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鉴赏类作业阶梯式设计的一点尝试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瑰宝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长期对它的阅读、感悟、咀嚼、体味和深思,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借此对学生进行一种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使之用诗意点缀生活,提升气质,美化心灵。正因如此,我省中考近几年一直关注这种类型的试题,书上、网上的赏析方法也是铺天盖地不胜枚举。但我个人认为古诗鉴赏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赖教师在有限课堂空间内对赏析技巧的讲解,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得从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入手。于是从今年接手新初一后,我开始尝试设计一系列古诗鉴赏类的作业,由兴趣到积累,由积累到提炼,由提炼到创造,层层
2、深入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阶梯式作业模式。一、选诗配画,激发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每个人大脑里都装着很多自己学过的古诗,从背诵的角度来考查问题都不大;但若直接就从鉴赏的层面来出题,恐怕没两下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都说“兴趣是学习的向导”,为了学生不再一开始就被诗歌鉴赏类的知识和试题吓着,我的第一次古诗鉴赏类的作业题目就是“选诗配画”。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配画,然后下一周进行交流评比展示。经过学生两天的思考与创作,我在周一收获了很多绘制精致、构图新巧,色彩绚丽的作品。利用早读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按组欣赏班上同学的作品,同学们一边朗读诗作,一边对眼前的画作发表
3、自己的见解。比如说画面选取了诗歌中的哪些物象,画面的色彩和诗人的心境是否统一等等。短短的二十分钟的交流转瞬即逝,同学们都有意犹未尽之意。于是我们分组推荐出许多优秀作品,把它们展示在班级后面的宣传栏里,这样大家随时都能欣赏品评一番。很快我就在他们的随笔中看到了一些反馈信息,几个学生在记录自己初中的新鲜生活时都提到了这次的诗配画创作,认为这次的作业形式和讲评形式让他们第一次发现透过画居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歌,从而对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二、抄默诗作,畅谈感受诗配画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学生对诗作的理解感悟能力。但尽管如此,这项作业也还是有局限性
4、的,即不能作为周内的常规作业长期布置。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诗歌的热情,我在紧接着的五个星期中,每周布置两次附录诗歌的抄默作业。与以往的抄默作业相比,这项作业多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即无论字数多少、无论理解是否正确,都鼓励他们根据自己读背的过程,写写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在后来的批改中,我看到他们一般关注的是对诗歌大意的翻译或诗人情感的分析。如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有的学生从中读出的是看到涧边幽草的悠闲恬淡,有的学生从中感受的却是“野渡无人”的淡淡寂寞之意。对此,我不做正确与否的评价,只是据其书写程度,认真程度来划分等级,其目的就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多读多记,自己动脑子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解读,并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