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所名校 资源共享 大河试卷网-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2009年罗山高中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临界问题 一、特别提示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2、。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二、历年高考题1(19分) (05年,全国卷 24)如图,质量为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解析: 开始时,A、B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1,有 kx1=m1g 挂C并释放后,C向下运动,A向上运动,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2,有kx2=m2g B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和C的速度为零,C已降到其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与初始状态相比,弹簧性势能的增加量为E=m3g(x1+x2)m1g(x1+x2) C换成D后,当B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系得 由式得 由式得 2. (06年,全国卷 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4、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答案 :B3.(15分) (07年,全国卷 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i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
5、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将v=9代入得到:t=3s,再有 v=at解得:a=3m/s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则:s=at2/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三、典型例题例1: (06年 湖北黄冈 理科综合训练题四 25题)如图所示,A、B两个矩形木块用轻弹簧相接静止在水平地 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木块A和木块B的质量均为m (1)若用力将木块A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木块A向上提起多大高 度时,木块B将离开水平地面 (2)若弹
6、簧的劲度系数k是未知的,将一物块C从A的正上方某位 置处无初速释放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不再分离)向下运动, 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C的质量为m时,把它从距A 高H处释放,则最终能使B刚好要离开地面若C的质量为 ,要 使B始终不离开地面,则释放时,C距A的高度h不能超过多少?解析(1)开始时,木块A处于平衡,则kx1=mg(弹簧压缩) 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时,有kx2=mg(弹簧伸长)故木块A向上提起的高度为 (4分)(2)物块C的质量为m时,它自由下落H高度时的速度 (2分)设C与A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1=2mv2 则 (2分) 以后A、C继续压缩弹簧,
7、后又向上弹起,最终能使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此过程中,A、C上升的高度为x1+x2= ,由于最初弹簧的压缩量x1与最后的伸长量x2相等,所以,弹性势能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3分)物块C的质量为 时,设在距A高h处自由下落后刚好能使木块B离开地面,则C下落h高度时的速度 (2分)设C与A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则有 解得 (2分) A、C碰后上升高度(x1+x2)时,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此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3分)由以上各式消去(x1+x2)解得 (4分)例2 如图12-1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分别表示小
8、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A、处为拉力,为拉力B、处为拉力,为推力C、处为推力,为拉力D、处为推力,为推力解析 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指向圆心,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沿杆由指向O,向心力是杆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而重力方向向下,故杆必定给球向上的拉力,小球在最高点时若杆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小球速度为,则: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时,所需的向心力,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若小球的速度时,杆对小球有向上推力,故选A、B正确评析 本题关键是明确越过临界状态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将发生变化。例3 在光
9、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和2,当两球心间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12-2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解析 据题意,当A、B两球球心间距离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故A减速而B加速。当时,A、B间距离减小;当时,A、B间距离增大。可见,当时,A、B相距最近。若此时A、B间距离,则A、B不发生接触(图12-3)。上述状态即为所寻找的临界状态,时则为临界条件。两球不接触的条件是: (1)L
10、+sB-sA2r (2)其中、为两球间距离最小时,A、B球的速度;sA、sB为两球间距离从L变至最小的过程中,A、B球通过的路程。设为A球的初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3)由动能定律得 (4) (5)联立解得:评析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两球“不接触”的临界状态,为且此时例4 如图12-4所示,一带电质点,质量为,电量为,以平行于轴的速度从轴上的点射入图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为了使该质点能从轴上的点以垂直于轴的速度射出,可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垂直于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试求这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重力忽略不计。解析 质点在磁场中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得
11、 (1)根据题意,质点在磁场区域中的轨道是半径等于R的圆上的1/4圆弧,这段圆弧应与入射方向的速度、出射方向的速度相切。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则与这两直线均相距R的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圆中虚线圆)上的圆弧MN,M点和N点应在所求圆形磁场区域的边界上。在通过M、N两点的不同的圆周中,最小的一个是以MN连线为直径的圆周。所以本题所求的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为 (2)所求磁场区域如图12-5中实线圆所示。评析 临界值可能以极值形式出现,也可能是边界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此题中最小值是利用几何知识判断而得到的。A、B两点及AB圆弧分别是磁场的边界点和磁场内的一段弧,是寻找最小
12、圆形磁场区域的依据。题4 圆筒形的薄壁玻璃容器中,盛满某种液体,容器底部外面有光源S,试问液体折射率至少为多少时,才不能通过容器壁在筒外看到光源S(壁厚不计)。解析 要在容器外空间看不到光源S,即要求光源S进入液体后,射向容器壁光线的入射角(临界角),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 (1)由图可知, (2)在A点入射处,由折射定律有所以 (3)由(1)(3)两式可知,由(2)式可知:越小越好,临界角C也是越小越好:由可知,越大,C越小;而由可知,当一定时,越大,小。所以液体的折射率评析 本题临界条件有两个,当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为临界角C和当入射角为90时最大。一般几何光学中习题涉及前一个临界条件的较多,涉及后一个临界条件的较少。而求出折射率的临界值为,还要进一步利用(3)式进行讨论的范围。该题的分析方法是从结果利用临界值C,采取倒推的方法来求解。一般来讲,凡是求范围的物理问题都会涉及临界条件。2008年2月 家兴 于北京整理e-mail daheshijuan QQ3814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