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单元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3.重视简
2、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上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
3、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在“你知道吗”中,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 1. 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
4、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 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 2.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 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 互改写。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算简便,体会简便在哪里,分析简便的原因。第5题里的班级数和各班人数都是精心选择的,无论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和还是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差都有两种算法,而且有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要鼓励
5、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那种方法。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第二步是第56页例题教学简便运算。先让学生进行的估算、口算和笔算,有利于他们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为什么把102看成(); 二是由于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每一步都能口算,所以运算简便。这道例题教学后,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简便计算,不要过早进入“试一试”。 第三步是第5页的“试一试”,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 3.练习五里的内容有巩固、有扩展,有助于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1、2题分别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它进行简便计算。第3、4题是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
6、,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这是知识的扩展,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扩展不是类比推理。第3题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关系是归纳推理,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并比较得数后才能填写。第4题是演绎推理,由于存在这种关系,所以可以改写原来的算式。教学时不能把目光都集中在第4题上,要在第3题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否则,第4题会陷入机械接受的学习。第6题把以前教学的运算律与本单元教学的运算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前后一共学习了哪些运算律。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区别结合律与分配律,包括它们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不同六单元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
7、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
8、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
9、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
10、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四、全册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
11、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
12、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五、教具和学具: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六、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
13、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七、课时安排: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一、四则运算61例1例6(P1P16)二、位置与方向42例1例4(P17P26)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31、加法运算定律例1例3(P27P32)42、乘法运算定律例1例3(P33P38)53、简便计算例
14、1例4(P39P47)6营养午餐(P48P49)1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7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例1例3(P50P57)8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例1例7(P58P66)103、生活中的小数例1例2(P67P72)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1例2(P73P77)11整理和复习(P78P79)12五、三角形613例1例7(P80P94)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14例1例4(P95P107)七、统计415例1例2(P108P116)八、数学广角416例1例3(P117P123)小管家117九、总复习5(P125P131)综合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省编教材中安排在
15、第八册,是以单纯计算的形式编排的;而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套教材对“混合运算”的编排结构如下表:年级单元具体内容一上第六单元P7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连加、连减521;8222加减混合432;442二上第二单
16、元P2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连加、连减283423;8540262加减混合672528第四单元P56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332431二下第一单元P4解决问题1加减混合(含小括号)54(822)2乘加、乘减437;5915第二单元P31表内除法(一)3乘除两步计算,分步列式123=4;45=20第四单元P59表内除法(二)4乘除两步计算,列综合算式643三下第二单元P37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加减乘除混合,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3997294;(601246)5第八单元P99解决问题2连乘、连除1083;60253除减6456088四下第一单元P4四则运算系统总结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
17、序注:以上内容都是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进行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v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v有关0的运算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运算顺序及良好的计算习惯。四、课题安排:本单元共六道例题,安排6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一、单元内容:在
18、三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教材在编排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二、单元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的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单元重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难点:确定物体位置
19、的方法。 四、单元难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距离。2、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4课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乘除的灵活运用、乘加的灵活运用)。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2、将运算定律与
20、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
21、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五、课时安排: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分析一、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原来的老教材大致相通,可以先来看一下内容安排: 小节标题 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意义(例1)小数的读写(例2、例3)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例1、例2、例3
22、)小数的大小比较(例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5、例6、例7)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例1、例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1)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例2)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
23、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四、课时划分:本单元设想用14课时来完成。具体划分如下: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P5051、例1及练习九第1、2题)第二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P5254、例2、例3及练习九第5、6、7题)第三课时:练习九(P5557、练习九第513题)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P585
24、9、例1例3及练习十第13题)第五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P60、例4及练习十第47题)第六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6163、例5例7及练习十第8题)第七课时:练习十(P6566、练习十第9题13题)第八课时:生活中的小数(P6769、例1、例2及练习十一第3、4题)第九、十课时:练习十一(P7072)第十一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P7374、例1及练习十二第1、2题)第十二课时: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P74、例2及练习十二第3、4题)第十三课时:练习十二(P7677)第十四课时:复习与整理(P7879)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结构及具体例题安排如
25、下表:具体内容例题安排及目标要求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例1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例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例3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例4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例5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图形的拼组例6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
26、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例7让学生在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
27、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六课时。三角形:4课时。图形的拼组:2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里将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
28、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两位小数加法和减
29、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2、难点:小数加、减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得数末尾有“0”该怎样处理。 四、课时安排:1、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练习十六。(2课时) 2、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练习十七。(2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练习十八。(2课时)第七单元统计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
30、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2、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
31、计的现实意义。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四、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
32、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
33、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则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
34、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关键: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四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分析一、复习内容: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1、小数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3、空间和图形4、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三、重难点:复习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课时安排:总课时:7课时分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1课时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1课时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课时三角形 2课时位置与方向 1课时统计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