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教学现状及培养策略探究中学地理摘要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课堂提问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本身的地理素养,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同时还需掌握社会发展对当代学生地理素养的要求,不断地去创新地理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地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关键词参与意识 课堂提问能力 认知冲突 创设情境学生课堂提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然而,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制约学生课堂提问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笔者
2、通过对本人任教的初二学生人手一份发放了问卷调查,回收80份,进行了统计分析,聚焦初中地理课堂,发现地理课堂制约学生提问的若干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主动参与意识和热情受抑制,学生“不想问”表1学生不想问的原因、调查题目(单选) 调查人数选项人数比例不喜欢任课教师8056.3%教师不解答8045%有问题自己解决806378.75%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80810% 表1调查数据表明,地理课堂学生不想问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而。 1.教学内容缺乏“生活性”。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多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调查中有10%的学生选择“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3、,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缺乏“生活性”。 2.对学生心理特点缺乏正确引导。调查中有78.75%的学生选择“有问题自己解决”,说明课堂上不想问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受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自己独立处理事情。较强的自尊心抑制了提问能力的发展,并把经常提问视为一种“无知”的行为,不能理解也不能做到“不耻下问”。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改进:.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有效的发问源于学生的兴趣,有趣味的内容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及认知需求贴近,才可强化教学内容的
4、吸引力。趣味性的内容设计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事例、故事、典故巧妙地设置在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的注意,积极探求地理问题意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把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地理信息巧妙地设置在教学内容中,可体验到地理环境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三)、是把有关的诗词歌赋、谚语民谣巧妙地设置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学活动应该顺应青少年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
5、待提出问题的行为。为此,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二、课堂缺乏民主,学生“不敢问”表2有问题不敢问的原因调查题目(单选) 调查人数选项人数比例教师一直在讲解 801721.25%课堂上提问被认为扰乱正常教学801518.75%其它情况(心理顾虑等) 804860% 表2调查数据表明,地理课堂学生不敢问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 1.心理顾虑,缺乏疏导调查中有60%的学生选择“其它情况(心理顾虑等)”。因为学生担心:我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是否会讥笑?我的问题会不
6、会打乱老师的思路并遭到责怪?这些心理禁锢着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最终也就无疑可问了。 2.课堂设计教师“主控化”。调查中,学生不敢问的第二个原因是有问题但没机会问,因为教师一直在讲解。说明任课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给学生提问题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改进。 (1).课堂民主是学生提问的“释放器。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介作者的教师,不应高高在上,应努力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一同学习、探索,有时甚至可以向学生请教,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学习的合作者、好帮手。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消除各种顾虑和紧张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向
7、教师、教材、未知世界提出问题与挑战。 (2).主动为学生提问创造多种机会。首先,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注意新颖和形象。每节课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力求新异,通过图表、录像、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社会访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的格式化与单一化。其次,问题材料呈现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如无提问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最后教师再补充拓展问题,教师应知道哪些内容要讲,哪些内容不能讲完,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埋下“引火线”,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欲望。然后,课外可开设问题角、问题小组等形式,激励学生乐于提问、敢于交流,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多种机会,拓展地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不关注认知
8、冲突,学生缺少提问的“起爆剂”表3感觉无问题可问的状态调查题目(单选) 调查人数选项人数比例不清楚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803746.25%问题太多不知从何问起802430%其它情况 801923.75% 表3调查数据表明,地理课堂学生无问题提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而。 调查中有46.2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置认知冲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为在真实的学习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使学习道路过于平缓,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
9、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更难形成学习能力。为此应注意以下方面。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冲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认知矛盾,:学生试图用旧知识理解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发生认知冲突,即产生问题。例如,在分析海底地貌特点时,根据已有的湖底地貌特点经验应该是越往中间越深,但教师呈现“海底地貌示意图”时,学生看到“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不在海洋中部,而在海洋边缘”。这里,猜想和事实的不一致性会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种是认知空缺: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问题,当已有的知识又不够时,
10、便形成了认知空白,就产生问题。例如,在分析产业结构的优化时,上海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很高,海日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很高,其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但海日的生产发展水平低于上海,使用原有的产业结构知识难以分析,干是学生会分析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的产业结构差异、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由此可见,认知冲突是学生提问的“起爆剂”。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主要有三种方法:、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一些非科学的概念,这可能妨碍学习新知识。、揭示旧知识与新事实的矛盾。例如,上海临江靠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11、水充沛。学生根据已有的水资源知识来判断上海水资源丰富,但上海事实上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从而产生疑问。、揭示新知识与潜意识的矛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已学的知识补充“完整”,这种处于潜意识之中的错误概念,一旦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对号入座。例如,学生们:们把企鹅当作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因此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将计就计地设问:赤道附近会有企鹅生存吗?同学们几乎异日同声地说:没有。接着,呈现赤道横穿的科隆群岛企鹅生存材料,学生大为惊讶,处于“喷发”的状态,由此拉开教学的序幕恰到好处。与此同时,我对本校及兄弟学校的地理老师共10人进行了访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4:教师对学生地理提问能力培养的调查问
12、题在课堂上,你是否能经常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答案经常有时偶尔从来没有人数比例40%50%8%2%教师对学生地理提问能力的培养意识有待加强。调查发现,只有40%的教师能在每堂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还有50%的教师对学生地理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随意的,而还有10%的教师偶尔甚至从来不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这种地理意识非常薄弱。对此,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学习
13、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课堂提问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本身的地理素养,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同时还需掌握社会发展对当代学生地理素养的要求,不断地去创新地理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地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参考文献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 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夏伟璆 沅江市北大学校 邮编413116 电话13511133073邮箱395129501易中文 沅江市北大学校 邮编:413116 电话:13973784860邮箱39872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