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与影响 院(部)名 称: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摘 要近年以来,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但目前而言,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发展还不完善,我们看到其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在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与影响;以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舆论监督;功能;影响 ;问题 ;出路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
2、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China is thriving, but for now, public opin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s not perfect, we can see in advance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revealed that it can not be ignored, we need to seri
3、ously consider.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our network and influe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our network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 Key word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unction; impact; problem; way目 录前言 1一网络舆论监督概念及特征 2(一)网络舆论监督范围更广2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
4、效率更高2 (三)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3(四)网络舆论监督的信息交互更充分3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3 (一)揭露公共权力的滥用或不作为,抑制公共权力的腐败。4 (二)揭露法制缺陷与空白,完善法律法规。4 (三)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和不良倾向,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6 (四)揭露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和谐社会建设。6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 7(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影响。7(二)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影响。9四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10五规范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及建议 12结束语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15前 言近年以来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不断,对社会构成的影响已到不容忽视的
5、地步,比如“孙志刚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艾滋女事件”、杭州“70码”事件等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力量是庞大的,功能与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由于今天的网络舆论环境相对宽松,网络立法还不健全,网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由地发表言论;故而,网民在吐纳肺腑之声的同时,难免也藏纳流言、谎言和谣言,并由此殃及公众的正常视听。因此,我们在承认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以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一 网络舆论监
6、督的概念及特征在谈网络舆论监督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谈谈什么是网络舆论。目前由于学术界对于网络舆论的概念争论不休各执一词。鉴于此,本人在此仅以王天意先生的定义作为参考,王先生在他的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一书中提到:网络舆论是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包括公共事务公众人物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历史评价等),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网络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论是新事物,它与以往的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相比,除了具有“历史性评价性公开性传播性和自发性”传统媒体舆论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拥有自己的个性,比如说:参与性互动性监督性叛逆性排他性和冲击
7、性等等,不难看出监督性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特性,换言之,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络舆论中的一部分。那么,什么又是网络舆论监督呢?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较,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一)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主要体现在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即被监督对象都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不仅廉价易得,平
8、台广阔畅通,而且几乎是用之不竭的。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这就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平台已经不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栏目。 (三)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
9、影响力。不仅如此,它还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让舆论监督有声有色,灵活凸显。 (四)网络舆论监督的信息交互更充分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交互流动的。这种交互性表现在,一方面受众在网络上可以自行选择新闻传播的内容,具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公布电子邮件、网上民意调查、设置讨论等手段,提供交流批评的场所,使受众能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自由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传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二 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2008年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而言意义非凡。从“许霆案”到“华南虎事件”落幕,再到“封口费”事件、“天价烟”事件等等,网络舆论监督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
10、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年”,并且这种发展势头与热情至今不减。近期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杭州“70码事件”、“躲猫猫”事件等等,这都充分显示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不容忽视。(一) 揭露公共权力的滥用或不作为,抑制公共权力的腐败网络舆论监督的重点是公共权力,它强烈要求公共权力的运作在阳光下执行,然则滥用公共权力事例,在我国屡见不鲜。例如 “王帅事件” 2009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和“刘丽洁事件” 2009年12月20日18:01新华网,等。 “王帅事件”: 2009年2月12日,在上海工作的河南灵宝人王帅在网上发帖,影射当地政府
11、以租赁方式征用土地。他拍下了被征农地的现状,以及农户清理地面附属物的情形;将这些图片放到了天涯论坛,并配以刺眼标题。他的帖子得到了网友的狂顶,网易、新浪、搜狐、雅虎等都放在首页。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网友纷纷加入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一时间网络舆情空前高涨。3月2日,王帅被灵宝警方以涉嫌诽谤罪为由抓回河南,网友对此事更是议论纷纷。此后因证据不足而被取保候审。4月16日晚,灵宝市委、市政府向人民网发了关于对“王帅发帖事件”处理情况的答复,承认了公安机关执法有过错,并派灵宝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赶赴上海,向王帅表示道歉,按照国家赔偿规定给予783.93元赔偿。至此,本次事件告一段落。但是通过此事件揭露出了公
12、共权力的滥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监督已成我国民主监督的一种新形式,民众通过网络反映自己关心的问题,客观上有利于相关部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刘丽洁事件”:2009年11月24日,一篇“一个贫困县女检察长和她的名车”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2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呼伦贝尔市监察局、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对于阿荣旗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丽洁乘坐“豪车”问题联合做出决定,给予刘丽洁党内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刘丽洁向有关部门请辞。此次事件充分说明了,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抑制公共权力的腐败。(二)揭露法制缺陷与空白,完善法律法规揭露法制缺陷与空白,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完
13、善法律法规。以“许霆案” 2008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大洋网:“孙志刚”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人民网: 事件为例。“许霆案”:2006年4月21日,广州青年许霆与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而许霆潜逃一年落网。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在“许霆案”中,对于许霆的判决一直是网民关心的话题,“许霆案”之所以能一审再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网民利用网络舆论监督为他翻供。因为关于“许霆案”相关法律在我国还是个空白,据此,相信通过此事后
14、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孙志刚”事件: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大街被派出所民警带回询问,随后被错误作为“三无”人员送至天河区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后转送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18日,孙志刚称有病被送往广州市卫生部门负责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20日凌晨,孙志刚遭同病房的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孙因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网民更是利用网络舆论监督主动参与到其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舆论界的不平之声此起彼伏。此后经法院审理,涉嫌故意殴打孙志刚致死的12名被告及在孙志刚被收容过程中涉嫌渎职犯罪
15、的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死刑及有期徒刑,对此案负有责任的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20多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月20日,国务院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月日起,新办法正式施行,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许霆案”还是“孙志刚”事件,都是舆论监督揭露了法制缺陷与空白,从而促进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马克思说过,舆论是“国家立法的最丰富、最可靠和生气勃勃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第509页。可见,舆论对于国家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和不良倾向,强化企业的社
16、会责任 网络舆论也对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监督,例如杭州医院“回扣门”2011年04月07日 ,中国新闻网;和“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下面以杭州医院“回扣门”为例。 2009年11月14日,一位署名为“cctv9090”的网友在杭州知名网站“19楼”中发帖,称自己在公交车上捡到一个U盘,里面有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省妇保医院和邵逸夫医院等6家医院、数十位医生收受回扣的详单,同时还详细列出了科室、医务人员的名字,具体医药器材的名称,以及回扣的名目、数字,回扣形式有现金、油卡、数码相机、购物卡等。随后有网友通过网络搜索网帖曝光的医生名字,发现不少人是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
17、医生或部门负责人。此贴在网上公开之后,网民多数纷纷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由于此事在网络上火爆,一时间风靡全国。杭州地区负责人表示,此事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如真有此事对收受回扣的医务人员,必将严惩绝不姑息。2010年11月16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出现了反弹现象。据此,卫生部强调,严禁医院为商业目的“统方”。“统方”是医院对医生用药信息量的统计。卫生部要求,对于违反规定,未经批准擅自“统方”或者为商业目的“统方”的,不仅要对当事人从严处理,还要严肃追究医院有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的责任。从这起件事中,可见利用网路舆论监督,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和不
18、良现象,有利于各种社会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强化企业的责任。(四)揭露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发生的“虐猫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如今又出现“虐兔事件”人民网:,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0年11月14日,有人在某视频网站上传了一段虐兔视频,画面中年轻女子残忍的手法激起网友强烈愤怒,网友纷纷要求查明女主角身份。后经证实“虐兔事件”完全属于虚构,并挖出了事件背后的利益产业链。虽然本次事件至今已经渐渐平息,但是透过事件本身公民的道德素质可见一斑。此外,就是众所周知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经济观察网: ,2010年10月16日晚,一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大
19、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肇事司机李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宿舍楼送女友。在相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时,他还扬言:“有事找我爸,我爸是李刚!”此事在网络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我爸是李刚”一夜间红遍网络。总之,无论是“虐兔事件”还是“我爸是李刚”事件,都揭露了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从而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综上所述,网络舆论监督主要是对权力者行政作风的监督;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公民道德的约束。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三 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影响1. 有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舆情、体察民意。网络公共空间是汇集民意的地方,网络舆论则是反映民意的“晴雨表”。随着中国
20、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舆论,党和政府可以了解到网民的各种利益诉求,可以看到网民的不满情绪和思想倾向,可以看到对执政党的态度,也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反应。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之后推行的一系列“网络问政”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 有利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网络舆论监督是公众的“助听器”。间的信息量不仅大而且来源广,网络舆论监督则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整合,传播公众关心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公众从中获取信息,从而起到了“助听器”的作用。此外,网民为了推动舆情的发展,都会
21、利用网络收集证据,并把来自各方的文字、图片、视屏等信息材料汇集于网民关注的主题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大网络舆论的产生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民间科普和知识宣传活动,它有利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例如“华南虎事件”和“小月月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有利于广大公众的参与权和社会建设。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的“黏合剂”。总体上来说,一次网络舆论监督,体现出了网民对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也体现出了网民的参与意识与主人公精神的日益增强。网络舆论监督就像一种“黏合剂”,它把国家、社会和公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大了广大公众的参与权和公民社会建设。例如“许霆案”就是个很好例子。4.有利于促进我国的
22、民主化建设,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络舆论爱憎分明,充满对是非荣辱、善恶美丑认知或反叛的宣示,他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水准,是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因为网络舆论一旦形成,不但对网民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现实社会中的秩序规范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网络舆论,我们不仅认识到网络空间中的新事物新风尚,与此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网民的道德风向,甚至是道德缺陷。例如从“虐猫事件”到虐兔事件”;从“凤姐”到“小月月”等等!我们还可以从网络公共空间中发现突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道德素质的一种折射。因此,通过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民主化建设,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总之,网络舆论监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正
23、面的、积极的影响。然在我们肯定其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的同时,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二) 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影响1.网络舆论监督,有时导致信息误导和舆论失范。网络舆论监督,有时成为了假信息、谣言的“扩音机”、“扬声器”,导致信息误导和舆论失范。因为网络空间是个虚拟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都可以随时、任意发布和转载相关信息,让人真假难辨。所以网民在不知真伪的情况下,会被某些怀着个人目的而制造假信息、谣言的人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他们的帮凶。当然也有的是无事生非的恶作剧,还有不明真相而以讹传讹的。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网络舆论,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社会产生恶劣的社会
24、影响。例如 “艾滋女”事件、“美女卖家深陷网络商战”以及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等等,后经证实均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2.网络舆论监督有时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网络舆论监督有时成为了消除社会凝聚力的“分离器”,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美国学者马克E沃伦(Mark EWarren)说:“民主的成分越多,就意味着对权威的监督越多,信任越少。” (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译者: 吴辉 ,华夏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我们看到,随着网络言论日益自由,社会信任却面临着深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在网络争论中表现尤为突出,在网络论坛中总有一些非理性的争论,许多网民在争论中“怀疑一切”,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双
25、方争论不休,这些无休止的争吵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极度不信任。当然无中生有假信息、谣言也是产生信任危机的又一因素,所谓诚信在这里成为了一张白纸。例如人人喊打“史上最恶毒后妈”事件,经证实却是一条捏造假信息,又如“北大女生国外裸奔”事件也是无中生有,这样的事件举不胜举。这些也是造成社会信任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3.网络舆论监督有时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舆论监督有时成为了点燃社会不满情绪的“导火线”,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网络舆论空间里,网络舆论监督不仅仅是网民多维的文字互动,更是一种情绪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网民个人的不满情绪往往会导致网路牢骚和网络批评,而网络牢骚、网络批评又使个
26、人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重,进而升级为社会不满情绪,这种情绪能随着批评的深入进一步扩散和加重,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因为网络监督中批评和攻击性批评都有可能成为点燃社会不满情绪的“导火线”。例如新疆“75事件”后,网络舆论监督批评和攻击性言语频频出现在网络空间中,此后当地政府不得不做出关掉新疆地区的万维网一段时间的决定,新疆网民只能上经过政府处理之后的局域网。总之,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制约力量,虽有正、负两面作用,但从历史长期性和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出发,舆论毕竟是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潜在的、永恒的正义。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存在的问题也倍受关注。四
27、 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监督功能,对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上过于随意,虚假新闻频频出现,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在传统媒体中“把关人”随处可见,并且一般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新闻从业人员担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范虚假新闻的产生,这也是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公信力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网络媒体则缺乏对传播信息的必要监管,其特有的技术特征和运作方式常常为虚假
28、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使得网络身份虚拟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道德责任意识,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出于种种目的,恶意散播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诽谤,对政府或个人加以中伤或诋毁。例如,2009年3月10日,在天涯论坛,赫然出现了一篇名为姐妹们小心了,揭露新东方老师的真面目的帖子,称新东方老师欺骗女生感情,伪造高分成绩,并且点出老师名字是“WSH”,并且还称新东方大部分老师素质低下。在随后的48小时内,这篇帖子被4600多个论坛转载,红遍网络。5个月后的8月5日,同样内容的帖子再次登上30余个网络论坛,随后在48小时内又扩散到3000余个网络论坛。这个帖子对
29、新东方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类似的事件还有“艾滋女”事件、“史上最恶毒后妈”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信息或谣言在网络空间滋生后,往往会对不明真相的网民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进而可能催生出某种恶性的网络舆论,而这又会在更大范围内造成信息误导,这不仅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也会极大地降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而开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前提则必须是信息的准确无误和畅通无阻,不良信息的存在无疑会使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大打折扣。 第二,网络舆论中带有情绪色彩的言论较为突出,这容易引发网络舆论监督中群体心理机制的“失控”,进而产生“网络暴力”现象。并对公民的一些合法权益构成威胁和侵害。目前,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在法
30、律约束方面存有不足,这使得它与网络暴力之间无法清晰地界定,尤其当网络舆论中那些只为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占有主导地位的时候,一些缺乏主见的群体成员的情绪势必受到影响,造成“群起而攻之”的混乱局面,正常的监督行为也会演变为“网络暴力”(主要表现形式有“不文明的粗口”、“人身攻击”、或“失去理智”等网络行为)。特别是“人肉搜索”的出现与兴起,进一步助长了一些滥用权利、挖人隐私、恶意诽谤的网络暴力行为。例如,2006年2月网络暴民的初次集体亮相,造就了中国网络史上著名的“虐猫事件”。“虐猫事件”当事人在事发后,生活无法正常继续,精神崩溃,并使其家人朋友受到莫名的牵连,生活充满了威胁和恐吓。尝到集体执法快
31、感的网络暴民们,“休息”两个月之后,再次找到发挥目标,“铜须事件” “铜须事件”源自一名男性玩家在某著名论坛发布的一个帖子。他在帖子里痛述了妻子沉迷魔兽世界,并在一次玩家“同城聚会”后红杏出墙的行为,同时谴责ID为“铜须”的公会会长破坏了其原本美满的家庭。 一触即发了!同样,当事人遭到肆无忌惮的“追杀”,然后便是网络上的集体道德拷问,最后真实身份的曝光令事件到达高潮,当事人和其家人,开始被日夜不停的骚扰,甚至其所在大学也开始遭到攻击,当事人同样精神崩溃。而后事件峰回路转,有人开始质疑事件真实性,导致再次的人肉搜索的开始。结果令人惊讶,事件纯属杜撰,道德审判被釜底抽薪。许多网民借助人肉搜索。找出
32、涉及该事件的相关人员,并将其能找到的一切私人信息擅自公布在网络上(这当然也包括应被保护的合法的隐私信息),这种随意公布、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以及对当事人带有明显恶意的攻击性语言本身已经构成侵权,即便它是为了追求良好的结果,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一过程中对他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侵害,更何况许多肆意搜索攻击行为缺乏理性,甚至连诱发事件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由此在现实生活中所酿成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舆论压力往往会对处于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机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社会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一边倒”的网络舆论无形中对审判结果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从而造成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与
33、冲突,而这又可能影响司法公正。 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不具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与“媒介审判”有相似性,指的都是干预、影响审判独立的现象,不同的是“媒介审判”的主体是新闻媒介,而网络舆论压力则主要是源于网民对于事件的集体自发的关注所形成的舆论压力环境。理性的网络舆论会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促进司法公正。而如果一旦出现网络舆论监督不当,则有可能对司法审判形成干扰,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之下,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到影响,同时司法审判需要的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而网民所形成舆论声势的事实往往是表象的,不一定是证据。例如,“许霆案”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
34、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们要从促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解决,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五 规范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及建议第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以便对网络舆论加强约束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是需要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做制度保障的,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比网络自身的发展而言,目前的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这当然也与网络舆论传播的复杂性有关。法律的不健全给目前的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管理上的
35、难度,对随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散播谣言的网民没有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加以制止和管理,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很难准确地查询到当事人的资料,这些都在无形中淡化了网民的法律意识,一些置他人的合法权益于不顾的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针对现阶段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界定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的区别,并用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和制裁恶性的网络暴力事件,这样网民的行为才能有法可依,也才能真正地保障网民的舆论监督权利并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此外,一些相关制度体制建设也不容忽视。例如,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真正做到政务信息公开,尤其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及时
36、地把真实的情况告知公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与传播,这一点还应当扩大到司法和其他政治领域;还可以建立“网上信访”制度,给公众的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一个更为畅通的渠道。 第二,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之间的互动,并着重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在虚拟空间中网民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难免会有失公允,带有强烈的个体情绪化的色彩。因此,对于网络舆论要加强引导,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互动与合作。不可否认,目前传统媒体仍是受众最为可靠的新闻信息来源,在受
37、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也是网络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纵观以往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传统媒体的参与以及其产生的舆论影响力对事件的最终解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应该各取所长,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把舆论监督向纵深推进。此外,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把关和过滤已不可能实现,这就更需要传统媒体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针对网络上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地设置议题,引导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摒弃虚假新闻,牢牢把握舆论监督的方向与重点,确保网络媒体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便使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得到体现与发挥。 第三,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一方面不断增强网民的道德意
38、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律。 对于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有一些专家学者曾提出实行“网络实名制”,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网络实名制”固然会给网络的管理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对于网络媒体所形成的自由言论的氛围而言无疑是有所妨碍的。 因此,应从自律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社会公众应该具备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让虚假的网络信息和偏激的网络舆论消失在萌芽状态。同时,网民应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既要明确权利,又要牢记义务和社会责任。还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识,不做对他人、社会、国家有害的事。此外,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律。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
39、危害国家、社会或侵犯个人隐私的帖子,并对发贴人提出警告;另一方面,也要遵守职业道德,不传播有害或不健康的信息和言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拓宽道路。结束语总的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目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还存在一些诸如知情权与隐私权、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致 谢本论文从立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都是在张菊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因为张
40、老师的精彩教学,使我对新闻学产生了兴趣,她在传授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能力,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开阔了我的视野。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也充分地体现了一名教师爱岗敬业、学术认真的高尚品质。参考文献1 王天意著. 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 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2 王梅芳著.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3 主编丁柏铨,副主编杜俊飞. 新闻舆论研究M. 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4李良荣著. 新闻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 月第2版,2008年4月第
41、4次印刷5 王雄,董秦等著. 新闻舆论引导论M. 中国社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6 刘建明, 纪忠慧, 王莉丽著. 舆论学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7 王强华, 魏永征主编.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8 陈力丹著.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7月9 侯健著.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10 盛沛林, 王林, 刘亚主编. 舆论战100例:经典案例评析J.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0111 顾理平著.新闻法学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