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情感目标:1、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相关问题2、运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策略1、课前将
2、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和前景”、 “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生态环境的影响”、 “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外出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2、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示和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课文和教材中的相关资料、图片,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等知识。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题,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
3、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投影或录像播放拥挤的人群,组织学生讨论:1、人口拥挤中的你有何感受?2、造成人口拥挤的原因是什么?3、目前我国人口是否过多?4、人口过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感受材料,激发探究欲望以图片、录象引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目前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让学生介绍课前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和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并且进行资料分析小组代表汇报演示课件制作介绍。阅读课文“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让学生汇报,阅读、观察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因果联系分析的方法。人口增长对环境有那些影响?让学生介绍、展示课
4、前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说明人口增长对我国的影响和对惠东县生态环境的影响投影:课本6-2图模型组织学生讨论、补充和完善学生分别介绍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的影响,对惠东县生态环境的影响(由学生主持)观察老师投影图片并进行讨论,对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让学生汇报、观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通过体验,深刻理解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怎样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讨论、发表意见和见解。投影65张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我国政府的相关措施。展示课件,汇报调查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观察老师投影图片体会、讨论我国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5、理解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小结老师概括和总结倾听、思考课堂练习投影课本P122,一学习讨论练习、作答巩固相关知识作业布置课本P122,二课后完成通过课后实践,拓宽学生视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七、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目前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2、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的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6、意义和措施。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板书一、关注全球性生
7、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
8、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
9、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生
10、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板书(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
11、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
12、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板书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小结见板书。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
13、激发创作的灵感。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拓展题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