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生活材料引进课堂教学,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在生活中实践。使学生在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一、课前,调查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的源
2、泉。品德课前的生活调查,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对面的接触,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将能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拉近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为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基础,让学生通过生活调查积累生活材料,借助已有的道德经验,为直奔主体教材的学习“铺路搭桥”,为实现该课的道德认知教学目标起到铺垫作用。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时,在上课前教师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调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交通现状、交通事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懂得
3、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导入,再现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教学导入时,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气息,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时上课伊始,以真实的交通事件和交通事故的录像开课,这样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目前交通安全的现状,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
4、面,直观形象的视频不仅带给学生发自内心的害怕,更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啊!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法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导入新课。 三 、课中,体验生活 育情悟理是品德课达成教学目标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情”是通向“理”的桥梁,“情”和“理”又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纽带。“情” 从何处来,“理”在何处明?课中,教师在凭借教材的基础上,要把生活材料作为教学的新资源,引导学生对道德素材进行深刻的价值分析和心理体验,激发其道德情感,达到悟理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
5、学生动情、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受,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如我校邓老师教学我爱做家务劳动,在学生对家务劳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后,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带来洗好的衣服和衣架,带来了针、线,买来了四季豆、青菜,晒干的衣服等等,你们想试试自己的劳动能力吗?比比看谁的家务劳动做得最棒!同学们听了,个个跃跃欲试。劳动一开始,教室里非常热闹,有叠衣服的,有穿针引线的,有择菜的,有的同学开始不敢参与,后来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也动起手来,参加了自己喜爱的劳动。虽然,有的同学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看得出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所有的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家务
6、劳动的乐趣,又学习掌握了做家务劳动的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真实的注入了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体验如何做家务劳动,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形成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 四、课尾,评析生活 凡是品德课提供的道德素材,虽然来源于生活,但都是通过编者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并进行适当加工处理的人和事,毕竟是典型的、高境界的,甚至是较为理性化的教育材料。为了让学生明理更为深刻,价值取向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社会效应,在深入明理后课尾环节,教师还应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正反两
7、方面的是非辨析题,让学生辨别。学生在辨析、争论、比较中就能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认识。如执教我爱做家务劳动,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做家务劳动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看完录像的环节之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三个问题:1、说说自己做过的家务劳动。2、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些家务劳动?3、说说做完家务劳动有什么感受?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让老师感受到,学生不仅自己觉得做家务劳动是自豪的,而且也让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劳动的滋味,同时,也让没做家务劳动的同学从中发现到自己的不足,对做家务劳动产生了兴趣,增强了他们做家务劳动的信心。再如执教怎样看电视,教师在课堂上放了
8、一些同学们平时在家里看电视的画面情况,让同学们讨论,录像中的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他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辨析行为,同学们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并懂得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五、课外,实践生活思品课的教学时间少,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点。但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行为。因为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有时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多美好愿望就此夭折,“听听激动,做做不动”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思品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重视课后的延伸教育,实践活动,扩
9、展思品课的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实践认识、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巩固思品课的实效。如教学合理购物ABC时,教师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人人都是调查员”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完成调查表进一步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指导生活。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并做好登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如何正确地消费,合理购物,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又如教学我爱爷爷、奶奶,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并理解了爷爷、奶奶等祖辈过去和现在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体会到爷爷、奶奶等祖辈对子孙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己应该要懂得关爱老人。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我为爷爷、奶奶做点事”活动,让学生坚持每天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力的事,养成用自己的行动爱戴长辈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以自已独特的方式完成,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感受。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填写“家校联系表”,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表扬那些能主动坚持的孩子,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增强教育的实践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