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本卷共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入下列方框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学完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后,小明画了一幅某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画,画中有十几个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在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有的脖子上戴着漂亮的装饰品,画中画的远古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居住地区不同 ②体质特征不同 ③取火方式不同 ④装饰品不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暑假期间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古城西安旅游参观。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的远古人类遗迹是( )
A、元谋人遗迹 B、大汶口遗迹
C、半坡氏族遗迹 D、河姆渡氏族遗迹
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据考古发现,约7000年前就已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7.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8.下列各项制度不符合西周情况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9.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0.“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尧→禹B、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
1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12.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青铜器。这里曾做过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3.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国王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B、国王残暴不仁 C、失去民心 D、诸侯争霸
14.西周是被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灭亡的 ( )
A、匈奴 B、犬戎 C、鲜卑 D、突厥
15.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16.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磨制石器 ② 打制石器 ③ 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7.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战国中后期,有一种策略叫合纵,即“合众势以攻一强”,这里的“一强”指的是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19.“退避三舍”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你知道这个成语与下列的哪个战役有关 (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20.“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1. 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
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
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高的地位 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
22.“围魏救赵”这一成语出自下列哪一著名战役( )
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
23.《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此外,还出现了( )
A、战车 B、水兵 C、铁兵器 D、弓箭
24.下列属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的是( )
①孙膑②白起③管仲④商鞅
A、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依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当时的秦国会对下列哪几种人进行奖励?( )
①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②仗打得好的人 ③生意做得好的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判断:
春秋争霸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西周自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骆邑(今河南洛阳)。至此,东周建立。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这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们的地位,成为“霸主”。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成为“春秋五霸”。
——《百度百科》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 春秋的起止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2) 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 ( )
(3) 春秋时期分封的诸侯国同样要听天子的命令。 ( )
(4)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
(5) “春秋五霸”先后有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
三、 填图题(本大题共5个空,每空2分,共10分)
27、 请根据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图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8题3分,29题20分,共2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8、此王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回答:
(1)此材料讲述的是何人?与历史上的哪一成语有关?(2分)
(2)经过努力后,此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1分)
29、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目时间和的分别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至少三项)(6分)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6分)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
30、一些人认为诸侯争霸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对战争持否定态度,认为争霸战争毫无积极作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分)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