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实验学校化学教学案 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李纯刚 审核人:张美华、夏建平、杨益、金怡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会学习化学的重
2、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验研究化学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和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准备】1、空气是由 、 等多种成分组成的 。按体积分数计 78%, 21%、 0.94%、 0.03%、二氧化碳 。2、混合物是 ;纯净物是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几种气体的总称是 ;二氧化碳能使 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会 ,因为空气中含有 ;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的方法是 。空气中的 能被植物的根瘤菌固定,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肥料。4、常温下氧气是 色、 味的气
3、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为 色。5、氧气在1.01105Pa下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降温到 降温到 气态氧气 液态氧气(液氧) 固态氧气颜色 颜色 6、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小),且不与空气反应,收集该气体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如果某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收集该气体时可以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新授知识】你已经知道什么?1、 你知道氧气有哪些重要性质吗?2、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水中有氧气?3、 你知道一般燃烧(煤、汽油、酒精、木材等)都需要何种气体吗?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特点?【自学】第3
4、3页,同学们一定知道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看谁的更完整。【练习】如果设法把自然界水中的溶解的气体分离并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看图】2-7、2-8【练一练】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液氧就是氧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2) 氧气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3) 水生生物在水中能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2、 思考与讨论冷开水为什么不宜养鱼?吸入生物体内的 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能量(填吸收或释放),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活动与探究】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实验记录(与空气的对比
5、)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生成物及状态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和氧气硫和氧气铁和氧气蜡烛和氧气磷和氧气分别写出它们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1、可燃物在 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剧烈2、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可见,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它发生 反应,有时反应比较剧烈,有时反应比较 ,例如 、 、 、 等变化过程中都包含像后者这样的作用。【练习】1、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气体,最好用 ,因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且比较容易被点燃。2、为什么在做空气成分的测定时要选择用红磷,而不选择木炭、硫?为什么不选择细的铁丝呢?【练习】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盛放氧气的集气瓶
6、中总是要预先装入少量水或在瓶底放一层湿的细沙,目的是 ( )A为了使燃烧更剧烈 B用来吸收生成的物质 C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D用来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既生成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又生成小水滴的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石蜡 B木炭 C铁丝 D硫3、打雷放电时,空气中的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与臭氧是同一物质 D氧气和臭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4、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C.倒入澄清石灰水D.分别称取各
7、自的重量5、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农家肥料的沤熟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D.加热过氧化氢释放氧气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李纯刚 审核人:张美华、夏建平、杨益、金怡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第二课时【知识准备】1、氧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获得比较纯净的氧气就显得非常必要,空气中有大量的氧气,从体积分数看,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植物 的 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是以 为原料,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的不同而分离出氧气的,通过控制温度蒸发液态空气,将 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 ,它一般储存在 色钢瓶中,以便运输和使用
8、。从变化过程看,该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实验室中,通常用 或 制得氧气4、在化学反应中能 其他物质的 ,但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你知道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吗?2、装置的气密性你检查了吗?装置连接时操作细节你掌握了吗?3、酒精灯的酒精量和灯芯你检查过了吗?4、你知道如何装入高锰酸钾吗?如何固定试管,管口在方向如何?5、用酒精灯加热时的注意点是什么?6、实验开始后,导管口即出现气泡,要不要及时收集呢?7、收集好的气体如何从水槽中取出,正放还是倒放在桌面上?还有其他方法收集吗?8、如何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呢?9、实验
9、完成后,是先移开酒精灯呢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呢?为什么?【讨论与小结】1、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 叙述一下实验的步骤(七步)【练习】1、当气压在1.013105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19,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则在分离液态空气时,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氦气D.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2、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试管外壁潮湿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
10、管与灯芯接触 收集氧气完后先撤酒精灯A. B. C. D. 3、检验集气瓶内的氧气是否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一端伸入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一端伸入集气瓶口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4、某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二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比较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不同点1、 比较反应物的状态2、 比较反应条件3、 比较它们装置气密检查方法【练习】1、在
11、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如果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反应速度太慢B. 生成氧气的总量变多C.生成氧气的总量变少D.没有氧气放出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橡皮塞B.水槽C.酒精灯D.导气管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装置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 2、 【练习】1、实验室要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实验室要用铁和盐酸加热制取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有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A B C
12、 D E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d b c a A B C实验目的:(1) 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2) 粗略测定加热2克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高锰酸钾制氧气: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认识:写出仪器的名称: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 ( ) d问题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3) 根据计算可算出理论上2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0.203克,而实际上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77ml,换算成质量为0.253克,超过理论量为0.253g-0.203g=0.05g。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质量的物质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