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桃花源记自问世以来,桃花源就成了美好社会的代名词,人们向往它、追求它,他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展开讨论

9、。一.请同学复述课文。二.分析课文: 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够的话)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搞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论魏晋。3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理清文章结构)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

10、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完成目的一)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至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三.逐段分析第一段1.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并进入桃花林,他在沿途中都看见了怎样的景色呢? 作者渔人发现了一片桃花林,桃花林长长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芳香的嫩草,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写出了花草的色泽、质地、形态,不仅花多、花美,而

11、且奇特无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处;用四字句的形式,读起来铿锵和谐,节奏整齐,朗朗上口。2. 第2段写桃花源居住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出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和感受。这里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迎来的是“豁然开朗”,深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豁然开朗”为渔人的总的感觉,接下去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写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是平和、宁静、淡远 。文中把土地

12、、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清景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不绝于耳。写桃花源中人的衣着及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这两句在上文描的基础上,由远而近,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这里往来的行人和耕作的农夫,男男女女,他们穿戴虽然与挑花源外的人一样,但他们精神面貌却大不相同。这里不管黄发的老人还是披发的儿童,个个精神焕发,恰然自乐。作者在这一段中,着力描述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气氛。这一段文字恰似一首恬静闲适的山野抒情诗,又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这一幅理想的生活图景,同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形成强烈对照。3、第3段,写出了桃花源中怎样的社会风尚?写桃花源的人情世

13、风。渔人的到来,打破了桃花源的宁静生活。大为惊奇,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与世疏离久远之情,同时又为后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和“无论魏晋”张本。惊喜之余,“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这些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古道热肠。这里淳朴、真挚的古风依然存在,这与当时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伤风败俗的污浊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十分鲜明对照。明写桃花源中人自述来到此地的原因和经过。他们来此地为了躲避暴秦的压迫和社会的动乱,表现了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的生活这几句还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黑暗腐朽现实社会的否定。“皆叹惋”一句,反衬了世人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战乱的厌恶,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14、、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最后几句写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一事,设下伏笔。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4、第4段,渔人离开了桃花源,在离开之前,他与那里的人们约定了什么啊?(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他实际上是怎么做的呢? 这一段先叙写渔人颇有心计,在归途中“处处志之”,到处做了标志。接着渔人到了郡城,就向太守禀报。在太守的支持下,渔人

15、带领人前往桃花源。“寻向所志”,本该是万元一失的,然而恰恰相反,“遂迷,不复得路”,再也寻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美妙的桃花源烟消云散,化做虚无缥缈信难求的神秘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惆怅和迷恋。这一段与开头“忽逢桃花林”相照应,使桃花源进一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5、第5段,写桃花源无法寻找。这一段写桃花源无法寻找,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寻常人寻不到尚可说,连超俗的高士都“未果,寻病终”,足见桃花源不一个凡人可登临之处了。“后遂无问津者”,结束的一句,韵味无穷。讨论: 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

16、强神秘色彩。 ( 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桃花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桃花源记里民风淳朴,有热爱劳动,敬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蓝图,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心声。因此,古往今来许多人宁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思考:课文描写的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奇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景奇。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

17、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等。3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这些奇异之处使课文情节曲致跌宕,悬念环生,充满了神秘感,更增强了人们对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桃花源士: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详和愉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过

18、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提问:根据课后练习四,谈谈我们该怎样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写照。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

19、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第一段翻译与评点:原文:晋太元1中,武陵2人捕渔为业。缘3溪行A,忘路之远近4。忽B逢桃花林,夹岸5数百步6,中无杂7树,芳草鲜美,落英8缤纷9。渔人甚异之10。复11前行,欲12穷C其林。重点词语: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2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3:缘:沿着,顺着。4: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5夹岸:在两旁。6:步:古代举足两次为一步,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两步。7杂:不纯,这里指别的。8落英:坠落的花瓣。9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0异之

20、:对此感到诧异。之:指见到的景象。11复:再。12欲:打算,想。A.行:指船行。B.忽:说明是偶然的。C.穷:穷尽,走到头。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评点: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读第二段课文,翻译并评点:原文:林尽1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若3有光。便舍船4,从口入。初极狭,才5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6。土地平旷7,屋舍俨然8,有良田9美池桑竹之属10。阡陌

21、11交通12,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13,男女衣着,悉14如外人15,黄发垂髫16,并怡然17自乐。重点词语:1尽:完,没有了,消失了。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若:好像似的。4 舍船:丢下船。5才:只,仅仅。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朗的样子。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7旷:开阔。8俨然:整齐的样子。9良田:肥沃的土地。10属:类。之属:即这一类事物。11阡陌:田间小路,南北向的为阡,东西向的为陌。12交通:交错相通。13种作:耕种作业。14悉:全,都。15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髫:古时候指小孩子下垂的头发。17依然:愉快的样子。译文:

2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透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那田中(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评点: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见到一片安宁和乐的世外天地。朗读第3段,翻译并评原文:见渔人,乃1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2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23、闻有此人,咸3来问讯4。自云5先世6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7,来此绝境8,不复出焉9,遂与外人间隔10。问今是何世11,乃不知有汉,无论12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3,余14人各复延至15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15为外人道也。”重点词语:1 乃:竟然。2要:通“邀”,邀请。3咸:全,都。4讯:消息。5云:说。6先世:前代、祖先。7妻子邑人: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的人。8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9焉:兼词,在文中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10间隔:断绝来往。11世:时代,朝代。12无论:更不用说。13叹惋:哀叹、惋惜。14延至:邀请到,延:引进。15 不

24、足:不必,不值得。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评点:这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

25、过。2、3段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朗读第4段,翻译并评点原文:既1出,得其2船,便(就)扶向路3,处处志4之。及郡下5,诣6太守,说如此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8向所志,遂9迷。不复得10路。重点词语:1 既:副词,已经,以后。2 其:他的,指渔人的。3 “便扶向路”:向:从前,原来。“向路”:去桃花源时走的路。扶:沿着,顺着。4 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5 及:到。郡下:郡城内。郡,指武陵郡。6诣:到去,这里指谒见。7 如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情况。8寻:随即,不久。9遂:不久10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译文:(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

26、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读第5段,翻译并评点原文:南阳1刘子骥2,高尚士也,闻之,欣然3规4往。未果5,寻6病终。后遂7无问津8者9。重点词语:1南阳:郡名,现河南南阳市。2 刘子骥,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真实可靠。3欣然:愉快的样子。4规往:计划去。5未果:没有实现6寻:随即,不久。7遂:于是,就。8问津:问路。文中指探访、访求。津:渡口。9者:的人。译文: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以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评点: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讨桃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为故事的第三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