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度参评论文作者:蓝嗣哲学科:历史单位:浏阳市第二中学电话:13873138374历史教学中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以宋明理学教学为例【关键词】历史教学,归纳能力,形象归纳,比较归纳,数字归纳。高中历史教科书分专题,按中外、古今编排,内容叙述上简明扼要。可即使是这样一种编排方式,如果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则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将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笔者在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选择若干片断,作一些说明和反思。一、三教合一-重点归纳问题:儒学
2、自汉武帝时期走向正统,一枝独秀,何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呢?分析:1、佛教盛行;2、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3、儒学本身存在问题和缺陷。归纳:儒、佛、道。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而依然有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分析:1、儒学自身的顽强生命力;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归纳:儒、佛、道。问题:如何理解“三教合归儒”?分析:即“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合”,走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既是儒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儒、道、佛相互融合的过程。归纳:儒、道、佛(儒为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参与对问题的分析,通过教师引导对问题的归纳,理清
3、了“三教合一”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夯实了基础知识,提升了基本归纳能力。二、程朱理学-形象归纳问题: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思想有哪些?分析:代表人物是“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主要思想主张有: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归纳:想象农民锄地:头顶烈日,脚踏大地,辛勤劳作,终有收获。联想到读书人做学问:上有天理,下有伦理、人欲、三纲五常,辛勤做学问-“
4、格物致知”,终能掌握天下之理。问题: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思想有哪些?分析:代表人物是朱熹。主要思想主张有: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归纳:想象农民锄地:头顶烈日,脚踏大地,辛勤劳作,终有收获。联想到读书人做学问:上有天理,下有人欲、三纲五常,辛勤做学问-“格物致知”,终能明道德之善。问题:程朱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分析: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有国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3、
5、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4、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归纳:官方哲学(地位)、维护统治(作用)、束缚人、教科书。学生想象:一手拿书,一手拿绳,说的是官方哲学,做的是维护统治。设计意图: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形象化的归纳,变枯燥为生动。三、陆王心学-比较归纳问题:陆九渊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分析: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民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问题: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分析: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提出“致良知”和“
6、知行合一”的学说;3、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人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4、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归纳:宋明理学核心核心思想认识论程朱理学“理”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致良知,去人欲”陆王心学“心”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心”“存天理,灭人欲”设计意图: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能使历史概念、历史脉络清晰。四、课堂小结-数字归纳1、“三教”(儒、道、佛),“三教合一”,“三教并行”。2、“程朱理学”:“理”,“格物致知”。3、“陆王心学”:“心”,“致良知”,“知行合一”。归纳:“二三四”:“二
7、学(心理学)三教四人”。五、教后反思本课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尝试了多种归纳方法,学生整堂课都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既有形象化归纳,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有比较化归纳,强化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归纳化教学并不鲜见,但如何把归纳方法“化”入教学中,是本堂课探索的主要目标。宋明理学的一些概念、观点抽象,难以理解,离90后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差很远。本课采用归纳化教学,不只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学习更简单,从而实现理解学习。如果企图简单地把历史结论硬塞给学生,而不能运用科学的手段去设计教学,是极为错误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他们了解的归纳方法,更细致、多角度去归纳历史知识,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教学途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