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小学科学组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程更注得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探究的过程,往往比得到某个结论、出现某种结果来得更重要。科学家也是会经历许多次失败,才有所收获。在是常科学教学中我要也要求学生应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并从中获取科学概念,形成尊重事实、善于同提质疑的科学学习态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2、模式,就是要我们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营造一个平等、理解和谐的的课堂氛围。从而构建一个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让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当然这要根据学校办学目标、科学学科的特点、课型特点、还有不同学生的特点等而定,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因此我们构建了浅谈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即:设计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组设计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修改实验计划,分组实验验证、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应用实践,从而为新的探究奠定基础。如
3、图: 一、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是一种思维状态,更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心理倾向。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就如每次探究活动的开始就像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开头创设的好,才会让读者想继续读下去,才能点燃孩子的求知欲望,才能先声夺人、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因此,做为教师我们就要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有学生已有知识,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的矛盾中徘徊,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有 “探个究竟”的想法;可以魔术引入创设悬念,拉住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从学生常见日常生活中
4、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等等。二、猜想假设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在学生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提问后,学生就会以上一环节所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借助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过模拟想象再加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说明方式,形成他们的猜想假设。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三、 分组设计修改方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
5、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要明白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而不是盲目地玩。四、分组探究、交流汇报让学生亲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只是引领者,组织者,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引领是的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倾听,抓住学生的有效生成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管是否成功,都不能立即否定学生得出的数据,而是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的数据和实验呈现出来,让学生去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更要给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多“看一看”,多“做一做”, 多 “想一想”, 多“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通过亲身探究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样学生的表现一定会让我们出乎意料的!即使探究活动失败了,失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富。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探究活动的成败,感受到科学家真了不起”。 五、得出结论,应用实践科学课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社会、生活、自然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大舞台,学习是为了应用,如果不应用,那么他们学到的东西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死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自然界。应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概念与生活应用是有联系
7、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实际生活。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测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三年级重点是观察和实验、猜想与假设,四年级的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和实验。高年级把教学的重点转向提出问题和对证据的处理(收集整理信息和验证假设)。当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对比实验,然后收集证据进行解释,形成科学概念。当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既要全程参与指导,但要掌握好指导的“度”。如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得多一些,把握学生的课堂主线,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放手,把自主权交回给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善;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重要还是开放,灵动的课堂,在开放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这样教师和学生融洽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便会更爱上科学课堂。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也不再是“教”着,而要为学生搭桥引路,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