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听丁榕老师的报告有感 作者:孟伟军 来源:教研室 发表时间:2012/12/9 12:45:11 访问次数:163 今年暑假,我有幸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的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的专场报告。她以人格的魅力、满腔的激情、超人的智慧、让我饱尝了一顿精神盛宴,使我的心灵受到洗礼。丁榕老师的教育人生,印证了她“做一个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老师”的诺言。丁老师把生命托付教育,在教育中执着地进行艺术和美学的追求,用大爱唤醒大爱,造就了一批有一批杰出人才,收获无尽的骄傲和感动!丁榕老师睿智的话语、激情的演讲、丰富的情感,精彩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
2、案例,充分展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也引发了我对情感教育的思考。一、情感教育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要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要求和思想,需要有情感的过滤和催化,也就是说一种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老师出于关怀和爱护提出的,那么较严格的要求,也会对学生产生肯定的倾向,从而愉快地接受;相反,一个不太高的要求,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在有意作难或不怀好意,就会引起抵触情绪,甚至是行为上的抗拒。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
3、热爱。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了师生间的思想,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说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二、班主任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是漠不关心,还是关怀体贴;是耐心温和,还是烦躁易怒;是情绪稳定,还是反复无常;对学生的错误是暴跳如雷,还是宽容大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对他们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来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表现出的情感大致有三种类型:1热情、细致、耐心型。这类班主任充满爱心,对待学生满腔热情,他们情感细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情感及行为表现的细微变化,并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4、。2冷漠、被动、置之不理型。这类班主任只注重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学习成绩,满足于完成任务,忽视学生的情感苦恼,不积极主动找学生谈心,不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增进师生的亲切感,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 3压制、轻蔑、放任自流型。这类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表现出厌倦心理,不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少过问班级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声色俱厉地批评指责,或予以惩罚。 这三种情感类型中,第一种能有意识地以个人良好的情绪体验,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受到学生欢迎。后两种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机会,最终影响学生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三、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高尔基曾经说过:
5、“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以情入手,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最不愿意与看不起他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
6、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团会、运动会、班干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应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不给学生各抒己见和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2.以情入手,贵在理解“理解万岁”这个口号,在当今的学生中很受欢迎,这表明当今的青年学生,有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
7、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想当然,不能用自己当年做学生时的想法,来简单地代替当今学生的想法。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教师才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老师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便会更加贴近。
8、3.以情入手,严格要求我们强调师生情感相通,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甚至姑息学生的缺点,而是既要真诚亲切地对待学生,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严格要求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因此从情感入手,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履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在履行要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对班主任来说,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如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过程,这种严格要求的提出,必须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及思想
9、成熟,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疏导,绝不能压服。尤其是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更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如:以褒代贬、先褒后贬、间接提醒、委婉提示、正面谈心、暗示等。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通情达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教育。4.以情入手,一视同仁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与学生交朋友,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往往只注意、重视与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交往,而忽视了那些学习不好,甚至调皮的学生,更谈不上交知心朋友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谈人的需要时提出: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那些差生尤其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 那么
10、如何才能发现差生的点滴变化呢?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并且经常地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及时的表扬又肯定了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搞好学习、遵守纪律的勇气和恒心,使差生在老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氛围中,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发生转变。实施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人际氛围,使学生对班级产生一种依赖感,对班级发自内心热爱和关心,他们便会自觉地以主人翁意识,愉快和睦地相处,情绪饱满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良好的班风。因此,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