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086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9 主备人:侯红强 审核人:孔祥凤 2015-2-8第二板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基础知识积累一、字音识记1卜算子( )2.驿外( )3更著( ) 4.碾作尘( )5初霁( ) 6.弥望( )7戍角( ) 8.怆然( )9黍离( ) 10.少驻( )11荠麦( ) 12.窥江( )13豆蔻( ) 14.鬲溪( )15姜夔( ) 16.玉钿( )二、词语释义1驿外断桥边: 2寂寞开无主: 3更著风和雨:4无意苦争春: 5一任群芳妒: 6零落成泥碾作尘:7戍角悲吟: 8淮左名都:9解鞍少驻初程 解鞍少驻: 初程:10过

2、春风十里: 11清角吹寒: 12杜郎俊赏: 13纵豆蔻词工:14好花不与 香人: 15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三、名句背诵1 ,更著风和雨。2无意苦争春, 。3 ,只有香如故。4,青楼梦好, 。5二十四桥仍在, 。6念桥边红药, 。7 ,玉钿何处寻?8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文本阅读探究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作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他的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

3、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的词比较接近。二、相关背景这是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是他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三、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下片着重表现梅花高尚脱俗、坚贞不贰的心志。全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四、写法

4、借鉴1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此词咏梅明志,遗貌取神,孤芳自赏,傲然卓立。上片写梅“愁”寓情于景,下片咏梅品,显现梅花不幸命运和坚贞操守,托物言志,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君国之忧。2妙用衬托,写物传神词的上片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描写梅的艰难处境,以烘托突出它的“独自愁”。下片用“群芳”“零落成泥碾作尘”来烘托梅的“香如故”,表现梅花的高洁品格。重点揣摩1试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大体内容。明确上片 。下片通过梅花来表现自己 。2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借此表明了什么样的君子人格?明确特点: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写出了梅花悲中有壮,苦中有节的特点。借此表明了词人坚韧的品质和洁

5、身自好的操守。扬州慢(淮左名都)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09),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石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二、相关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

6、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三、内容提要在这首词中,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遭乱离之时的“黍离之悲”。四、写法借鉴1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词中写景是为了抒发“黍离之悲”。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扬州城劫后的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废池乔木”。这种景物所引发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巧于用典,在对比中述悲愤“竹西”是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暗指扬州,与“淮左名都”对

7、举成文。此词作于冬至,“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小杜”诗句,写尽扬州往日的无限风光,与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相对比。“二十四桥”句则化用典故,从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3活于用典,在衬托中抒胸臆“杜郎俊赏”一句,借杜牧歌颂扬州生活留下的优秀诗章,从侧面说明扬州的兴衰变化。这是从虚处着笔,以虚衬实,用杜牧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的悲哀情怀。“纵豆蔻词工”一句中两用杜牧诗的典故,再转进一层,说即使有杜牧这样锦心绣口的才华,也无法表达此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黍离”之悲,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伤沉痛。重点揣摩1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8、,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 。3试分析本词的反衬手法。明确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这也是姜夔的自度曲。小序所称“寓意”者,即借梅怀人。所怀念的是合肥的一位女子。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子,由于他行踪不定,往往聚会以后又复别离。正因为别多聚少,两地相思的离恨也就经常在他笔下出现。二、内容提要这首词是怀人佳作,以梅花寄寓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如梦如幻,富于音节美,使情思更为缠绵深挚,足见词人精湛的艺术造诣。三、写法借鉴1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词人用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这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中美人,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此为第

9、二境界。第一境界是词人平生遭遇的真实写照,第二境界则是词人平生理想的象征。这样就营造出奇幻的意境,给人美的享受。此外,词的上片以“玉钿”喻好花,于是幻化出如花的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化为好花。这样整首词含蓄委婉地惜花怀人,心中情人若隐若现。2一往情深的精神气质这首词的上片四句虽道尽词人一生中与所爱之人有情无缘的最大恨事,连用典故,却又终未说破,而是隐约其辞,神韵悠远,极为空灵。下片写得更为超妙,也更隐然有致。词人时而说梦,时而说幻,而梦中有幻,幻亦似梦,如此既避开了写实的直露,又更见其一往情深,缠绵沉挚。重点揣摩1上片写花,实际是写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 2下片“漫向

10、”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明确 3请将词中的双声、叠韵字和叠字圈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这些动听的字词将全篇构筑成一个词情声情令人神迷的境界的?明确 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算子(b)初霁(j)B戍角(sh)怆然(chun)C荠麦(qio)香(t)D玉钿(din)黍离(sh)2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著(更加显赫)一任(完全任凭) B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无主(无人过问)C群芳(百花)碾(轧碎) D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这个曲调)算而今(料想今天)3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

11、一项是()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零落成泥碾作尘,_。(2)过春风十里,_。(3)_,_,难赋深情。(4)_,波心荡冷月无声。(5)_,年年知为谁生。(6)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_?(7)_,翠禽啼一春。(8)_,小横陈。(9)_,更著风和雨。(10)无意苦争春,_。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诉 衷 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古

12、诗炼字之妙在于以物写情,请简要赏析词中“暗”或“空”的妙处。答:_(2)词中句句对比,写尽了陆游悲愤之情,请简要分析。答: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杏花天影 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沔口:今湖北汉口。清淑:晴和。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1)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

13、理由。答:_ (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三、语言表达7我国国花至今未定,梅花、牡丹支持率相差无几。梅花和牡丹历来都为人们所钟爱,也有众多的诗词文赋来赞颂。如果让你来投票,你赞成哪种花为国花,还是把它们定为双国花?请谈谈你的理由。答:_8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我所不要看的书。”(1)苏格拉底

14、要表达的观点是:_(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_领悟阅读鉴赏素材档案素材一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她的词雅致清秀,独树一帜,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南渡前的李清照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而南渡后,李清照用诗笔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国恨家愁,时时燃起她心中爱国思想的火花。李清照有过少女的娇羞,有过闺妇的闲愁,但她更有“女丈夫

15、”的刚烈和对自由的渴盼。 梁衡认为其“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并称其为“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追求自由”“坚守个性”“面对磨难”“人生体验与文学创作”“别样人生”等相关作文中。运用这则材料,若能融进李清照诗词名句,效果会更好。素材二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痛,国家的分裂,父辈、良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兵的南侵,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反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因而受到主和派的排

16、斥、打击和压制。公元1206年,年已81岁高龄的陆游,抗金报国的志愿至老不衰。当韩丞相主持南宋国事,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时,陆游积极支持,屡赋诗篇,热情赞颂,还想亲赴前线参战。公元1210年,陆游85岁,因病在故乡逝世。临终,赋示儿绝笔诗,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爱国”“执著”“理想与现实”等作文写作中。陆游一生都在心忧国家,心怀天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始终对统一大业抱着希望,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而为国尽忠。宦途的挫折及年迈体弱的现状,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素材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7、,记录了陆游的爱情悲剧。“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愤懑。“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见证了陆游报国之路的坎坷。“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再现了陆游的英勇豪壮。“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陆游的坚贞。陆游,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身兼爱情、政治两大悲剧的诗人。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他用一生的血泪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激越的乐章,为千秋万代的仁人志士举起了

18、一面永远不倒的爱国主义旗帜。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人生”“挫折”“爱国”“坚强”“执著”等相关作文中。考点解说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以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他类诗歌。技法指导下面就几种常见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逐一解说。一、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19、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1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2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答题步骤:(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白 云 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试

20、就“云自无心水自闲”作简要分析。答:_(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_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答:_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答:_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二、送别诗鉴赏1情感特点:情感1:宽慰。别 董 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高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

21、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2:劝慰中带难分难舍。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3:表诗人志节。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4:想像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像、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5:朋友间的友谊。赠 汪 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

22、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之情。2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像、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

23、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24、,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 友 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_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

25、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三、山水田园诗鉴赏1思想内容:(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2)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3)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5)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2常用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3

26、鉴赏方法:(1)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2)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3)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像、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

27、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答案:(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珮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

28、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四、怀古咏史诗鉴赏1特点归纳: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解读要求: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解读时应思考,对

29、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2分析鉴赏:例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1)鉴赏方法: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弄清史实:对作品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2)所抒之情:咏史诗以简洁的文

30、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叹朝代兴亡变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3)常用表现手法:以景衬情;由议论引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3咏史角度:(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肯:岂肯,怎愿。王诗译文:经过战争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

31、,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

32、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不是感慨个

33、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先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赤壁 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

34、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答:_答案: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

35、回答问题。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注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怨丹青: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_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答:_答案:(1)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

36、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五、边塞诗鉴赏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1特点归纳:(1)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