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导学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观念,增进关心社区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社区的特点,认识社区生活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重点: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自主学习:关注社区
(1)、社区素描
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区域或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或缩影。
阅读教材第85页的材料,了解有关社区的知识。社区的特征、社区的范围、社区的分类(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
完成教材第97页至第98页的活动。
1、画出自己生活的社区
2、用寓言描述自己生活的社区,展现社区的特色和优点,指出社区的不足。
3、感受社区
我们社区最高的建筑是:
我们社区最古老的树是:
我们社区最美的地方是:
我们社区最受人欢迎的人是:
我们社区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
(2)感受与体验
邻里关系是社区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我们该如何与邻居相处?
邻里交往的原则: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
不干扰别人的生活;
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
完成教材第101页的“交流”和“体验”活动。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关注和关心社区的公共事务。
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材料,完成“分享”活动。
(3)态度与愿望
只要我们关心社区、感受社区,我们对社区中人和事的态度,就会逐步转变为关注和关心,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家
活动过程:
根据自己社区的特点,如名称、人们喜欢的活动、自己的期望等设计出自己社区的标志,同时写明标志的含义。
在班级里展示作品。
评选出最佳社区标志
小结
在社区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和谐的邻里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的社区意识、社区成员意识和社会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不断成熟、逐步走向社会的标志。
社区考察
考察的程序: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制定考察计划、实施考察计划、撰写考察报告、交流考察结果
分组和选题:
1、分组:通过民主讨论与协商,,决定如何分组。一般情况下,5~6人一组对开展活动比较有利。
2、选题:(1)每个成员提出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选题,汇集整理这些选题,形成选题清单。(2)每个同学陈述自己选题的理由。(3)通过协商,求同存异,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本组的选题。
方案与实施:1、制定考察方案:具体内容有:确定考察的具体目的和内容,选择考察方法,探究考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等。2、实施考察活动:在实施考察的过程中,要做好考察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问题、内容、经过等。
分析与交流:1、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目的、主要方法和过程,内容、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等。2、交流考察结果
报告会的程序包括:主持人主持报告会;小组代表主要发言,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提问。
每个参加者应遵守报告会的规则。
附:问题归纳:
1、社区的含义:
2、社区的类型:
3、感受社区:
4、邻里关系:
5、最有效的防盗系统:
6、邻里交往的原则:
7、关心社区、感受社区,是我们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我们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
8、社区考察:
⑴实现了解社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的愿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
⑵社区考察的程序:
9、制定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确定考察的具体目的和内容,选择考察方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注意提前预约、准时赴约、不过分打扰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礼貌待人,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究考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