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平乐 村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三个生字,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的意思。3、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理解词人当时的心境。教学重点:背诵课文,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和想象,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教学难点:通过语言、音乐与想象,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美,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由题导入。1、 释题:“居”“村居”。2、 从课题看,第26课写的是农村生活,那么作者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3、 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
2、起低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首诗,也叫村居。(幻灯点击)(1) 指名读(2) 观察这两首村居,你发现了什么?小结:高鼎的村居是首诗,清平乐 村居是首词。古时的词是可以和着曲调唱的,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表示吟唱的曲调,村居才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这就像我们音乐书上的歌曲,清平乐相当于歌谱,而我们要学的课文内容则是歌词。清平乐的曲调因年代久远已经失传,但后人根据词的意境,重新谱上了新曲,想听吗?(听歌曲)过渡:动听的旋律,优美的画面,仿佛也把我们带入了辛弃疾笔下的江西上饶农村,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词,感受下词的意境吧!二、 初读词,认识特点,感受韵律美。1、 自由读。2、 指名读,正音,解字义
3、:翁、媪、剥、吴音,相媚好。3、 你们发现了吗,上片每行最后一个字押?下片压?读起来富有韵味。谁来试着美美地读读?4、 请大家像她这样一起来美美地读读。三、 理解词意,进入词境。1、 过渡::读了这么几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2、 交流:茅檐、翁媪、大儿、中儿、小儿。品读:想象说话,鼓励说出意思和相应的句子。(1)茅檐:茅屋,小溪,绿草,清新秀丽的农村景色。(2)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他们会亲热地交谈些什么?同桌练习说话。 这是对怎样的老夫妻?“醉”是因为?(3)锄豆:给豆子锄草。大儿在烈日之下,辛勤地劳作着,让我想到了古诗锄禾。夸夸他!(4)小儿子是怎样剥莲蓬的?“卧”什么意思,带进
4、去读读,好不好?还可以用哪个字?这“卧”字用得妙,可以趴,可以躺,还可以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看他的小脚丫还在?这小儿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你觉得这小儿怎样?哪个词语是调皮的意思呢?你有调皮的时候吗?这时爸爸妈妈会用上什么词语说你?看似责备,实则疼爱。所以词中说小儿“无赖”。齐读词句。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庭? 3、老师把这几幅图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你们看:绿水潺潺,碧草青青。相亲相爱的和谐一家,多美的画面啊!可惜这画面太静了,它应该还有?(水流声,鸟叫声)4、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应该配上优美的朗读声音,指名跟着音乐朗读课文! 疑问: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连用了
5、三个“溪”字。这三个字重复吗?为什么?一条清澈的小溪把所有人物活动都连接了起来。5、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一遍吧。6、 读完全词,你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说说你、作者及词中人物共同的感受吗?(醉)他们为什么而醉?(景美、人和)是啊,这样一幅世外桃源的胜景,让他们醉了;这样一幅安静祥和的生活,让他们醉了。你能照样子说话吗? 小结:这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这是一幅国泰民安的绝美画面。这一切在作者辛弃疾的眼里是多么珍贵难忘的一幕啊。因为辛弃疾的一生有20多年是在沙场征战。当作者看到这和谐幸福的一幕时会怎样想?因此整首词表达了作者? 这一家人尽管住的是低矮的茅屋,吃的是粗茶淡饭,但他们相亲相爱,父慈子孝。家和万事兴,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此了。7、让我们跟着旋律学唱这首词吧!四、 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沉醉了一回。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课后同学们可搜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