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孙永权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由例题到“做一做”的编排,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问题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的编排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率。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感想体会,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重点难点
①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②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说学情】
学生对几十加几十,几加几口算比较熟练,能够充分利用学具学习新知识,能够通过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最后,自主训练。
【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 启发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在看看书中所给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引导列式
老师提问: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画面,要想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要想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 这个问题,我从画面上发现 小林说的话 :我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合并起来。列式是:25+2)。板书:25+2
(要想解决“小林和小红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小林写了25个字,小红写20个字合并起来。列式是:25+20)。板书:25+20
2、学生研究25+2 和25+20的计算方法,教师指导。
①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小结)
3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3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②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四、展示
指导学生展示,重视学生口语表答能力,鼓励多种方法计算。
1、甲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
25+2=37
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30+7=37。
25+20=455
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
2、乙同学看算式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
25+20=45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
3、丙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
4、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这个一位数;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加几) .
五、拓展积累
1、做一做。64页1-2
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上面一组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组题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要把两位数进行分解,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加整十数,就在十位上加几;加一位数,就在个位上加几)
2、测评:口算
35+4= 42+3= 5+26= 7+21=
35+40= 42+30= 50+26= 70+21=
64+30= 93+4= 5+31= 58+20=
85+2= 29+67= 45+30= 4+72
重视口算能力培养,重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既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