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摘 要:小学阶段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开始,也是奠定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目前,在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全部小学生的1030%,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中,逆反心理严重的又占到1020%。可见逆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大障碍。本文以我校五、六年级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心理做一个简单分析,并建议家长门配合学校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方法。关键词:逆反心理 教育方法 教育环境人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心理反抗期,即二、三岁和十一至十三岁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孩子在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和想法方面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
2、逆反心理方面,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十一至十三岁这一年龄段,他们也处在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来自学校、家庭的影响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刺激,都会造成他们心理发展上的巨大变化。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具有思辨能力,认识自身的过程也已开始,内心体验迅速丰富,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新的认识,对于自己依附于他人的被动关系进行反省和评价,这是一个人争取独立的本性决定的,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对他人的训导,力图由被动变为主动。2.智力的发展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随身心发育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且有一定的深度
3、,他们的动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一时候,对于他们影响最大的已不是父母,而是同伴、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老师,他们自己能组织团体活动,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的方法。 3.竞争意识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重视竞争,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不甘落后,如果说低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高年级学生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做积极学习,比照对象变成了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而且竞争中,他们会对学习优异的同学产生敬佩的心理,同时同学们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过度疲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逆反心理的萌发,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试图摆脱许
4、多对自己想做事的束缚,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打破社会关系的不平衡,试图拥有自己的天地。二、逆反心理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上具体表现1. 冲动性: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心境相联系,它是情绪化的产物,有时可以达到不受理智控制的地步。2. 盲目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涉世不深,认知水平、情感倾向有时还相当幼稚,因此,一些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持反对态度,情绪抵触,要他们讲明反对和抵触的原因时又很茫然,“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我就是对他说的反感。”这种情况发生在对教师、家长或同伴不信任的信度逆反中。3. 从众性:由于这时期学生思维的不稳定、不成熟,虽然一些人开始时对教师的教育引导不相悖。
5、4. 执拗性: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具有“只要你赞成,我就反对”的平衡逆反心理。三、形成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一)主观原因、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受好奇心的驱使。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二) 客观原因、教育方法失当老师的工作方法欠佳。教师教育方
6、法简单、生硬,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2、家长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3、教育内容单调有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总是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 4、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与现实矛盾5、不良群体的影响 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学生较易组成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有相近的爱好,以寻求心理平衡。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在学校敢于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则被同学们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学生产生错觉。四、应对策略(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形象,努力在各方面做孩子的表率,表率作用包括“言必信,行
7、必果,”教育态度严谨、负责,批评、表扬学生实事求是等等,这些均可有效防止信度逆反,评定逆反、归因逆反。(二)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心理投入,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避免因情感障碍而产生的自主逆反。(三)要依据学生特点并依据教育规律安排教育活动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潘多拉效应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位后进生总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成见,那本从不离手的工作手册上记下了他的一笔笔黑帐,怎么消除误解呢?一次班主任故意将工作手册忘在讲台上,那位后进生受禁果逆反心理支配,偷看了工作手册,工作手册上记下了他的许多闪光点,从此消除了对班主任的误解。另外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激将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是逆反心理作用产生积极作用的表现。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一群体的逆反心理也是在特殊时期,个体发展变化而普遍具有的,教育活动中,不能简单地对逆反心理作完全否定的评价,在预防消极逆反心理产生的同时,也要有效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为教育服务。参考文献:1周涛.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路静.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压力与攻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3陈福美,杨静,朱哲,周晴,王耘. 小学高年级学生压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应对策略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探新,2010,(0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