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一、试题结构本试卷考试形式为全开卷,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试题有四个大题,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要回答题和走进生活题,共有27小题。二、试题特点试题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设置,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引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不断实践,是一份既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又突出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试卷。试题呈现如下一些特点:1.基础性。这张试卷最鲜明的特点是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来看,考查的都是课本的基本概念和
2、基本原理,非常强调对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许多道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很细,对学生准确记忆的要求较高,比如第3、4、7、16、17、20、23、24等题。学生必须对基本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准确答出。2.时代性。很多题目都能够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但也重视了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的一些国内重大时事热点。如第1、2、5、18、21题的材料都涉及了一些时事热点。3.科学性。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育人为本的德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导向,引领思品教学走上科学教育的轨道。4.实践性。实践探究性的试题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参与生活,重点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第21
3、题等。5.人文性。题目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些命题符合学生的阅历,拉近了学生与问题情境的距离,减少了审题障碍,也体现了新课标“融生活于课堂”的新理念。如第6、19、27题。6.开放性。除少数题在书上能找出答案、其它题都不能在书上找出现成答案,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也是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第15、18、26题。三、答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6个小题,分值32分。该大题有7道试题考查学生识记层次,其余9道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简单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命题趋向基本符合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低,学生得
4、分率较高。第二大题为多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分值15分。该大题有3道试题考查学生识记层次,其余2道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简单运用知识的能力。多项选择题的总体难度适中,学生得分率较高。第三大题简要回答题,共2个小题,分值21分。第22小题是既注重教材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题,大部分学生答题情况良好。有一小部分学生失分率高,失分的原因在于对书本知识记忆不牢固,答题时出现条理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语言表达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等现象。第23小题,这道题较灵活,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平时的教学中这种题型不常见,此次考试学生答题时有点束手无策,失误主要在于:答题思路、技
5、巧还有待于加强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还较差,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第四大题为走进生活题,共3个小题,分值32分。 第24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考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题意;二是答不出要点,口语化问题较严重,缺少分析概括的能力,思想品德术语运用不当。 第20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考生没有理论观点,没有概括。也有考生答非所问。还有一些同学照抄课本、无自己的观点,没有联系实际 结合问题去思考,违背了开卷考试的初衷。有的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有的概念不清,把一些内容不加区分地照搬到试卷上,表达上不能用专业术语。反映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第25小题,此题比较简单,第
6、一问考生失分较多,原因是:第一,问题分析不清,题意理解错误;第二,材料分析不透彻,从而出现词不达意的答案。第二问部分考生错误理解题意,从而导致无必要的失分。第三问考生在提建议时,出现了语无伦次,条理性差,思想品德术语不能恰当运用等问题,以至丢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这次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审题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知识体系掌握不完整;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不适应,语言不规范、不完整;当考卷中有的表述与课本不一致时,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等等。这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理清了思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7、一)打好教材基础,夯实双基。打好教材基础,扎牢基础知识,是考试取胜的关键环节。毋庸置疑,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作为载体,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全面理解和强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丝毫不能放松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对于“一句话”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要求能脱口而出。对于相对较难、理论较复杂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要求能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只有通过知识的依托和构建,才能生成能力和情感。(二)认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基础知识扎实了还不够,考试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因此我们还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点糅合起来,以单元和主题为单位构建完整而相
8、互关联的基础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要求学生提高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及重新构建的能力,用学科思想把具体知识点串联起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三)关注时事热点,做到学以致用。考试源于生活,引导学生要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良学习习惯,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行为习惯,平时通过看书籍、报刊、电视、听广播等途径了解新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等。更重要的是把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紧扣教材,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然后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四)自主探究
9、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考试题很少以直问直答的形式出现,而是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要求考生能置身其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强调自主实践和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生活情境,通过互相研讨、师生互动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使知识逐渐融会贯通,加以内化和升华。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试题训练不是单纯地做习题,更不是搞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提高技巧、培养能力、积淀情感为一体的复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和潜能,课堂上不要大包大揽,应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如学生阅读、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归纳等,教师只是用科学方法加以引导、补充、完善,这样老师在课堂上花的时间少,效率却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