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3 6卷第 1 期 2 O 1 4年 2月 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J o u r n a l o f Ci v i l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36 No 1 Fe b2 01 4 d o i : 1 0 1 1 8 3 5 j i s s n 1 6 7 4 4 7 6 4 2 0 1 4 0 1 0 0 6 柱下端局部采用 F RC材料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分析 徐 洁 , 梁兴文 , 王 海 , 康 力。 ( 1 西安 建筑科技 大学 土木工程 学院, 西安 7 1 0 0 5 5 ; 2 陕西工业职业技 术 学院 土木 工程 学院, 陕西 成 阳 7 1 2 0 0 0 ; 3 中石 油华 东勘查设计研究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 为 了改善 钢 筋混凝 土柱 的 变形 能力和损 伤容 限 , 在其 下端 局部 采 用 纤 维增 强混 凝 土 ( F R C) 代替普通混凝土, 设计了 6根剪跨比为 3 、 柱 内配置较 少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试件 , 进行 了拟静 力试 验。试验结果表 明, 这种柱为弯曲屈服后的剪切破坏 , 具有较好 的变形能力和损伤容限 ; 局部使 用 F R C材料可以减 少约束箍筋和抗剪箍筋用量。根据试验结果, 建立 了考虑截面受拉 区 F RC受拉作 用的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斜截面受剪承栽力计算公 式, 其 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 式的计 算值 与试 验值 比较 吻合 。 关键 词 : 纤 维增 强混凝 土柱 ; 损 伤 容限 ; 承载 力 中图分 类号 : T U3 7 5 3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4 7 6 4 【 2 0 1 4 ) 0 1 - 0 0 3 8 0 6 Be a r i n g Ca p a c i t y Ana l y s i s o f t he Co l u m n wi t h Fi b e r Re i n f o r c e d Co nc r e t e i n Bo t t o m Re g i o n Xu J i e ,Li an g Xi n g we n , Wan g Hai ,Ka n g Li 。 ( 1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X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Xi a n 7 1 0 0 5 5,P R C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S h a a n x i Po l y t e c h n i c I n s t i t u t e , Xi a n y a n g 7 1 2 0 0 0 ,S h a n x i ,P R Ch i n a ; 3 CNP C Ea s t Ch i n a De s i g n I n s t i t u d e ,Qi n g d a o 2 6 6 0 7 1 ,S h a n d o n g,P R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e r t o i mpr o ve t he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a pa c i t y a nd d a m a ge t ol e r a nc e o f t he r e i nf o r c e d c o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s i x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p e c i me n s wi t h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FRC) i n t h e b o t t o m r e g i o n i ns t e a d of o r di na r y c o nc r e t e we r e t e s t e d un de r r e v e r s e d c yc l i c l a t e r a l l o a d i ng The s p e c i m e nss he a r s p a n r a t i o i S t h r e e a n d i t s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f s t i r r u p s a r e r e l a t i v e l y f e wT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e c o l umns e x hi bi t s he a r f a i l ur e s a f t e r t he l o ng i t u di na l r e i nf o r c e me n t yi e l d i n g, a nd t he y ha ve b e t t e r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a n d da m a ge t o l e r a n c e The c ol u m n wi t h FRC i n t h e b ot t o m r e gi on c a n r e du c e t he a mou nt o f c on s t r a i nt s t i r r u p a nd s h e a r s t i r r up A c c or d i ng t o t he t e s t r e s ul t s, be nd i ng be ar i ng c a p a c i t y c a l c ul a t i on me t ho d c o ns i d e r i n g FRC t e ns i o n a c t i o n a nd s he a r c a pa c i t y f o r m ul a we r e e s t a b l i s he dThe s he a r c a p a c i t y c a l c u l a t e d by t he a d op t e d f or m ul a a r e i n g o od a g r e e m e n t wi t h t he t e s t r e s ul t s Ke y wo r d s: f i b e r r e i nf o r c e d c on c r e t e c o l umn; d a m a ge t o l e r a nc e; b e a r i ng c a p a c i t y 为了改善钢筋混凝 土柱 的抗震性能, 学者们进 行 了大量 的试 验 研究 和理 论 分 析 , 提 出 了一 些 较 为 有效的措施, 如对柱端的箍筋进行加密 、 改善箍筋形 式等 引。中 国规 范 。 也对 柱端箍 筋加 密 区的长 度、 箍筋间距和直径给 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震害表 明, 在强震作用下, 柱端箍筋加密区附近保护层 昆 凝 土严重剥落 , 影响震后恢 复重建 。文献 的研究结 果表明: 当配箍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 柱的地震位移 反应趋于稳定 , 柱 的屈服荷载和初 始水平刚度受配 箍率影响不大 。因此 , 需 寻求其他措 施以改进钢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1 8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5 1 2 7 8 4 0 2 、 5 1 0 7 8 3 0 5 ) 作者简介 : 徐 洁( 1 9 8 7 一 ) , 女 , 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 构及 抗震 研究 , ( E ma i l ) x u j i e 1 9 8 7 1 1 1 6 1 6 3 c o rn。 梁兴文 ( 通信作者) , 男 , 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 ( E - ma i l ) l i a n g x i n g w e n 2 。 0 O 1 6 3 c o r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1 期 徐 洁, 等: 柱下端局部采用 F R C材料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分析 3 9 混凝 土 柱 的抗震 性 能 。 纤 维 增 强 混 凝 土 (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简称 F RC) 是 一 种 高 韧 性 的混 凝 土 。一 些研 究 者 _ g 及本 课 题 组口 。 前 期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F R C 有超 高 的受 拉应 变一 硬化 性 能 , 可 用 于 以受剪 为 主 的 构件和高剪应力作用下的受 弯构件 ; 有很大 的受压 应变能力, 可减少或取消抗震构件 的约束钢筋数量 ; F RC增大了受弯和受剪构件 的受剪强度 、 变形能力 和损伤容限, 即使在无横 向钢筋或横 向钢筋很少 的 情况下 , 构件仍具有很高的受剪强度 、 变形能力 和损 伤容限。特别是 F R C已走上了绿色化的道路 , 经纤 维与活性掺合料有 效复合 , 不仅节约 了大量 的资源 和能源 , 保 护 了生 态 环 境 , 而且 经 过界 面 结构 的优 化 和强化 、 界面效应和界面粘结的发挥与提高, 又进一 步强化了混凝土材料各项关键性能 , 大幅度地提升了 结构的耐久性 , 延长了材料和结构的服役寿命 。 为了充分发挥 F R C的上述优点 , 将 F R C用 于 钢筋混凝土柱潜在 的塑性铰 区, 柱 的其余 部分仍采 用普通混凝 土, 以便 改善钢筋 昆凝 土柱 的抗 震性能 和抗 剪性 能 , 从 而 减 轻 地震 引 发 的结 构 破 坏 。通 过 对 5根塑性铰 区采用 F R C柱 以及 1根 钢筋混 凝土 柱的拟静力对 比试验 , 研究其破坏机理, 并建立其承 载力计算方法 。 1 试验概况 1 1试件 设计 设计制作 了 5根 F R C柱及 1根钢筋混凝土柱 , 以混凝土强度等级 、 轴压 比和 F R C区高度为变化参 数 。原型柱为净高 3 r n 、 截面边长为 5 0 0 mm 的正方 形框架柱 , 缩尺 比例 为 1:2 5 。模 型柱边 长均 为 2 0 0 mi l l 2 0 0 mm, 剪跨 比均取 3 0 , 各 柱 的 纵 向钢 筋均为 4 处1 2 , 箍筋按非抗震构造要求配置( 从底梁 顶 面起算 , 2 0 0 mm 以 内 , 为 ( 6 l O O ; 2 0 0 mm 以 上 为 ( 6 1 5 0 ) , 详 见 图 1 。 试件编号 、 基体强度等级 、 F RC区高度、 F RC的 水胶 比、 实 际轴压 比、 设 计轴 压 比 以及 各 试 件所 加 轴 向力见表 1 。各试件的尺寸及配筋详图见 图 1 。 1 2材 性试 验 试验所用普通混凝土和 F R C的配合 比及 相应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见表 2 。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 HR B 4 0 0级热轧带肋钢筋 , 箍筋采用 HP B 2 3 5级 热轧光圆钢筋 , 其力 学性能指标见 表 3 , 其 中 、 - 厂 分别表示钢筋屈服强度 、 极限强度的试验平均值 。 1 0 0 0 t 。 图 1试件尺寸及配筋 图 表 2 混凝土 的配合 比及 其强度 混凝 土种类 水 水泥 粉煤灰 砂 石子 减水剂 RC FRC C3 5 C45 水胶 比为 0 3 1 水胶 比为 0 3 4 6 5 5 0 5 5 1 5 4 4 5 5 表 3 钢筋的力学性能 1 3 试 验装 置和 加载 制度 试验时, 首先用竖 向油压 千斤 顶施加轴 向荷载 并在试验过程 中保持不变 , 然后施加反复水平荷载。 水平荷载采用荷 载一位移混合控制方法, 试件屈服 1 L - zI 孤 一 目 l 啪 姗 姗 。 一 一 件 号一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1 期 徐 洁, 等 : 柱下端局部采用 F R C材料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分析 4 1 破 坏 。 另外 , 现行抗震规范_ 6 规定 , 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 构 的弹塑性层间侧移角 限值为 1 5 o , 与其相应的层 问侧 移角 实 际 值 约 为 1 3 0 1 2 0 。 由 上 述 破 坏 过 程可见 , 在 F RC柱 达到峰值荷载时 , 其相应 的侧移 角平均值为 1 1 9 7 , 且相应的破坏程度( 图 4 ) 较轻 , 稍加修复即可继续使用 。这表明 , F R C柱 比 R C柱 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和损伤容限。 3 压弯承载力分析 3 1 基本 假定 对 F R C柱进行压弯承载力分析时 , 采用下列假 定 : 1 ) F R C材料在单轴受拉时存在应变硬化现象( 图 6 ( a ) ) , 为简化计算, 假定其应力一 应变曲线为双直线形 式 ( 图 6 ( a ) ) , 则单轴受拉应力一 应变关系为 l 一 e ( 0 s ) f e t c l 一 + 二 ( 一e ) ( 。 e E tuE t ) l t := = tc 十 L t e tc tc e t L t u et c ( 1) 单 轴受 压情 况 下 , 应力一 应 变 曲线 的上 升 段采 用 二次抛物线E , 下降段采用水平直线 , 如图 6 ( b ) 所 示 , 应力一 应变关系为 一 2 ( ) 一 ( g旦 o ) c s e l 一 ( 0 e e ) 式中 : 为 F R C受拉初裂强度 ; 为 F RC受拉初 裂应变 ; 为 F R C极限抗拉强度 ; e 为 F R C极 限 拉应变 ; 。 为 F RC峰值压应变 ; 为 F R C极 限抗 压强度 ; s 为 F R C极限压应变 。 2 ) 假定钢筋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其应力一 应变关 系 为 s : : E s s ( o e s ( 3 ) 【 口 一 f y ( e e , h ) 式中: f 、 e 、 E。 分别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屈服应变和 弹性模量 ; e 。 , 为钢筋强化起点应变。 3 ) F R C柱受力变形后 , 截面各点应变符合平截 面假 定 。 4 ) 柱截面受拉 区, 在拉应变小于 的区域 , 考 虑截面上 F RC的受拉作用 。 3 2 柱截面受弯承载力及相应的水平剪力 3 2 1 不考虑 柱截 面受拉 区 F RC的作 用 在柱 达 到 承载 能力 极 限状 态 时 , 裂 缝 截 面受 拉 区 混 凝 土 退 出工作 , 截面受拉区的拉力主要由受拉钢筋承受。对 于试验中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的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压弯 柱, 其截面受弯承载力可按式( 4 ) 计算口 。 M f yA ( 。 一 n ) + 丢 N ( 五 一 ) ( 4 ) 式中符号意义同文献 1 7 。 相应 的柱水 平承 载力 为 V M a ( 5 ) 式中, 。表示柱加载点至 固定端的距 离, 试验柱取 a 一 6 O 0 mm ( a ) 单轴拉伸 ( b ) 单轴受压 图 6 F R C的应 力一 应 变曲线 3 2 2 考虑柱截面受拉 区F R C的作用 考虑 F R C 材料在单轴受拉状态时的应 变硬化特点 , 在截面受 拉 区 , 在拉 应变 小 于 e 的 区域 , 可考 虑 截 面 上 F R C 的受 拉作 用 。根 据假定 3 ) 和 4 ) , 可 得 图 7 所 示 的截 面应 变 和应力 图 。 为简化计算 , 受拉 区 F R C应力分布图形等效为 梯形和三角形 。受拉区三角形应力分布高度为 ; 受拉区梯形应力分布高度为 z ; 受拉区梯形形心至 梯形长底边距离为 t; 拉应变大于 E I u 的截面高度为 z ; F R C受压区高度为 2 7 ; 受压区合力至 中和轴距 离 为 Y 。 、 l 苣 。 , 图 7 柱控制截面 的计算简 图 对于受 拉 钢筋 首先 屈服 的对 称 配筋 矩形 截 面压 弯柱 ,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N + T + T 一 C ( 6 ) 式 中 T 一0 5 o b x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第 3 6 卷 T 一 c 0 6。 5 5 d e 由截面应变图可得 zth z zt 。一 t 将上 述各 式代 入 ( 6 ) 式可 求得 z。 受压区合力至 中和轴距离为 6 ( ) e C z c 知 一 书 c u ( e 一 e 。 ) 梯形形心坐标由组合图形求形心坐标公式得 。 对 受拉 钢筋 合力 点取 矩 , 得 截 面 的受弯 承载 力 M f y ! A ( 。 一 a )+ C( h 。一z+ )一 N ( 一 a 。 )一 T ( 。 一 z一 2 1 r ) 一 T ( 。一 z z 一 z + ) 。 ( 7 ) 相应的柱水平承载力仍按式( 5 ) 计算。 分别按式( 4 ) 和式( 7 ) 计算弯矩, 并按式( 5 ) 计算 柱的水平承载力 , 其计算值与试验值 及其 比较结果 见表 4 。 表 4 按 正截 面破 坏 所得试 件 水平 承载 力计 算值 与试 验 值 比较 试件编号试 不考虑 F R C受拉 考虑 F R C受拉 计算值 k N 误差 计算值 k N 误 差 由表 4可见 : 1 ) 考虑与不考虑 F R C作用所得的 水平 承载 力相 差在 1 0 左 右 , 故 设计 时可 考 虑 截 面 受拉 区 F R C的作用; 2 ) 如假定柱 为压弯破坏 , 则所 得水平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差较 多, 表 明柱是 弯曲屈服后的剪切破坏。 4 受剪承 载力分析 由前述试验结果可知, 试验 的 6根柱均为弯 曲 屈服后 的剪切破坏 , 故应分析其受剪承载力 。对 于 承受水平荷载和轴向荷 载的钢筋混凝 土柱 , 其斜截 面受剪 承 载力 主 要 由 两 部分 组 成 : 混 凝 土 所 负 担 的 剪力和箍筋所负担的剪力。箍筋所负担 的剪力 , 可 采用桁架模型计算l_ 7 , 即 V = = =f 矗 。 ( 8 ) 式 中符号 意义 同文 献 7 。 假定柱弯剪区段内的混凝土在压、 弯、 剪共同作 用下 , 其主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 该区段发 生剪切破坏。由材料力学可得 一 + ( ) 。 + r ( 9 ) 由式 ( 9 ) 可 得 ( 一 ) ( ) ( 1 0 ) 对于图 2所示柱, 如设定水平轴为 3 2 轴 , 竖轴为 Y轴 , 则式 ( 1 O ) 中的 口 一 0 , 一一N A, 其中 N为 轴 向压 力 ; A 为柱 的横 截 面 面 积 。将 一 0 、 一 一 N A 以及 d 一 f 代 人式 ( 1 0 ) , 可得 r 一 一 N 则混 凝土 所 负担 的剪 力 为 一 。 。 1 + ) 由于随剪跨 比增加 , 混凝 土的受剪 承载力将降 低 , 故考虑剪跨 比 后 , 式( 1 1 ) 变为 + 。 ( 1 2 ) 式 中 : n为轴压 比 , N ( _厂 A) 。 综上所述 , 钢 筋混凝 土柱 的受剪 承载力可 表示为 V 一 + 甓 。 + n ( 13 ) 按式 ( 1 3 ) 计 算 6个 柱试 件 的 受 剪 承 载 力 , 并 与 试验值进行比较 , 结果见表 5 。可见, 柱受剪 承载力 的计算值与试验值 比较吻合 , 表 明 6根柱均是弯 曲 屈服后的剪切破坏, 与试验现象 比较符合 。 表 5 最大 荷载 的剪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对 比 3 4 5 4 O 1 O 4 8 5 O 9 0 7 O 3 3 4 3 5 8 8 5 2 5 1 l 3 2 3 一 7 7 6 7 6 5 8 5 9 6 2 6 2 1 8 7 3 O O 8 8 8 1 4 5 4 5 5 5 8 8 O 6 O 7 4 4 9 8 9 4 0 0 2 7 2 3 7 7 6 6 6 6 n 5 n 0 n 6 5 1 9 1 8 8 O 9 5 3 7 9 6 9 O 9 O 9 9 l l 1 2 3 4 5 6 F F F F F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徐 洁 , 等 : 柱 下端局 部 采 用 F R C材料钢 筋 混凝 土柱 的承 载 力分析 4 3 另外 , 由表 5可见 , 5个 下端局部使用 F R C的 柱 , 其水平承载力试验值均高于钢筋混凝土柱 , 表明 F RC材料能提高柱 的水平承载力 , 相应地也 提高了 峰值荷载对应 的水平位移。这 是 由于 F R C材料具 有 良好的抗剪性能 , 所以提高了其受剪承载力。 5 结论 1 ) 试验结果 表明 , 下 端局部使 用 F RC、 且配 置 较少箍筋的钢筋混凝 土柱 , 其临界斜裂缝 由细密 的 平行 斜 裂缝 逐 渐 贯 通 形 成 , 避 免 了 F R C区发生 突然 的脆性破坏, 表现为在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 承载力缓 慢下降, 最终产生具有一定延性特征的弯剪型破坏。 2 ) 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 、 局 部使用 F RC的柱 , 计算其压弯承载力 时可考虑控制 截面受拉区 F RC材料的受拉作用 , 其对柱承载力计 算值的影响在 1 O 左右 。 3 ) 试验及计算结果均表明 , 下端局部采用 F R C 且箍筋配置较少的钢筋混凝 土柱为弯 曲屈服后 的剪 切破坏。F RC材料能延缓柱发生剪切破坏, 具有较 好 的抗剪 性 能 。 4 ) 建立的局部使用 F R C柱受剪 承载力计算公 式( 1 3 ) , 是试验结果 的平均值 , 仅用于对试验结果进 行 分 析 。 参 考 文献 : r 1Be c h t o u l a H,Me h a n i Y,Ki b b o u a A,e t a 1 S e i s mi c b e ha v i o r o f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u n d e r r e v e r s e d c y c l i c l o a d i n g C 1 5 t h Wo r l d Co nf e r e nc e o n Ea r t h qu ak e Eng i n e e r i ng,2 01 2: 24 28 2吕西林 , 郭子雄 , 王亚勇R C框架梁 柱组 合件抗震性 能 试验研究 J 建 筑结构学报 , 2 0 0 1 , 2 2 ( 1 ) :l 一 7 Lu X L。Gu o Z X ,W a n g Y Y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s e i s mi c b e h a v i o r o f b e a m- c o l u mn s u b a s s e mb l a g e s i n RC f r a me J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 2 0 0 1 , 2 2 ( 1 ) : 2 - 7 3王全风 , 沈章春 , 杨新勇 , 等HR B 4 0 0级 钢筋混 凝土短 柱抗震性能试 验研 究 J 建 筑结构 学报 , 2 0 0 8 , 2 9 ( 2 ) : 1 1 4 11 7 W a n g Q F, S h e n Z C,Ya n g Y X, e t a 1 S e i s mi c b e h a v i o r o f HRB4 0 0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J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 2 0 0 8 , 2 9 ( 2 ) : 1 1 4 1 1 7 4E s s a wy A,e l Ha w a r y M S t r e n g t h a n d d u c t i l i t y o f s p i r a l l y r e i n f o r c e d r e c t a n g u l a r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J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1 9 9 8 , 1 2 ( 1 ) : 3 1 - 3 7 5L i B , P a r k RC o n f i n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f o r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J AC I S t r u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 , 2 0 0 4 , 1 0 1 ( 3 ) : 3 1 4 - 3 2 4 6G B 5 0 0 1 1 -2 0 1 0建筑抗 震设计 规 范E s 1 北 京 : 中国建 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7 GB 5 0 0 1 0 - 2 0 1 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E s 北京 : 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0 8 张勤 , 贡金鑫 , 姜 凤娇 , 等钢筋混凝土柱非 线性特性 的 分析方法 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 2 0 1 1 , 3 3 ( 6 ) : 5 1 5 8 Z h a n g Q, Go n g J X, J i a n g F J , e t a 1 A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f o r n o n l i n e a r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l, J 3 J o u r n a l o f Ci v i l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1 , 3 3 ( 6 ) : 5 1 - 5 8 9 姜睿 , 徐世娘 , 贾 金青 高轴压 比 P VA纤维超高强混凝 土短柱延性 的试验 研究 J 土木 工程 学报 , 2 0 0 7 ,4 0 ( 8 ) : 5 4 6 0 J i a n g R,Xu S L,J i a J QA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s e i s mi c d u c t i l i t y o f PVA f i b e r s u p p e r -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n s wi t h h i g h a x i a l l o a d r a t i o s J C h i n a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 0 0 7,4 0( 8 ): 5 4 6 0 1 O 张君 ,居 贤春 ,郭 自力P VA纤维 直径对 水泥基 复合 材料抗 拉性 能 的影 响 J 建 筑 材 料 学 报 ,2 0 0 9 ,1 2 ( 6): 70 6 7l 0 Zh a n g J,J u X C,Gu o Z L Te n s i l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f i b e r r e i nf or c e d c e m e nt c omp os i t e wi t h di f f e r e nt PVA f i be r s V J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2 0 0 9 , 1 2 ( 6 ) : 7 0 6 7 1 0 1 1 王晓刚 , Wi t t ma n n F H, 赵 铁军优化设计水泥基 复合 材料应 变硬 化性能研究 J 混凝 土与水 泥制品 , 2 0 0 6 , 1 4 9 ( 3 ) : 4 6 4 9 W a n g X G,W i t t ma n n F H,Z h a o T J Op t i mi z e t h e de s i g n of e ng i ne e r e d c e m e nt i t i ou s c o mpo s i t e s s t r a i n h a r d e n i n g p r o p e r t i e s J C h i n a C o n c r e t e a n d C e me n t P r o d u c t s , 2 0 0 6, 1 4 9 ( 3 ) : 4 6 4 9 1 2 Gu s t a v o J , P a r r a MH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f i b e r - r e i n f o r c e d c e me n t c o mp o s i t e s :An a l t e r n a t i v e f o r s e i s mi c d e s i g n o f s t r u c t u r e s E J AC I S t r u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 , 2 0 0 5 ,1 0 2 ( 5 ) : 6 68 67 5 r 1 3 Fi s c h e r G,Li V C De f o r m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f i b e r -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 me r r e i n f o r c e d e n g i n e e r e d c e me n t i t i o u s c o mp o s i t e (E CC ) f l e x u r a l me mb e r s u n d e r r e v e r s e d c y c l i c l o a d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J A C I S t r u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 , 2 0 0 3 ,1 0 0 ( 1 ):2 5 3 5 1 4 李艳 , 梁兴文 , 刘泽军 高性能生态建筑材 料 P V A E C C 的试验研究 J 工业建筑 , 2 0 1 1 , 4 1 ( 4 ) : 9 7 1 0 2 Li Y,Li a n g X W , Li u Z J E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pr e pa r a t i o n of e c ol og i c a l c e m e nt i t i o us c o mpo s i t e s PVA- E C C J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2 0 1 1 ,4 1 ( 4 ) : 9 7 1 0 2 1 5 L i Y, L i a n g X W, L i u Z J B e h a v i o r o f h i g h pe r f or ma nc e PVA f i b e r r e i nf o r c e d c e me n t c oo mpo s i t e s i n t r i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J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2 0 1 0, 3 2 ( 1 7 ) :1 7 9 1 8 5 1 6 C h u n g C H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a n d h y b r i d s i mu l a t i o n o f h 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u p l e d wa l l s y s t e ms f D A me r i c a: Un i v i s i t y o f Mi c h i g a n , 2 0 1 0 - 1 7 梁兴文 , 史庆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M 北京 : 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1 l : 1 5 1 1 5 2 ( 编 辑 胡 玲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