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点关注栏目:关注网络与学生心理发展
朱老师:
您好!
我是孙开霞,打扰您了,这是我上次根据您的建议写的一篇关于“网络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稿件。我是从家长的角度写的。如有不妥,请及时告诉我,我好立即修改。
2014年6月26日
朱老师,这是我的联系地址:
地址: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新区 龙山路108号 江苏省大港中学
邮编:212028
电话:15162996393
与其控制 不如陪伴
江苏省大港中学 孙开霞
暑假已经来临,孩子们又要和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为此家长们不免有些担忧:如何处理好孩子与网络的关系呢?孩子会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孩子会不会失去自我控制力呢?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这么一则小故事,觉得很有趣,现在记录在下面。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吃巧克力,可他妈妈认为巧克力吃多了,会对牙齿不好,就不买给他吃。小男孩经常为此感到不高兴。后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建议她,既然孩子要吃,就多买一些给孩子吃。妈妈接受了建议,买了整整一箱巧克力回来。小男孩看到那么多巧克力,高兴得不得了,在大吃的同时,还慷慨地和周围的人分享。不久之后,妈妈发现小男孩对巧克力的兴趣没有原来那么浓厚了,而且,他再也没有为吃巧克力的事哭过闹过。
这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则案例。小男孩对巧克力有强烈的喜欢,但是由于妈妈对巧克力的定位是负面的,所以即使孩子很喜欢,妈妈也不愿意买给孩子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的思维焦点集中的是巧克力不好的一面。她越关注不好的一面,就越不会买给孩子吃。孩子吃不到巧克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深深的匮乏感。事情的转机在于妈妈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买了一箱巧克力给小男孩吃。这个举动不但消除了他长久以来积累的匮乏感,还激发出了他愿意分享的美好品质。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没有再为吃巧克力的事哭过闹过,因为他被很好地满足了。 所以,接下来,我想就这个小故事,来谈谈我对网络与孩子们心理发展关系的看法。
一、越是禁止的,越是渴望得到的。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它的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谚语“禁果格外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孩子来说,越是禁止的,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在这其中,其实还暗含着一个让人难以注意的隐蔽之处:对于越是禁止的内容,家长越会下意识地多次提及。重复的提及,就是重复的强化,本来孩子不感兴趣的,结果反而感兴趣了,更想找机会体验一下了。就像上述渴望吃到巧克力的男孩一样,越是禁止他吃,他越想吃。只有超额地满足他的需要,孩子内心的匮乏感才能得到消除。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就比如巧克力对这个小男孩,它充满了非凡的魔力。我的建议就像那个心理咨询师一样,与其禁止,不如适当满足。
二、达成与孩子的同理心。
妈妈不能理解巧克力对儿子的意义,所以她就不能感同身受儿子对巧克力的心情,但当她后来达成了与孩子的同理心时,只用一箱巧克力就解决了问题。对孩子来说,网络游戏不仅可以让他们与同伴取得共同话题,还可以让他们获取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快乐。成人体验不到这种快乐,还会作出一些消极的预测:怕孩子痴迷于网络,担心孩子形成坏习惯。这些负面预测不光起不到禁止的作用,相反,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强对网络的兴趣。所以,我建议家长们换个角度,认可孩子的兴趣,达成与孩子的同理心,这不光能让孩子们以更放松的姿态体验网络,还能从容地享受网络带来的愉快感觉。
三、给予孩子最好的爱的陪伴。
“孩子痴迷于网络,多因父母关爱、陪伴、交流不够,导致孩子的灵魂无处安放,情感无处寄托,而虚拟世界却能让他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时父母把孩子往戒网瘾学校送,往往是回避问题,逃避责任。”这是某知名育儿专家就5月19日发生的戒网瘾学校学生死亡新闻的观点。他指出了孩子痴迷于网络的根源,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是多给孩子爱,多与孩子陪伴,多与孩子交流。我想加一句的是,在陪伴、交流的过程中,还要不批判、不评价、不否定,让孩子自由地使用网络,自由地表达对网络的看法。如此,他们不仅能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还能对网络有理性的判断。而且,现实中的亲子关系稳定了,孩子们就不会到网络中寻求虚拟的人际关系来弥补情感得不到依附的缺失。
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孩子眼里,网络能让他们体验游戏的快乐。实际上,除了游戏,网络还能提供更丰富的、更有意义的功能价值。家长要以自己使用网络的方式:搜索知识,了解世界,阅读文章,完成工作,等等,展示网络的用途,拓展孩子的网络视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用这样的方式去影响孩子,也是一种柔性的管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长长期的自律和坚持。
以另一则小故事结束本文:
有一个叫“星光也曾灿烂”的网友说:“曾经也沉迷网络很久,以前被洗脑以为自己真的是不听话不懂事,但事实我得到最多最好的关爱,是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身上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些,我也只是一头活着的僵尸而已。”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爱的满足,这位网友就不会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来自陌生人的心理慰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