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猖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及其创作。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教学方法:自读法、点拨法、分析探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教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中国的农历节日,都有哪些啊?这些节日都有些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元宵节-元宵、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重阳节-出游登高)。鲁迅的家乡还有什么其他的节日呢?他小时候喜不喜欢过节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浙江的海阳,看看
2、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的“五猖会”。【五猖会介绍】五猖又称“五通”、“五圣”。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传说五猖神曾屡屡骚扰地方,搅戕世界,上天派了雷公电母追杀它们,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只在闪电轰雷中有六个丁壮在修海塘。这是保境安民的好事,岂能是五猖的所做所为?况且人数也不符,终于被瞒了过去。从此五猖不再为虐,改恶从善,也就被百姓宽恕而敬以为神了。自此以后,东关镇上便有了赛五猖会的习俗,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十五。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它并非是每年迎赛,往往是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迎赛一次,所以一旦迎赛就轰动全县,规模异常盛大。【作者介绍】
3、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少年时代,正值家道衰微,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父亲患肺病不起,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途中,他深深领略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他外婆家在农村,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村和农民。所以对于少年,他回忆最多的便是当铺的柜台,他对祖父和父亲都很讨厌。鲁迅本来叫周樟寿,字豫山,11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为豫才,17岁时到南京进了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此间,他接触了科学文艺书籍,接受了进化论思想,激发了变革图强的热情。1902年3月即鲁迅21岁时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
4、先在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4月即23岁时在弘文学院毕业,同年9月,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4月初即鲁迅25岁时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弃医从文,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这一年,鲁迅母亲催促他回家结婚,但鲁迅不愿意父母包办婚姻,让母亲把姑娘另嫁他人,鲁迅母亲却发电报说“母病速归”。回家后第二天,即1906年7月26日便举行婚礼。鲁迅戴上假辫子,穿着传统婚礼服和母亲选中的姑娘朱安结婚。朱安的脚本是三寸金莲,但她听说鲁迅是新式人物,喜欢大脚板的女人,于是做了一双大鞋,在鞋里塞上棉花,以此来取悦于未来夫君。结果结婚那天,在她走出轿子时因为不小心,使得鞋子从脚上掉了下来。尽管鲁迅和比他大三岁的朱
5、安结婚了,但鲁迅躲着朱安,婚后第四天,鲁迅和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就启程到了日本。直到1909年8月才从日本回国。回国后,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第二年7月,即鲁迅29岁时回到绍兴,在绍兴任教。鲁迅虽然人在绍兴,但很少回家,他住在学校。偶尔回次家也主要是为了看望母亲。在家里,他常常通宵批改作业或读书、抄书、整理古籍,他有意不与朱安接触。1912年即鲁迅31岁时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不久,随部迁到北京。1918年初即鲁迅37岁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1919年11月,鲁迅在北京西直
6、门买了一套房子,全家团聚。但鲁迅的心依然孤独痛苦,他不吃朱安做的饭菜,不穿朱安缝的衣服,最好两人还是分居。不过,但当朱安身体不适,他还是雇上人力车,陪同她去看医生。1923年,鲁迅在任职教育部的同时,又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任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与他的学生许广平相认识。1925年3月,女师大发生了学潮,作为学潮中骨干的许广平为了解除时代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前途,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他们开始交往。从此,鲁迅开始了新的生活。此时,鲁迅45岁,许广平27岁,朱安48岁。鲁迅由于支持群众斗争,受到北洋政府通缉,1926年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任教。这一年,许广平也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受聘
7、于广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8月26日,鲁迅与许广平同车离开北京,分别前往厦门和广州。1927年鲁迅又抵达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同年9年,鲁迅和许广平离开广州,抵达上海,10月,他们最终冲破世俗的藩篱,以同居方式结合在一起。1929年,鲁迅50岁时,鲁迅、许广平之子周海婴在上海出生。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消息传到北京,朱安很想南下参加鲁迅的葬礼,但终因周老太太需要人照顾而未到上海。1943年鲁迅母亲病逝,只剩朱安一个人了。1947年,朱安孤独地去世,身边没有一个人。鲁迅作品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8、神话传说演义”性质的历史小说,如补天、奔月等)。【朝花夕拾介绍】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情切感人,又有机的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内容解析】1、通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各为它们拟个标题,并指出其详略。同时比较几次赛会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明确:全文共写
9、了四次迎神赛会。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四次赛会异同童年看赛会侧重写心态,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蓄势、做铺垫。内容:都是写赛会;写法:都是以记叙为主。明代的赛会用了引用和比较的写法,将“明人的赛会”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亲见的赛会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用杂文笔法既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局,东关五猖会详写,描写了“背书
10、”的故事。2、第4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几层?明确: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五段,介绍五猖会的来由。第二层,第620段,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第三层,第2122段,写“我”的感受和疑惑。3、“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明确: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兴 失望 梦幻 没多大意思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
11、方式的不解。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在困境中,作者很自然地出现幻想,这幻想是“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终于,作者梦似的背完了。第四,热闹,但没有什么大意思。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4、为什么如此盼望如此向往的赛会,我眼里却变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反映出什么问题?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详写了背书一事,
12、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从封建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封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5、归纳文章主旨。明确:本文通过写一次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却因父亲强迫自己背书而感到失望无奈的事情,突出背书一事对幼小心灵的伤害,表现对长辈不能理解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反映出封建社会家长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深刻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作业布置:预习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