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技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统考试题中也体现出来。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测验的目的从考查词句的理解到篇章的理
2、解,从了解事实细节到确定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推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要求,不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大胆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上去。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阅读心理机制表明:阅读是一种对信息源的认知过程,然后进行记忆、激活、信息提取、加工组合的心理思维创造性活动;而人的心理素质情绪、感情、信心、专心、耐心等因素直接影响到阅读心理活动和认知构建的有效性。如果阅读时读者信心十足,心情平和,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能动地、创造性地去理解
3、文章意义,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水平,阅读效率就高;相反,阅读效率就低。可见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心理活动的能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从而影响着阅读效率。所以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自信、积极、乐观、专致的心态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心理前提和必要条件。由于高考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更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1. 遵循从易到难的阅读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这样便会自然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2. 可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供学生阅读,以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 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克服急躁心理,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
4、观念。不管文章篇幅长短、难易,应耐心地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应明确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一定量的实践与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4. 学会专致,不分心。在阅读中,应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激活思维,积极能动地去阅读、理解文章。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地基,就谈不上建成高楼;没有语言基础知识,就无法进行阅读与理解。在阅读中,语言基础知识集中在词汇量与难句的解读上。1.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高考阅读的词汇量丰富,近几年每年达到2400左右,其中一部分生词是通过词性转化、构词法变化而来的。例如,在近年的高考阅读中,通过构词法加上前缀或词义转化的生词有:consider
5、able, interest, unknowable, quarrelsome, microcomputer, recovery, non-recyclables, cost-effective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而且要学会构词法来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而词汇量的习得、扩展可通过教材学习,也须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掌握一些构词法。常见的有:表反义的前缀词有:dis-, im-, un-, in-等,例如:disappear, disagree, impossible, invisible, in-expensive, unable等;加后缀转化为形容词的有:-able, -siv
6、e, -less, -ful等,例如:reasonable, unknowable, effective等;名词加ly或y转化为形容词,如monthmonthly, yearyearly, saltsalty等;“non-”表示“没有”、“否定”之意,如non-stop,non-sleep, non-recyclable等;“over-”表示“超过、超额、超量”之意,如overwork,oversleep等。2. 培养学生剖析结构,解读难句地道的英语文章蕴藏着丰富的语法知识和纷繁的句型。难句的出现,大大地加大了学生阅读难度,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近年来,高考阅读的长句、难句的数量逐年增多。所谓难
7、句,就在于其句子结构复杂、修饰语叠缀、信息容量大,有时一个句子占几行甚至一个自然段。其实,这类句子并不可怕,只要善于理清其基本结构和各语段之间的关系,在分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全句语义,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三、扩大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近几年绝大多数高考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例如:NMET98阅读C篇简介一些美国人喜欢说“White Lies”;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
8、读物,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 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2. 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具有一定的生词量的英文读物是今后高考选材的一种趋势)。四、阅读速度的培养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如果阅读速度太慢,结果只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须做到:摆脱心读、心译、指字阅读、过分复视、滥用词典等读法,而应根据不同文章、题干设置,灵活采取多种读法,如浏览、扫读、略读、跳读等;遵循从易到难、
9、从简到繁的选材训练原则,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自己阅读速度的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严格规定阅读时间;坚持先速度后质量的原则。训练初期,不过分强调正确率,重在速度;逐渐过渡到保持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五、掌握阅读策略,明确解题思路1. 遵循阅读规律,学会预测根据图式理论,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是读者首先用头脑中已有知识预测文章的写作线索、篇章结构、内容,然后在阅读中进行验证的整个过程。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纲”,统领文章的内容;主题句是文章的“神”,往往位于文章的第一段或首句。在阅读文章时,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题目或第一段的开头词语,预测文章内容、写作线索、作者的意图和倾向,这样可
10、以使学生头脑中有关这篇文章的词汇、内容的图式知识的“网”得到“激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2. 把握文脉,读法多变,获取信息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叙述体文章多以人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文章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段落大多有主题句。把握文脉,就是根据文体的特点,理顺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线索所串联的主要事实,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清晰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
11、在把握文脉的同时,根据阅读目的、目标的不同,读法须灵活多变,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应信息。3. 以篇章结构为依托进行深层理解推理、判断、猜测、概括是阅读的深层理解,它既是高考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也是高考阅读理解的主旋律。因此,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猜测、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进行深层次阅读,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以篇章框架为依托,在文章情景中去理解。立足己知,推断未知,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不能以偏概全。善于捕捉文章主题句(常为文章首句)、主旨句(常为文章的尾句)。注意语言的文连意
12、牵,离开关联紧密的上下文,很难弄懂某词、句、问题的实质所在。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猜测词义,有时可以借助构词法。例如:猜测划线“short-sighted”在文段“How-ever, most of our ideas about the future are nearly very short-sighted. 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xt fifty years. But the next hun-dred?”的词义(NMET2000)。根据构词法,“short-sighted”是由short与sight合成以后再
13、加上后缀-ed的派生词,再结合上下句的语境,就可知道“short-sighted”的含义为“缺乏远见的”。4. 学会“去伪存真”的技巧,选准正确选项阅读理解能力可分为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标志为排除干扰选项,选准正确选项。干扰项的干扰性大小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难度。近年来,高考阅读的干扰性较强,考生在理解语篇的情况下,有时答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答案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所以明确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学会“去伪存真”的解题技巧,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应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关系:a)干扰项与文章内容相矛盾,正确项与干扰项之间为正与误的关系。b)
14、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文章中没有相关的支持信息,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为实与虚的关系。c)干扰项不仅与文章内容相符,而且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支持点,其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可见,阅读理解题的干扰项可分为三种类型:与文中内容相矛盾称之为“误”;在文中没有信息支持点称之为“虚”;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称之为“偏”。通常情况下,“误”类干扰项错误较为明显,也较易辨别;而“偏”类的干扰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较难鉴别。为能迅速准确地排除干扰项,选准答案,考生答题时应按照“误否?虚否?偏否?”的三级思考程序来分析鉴别每一个选项,即先看与文中内容是否相矛盾,再看在文中有没有信息支持点,最后看能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经过一级思考即可定论的干扰项,勿须过多考虑;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