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认识教学预案天台县始丰小学 林伟扬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上P57、58教学目标:1. 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中同长”,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圆及掌握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及画圆。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在寻宝中导入圆1.在参加“头脑风暴”寻宝活动中,贝贝得到了这样一条秘密信息“宝物距离红石头3米”。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呢?【是什么?】2.引出课题“圆的
2、认识”。一、画圆1.介绍课前测中学生画圆的情况。2.让学生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注意点。教师板书画一个圆。归纳出“画圆说明书”。3.学生动手任意画一个圆。(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中心位置,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二、在探知中认识圆1.通过课前的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2.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组织教学。(1)认识圆的三要素。A.学生在画的圆中标出0、r、d。B.直径与半径在定义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2)圆的特征。A.对称图形。B.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3)一中同长
3、: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我们来看一下(墨子关于圆一中同长的资料)A.生活中篮球场的三分线。B.为什么圆规能画出圆?(一中同长)(4)圆出于方:周朝的商高提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而三国以后晋朝刘徽的割圆术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观看几何画板演示“割圆术”)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接下来我们检测一下自己学的怎么样?三、巩固拓展1.教材P60第2题。2. 任选一题画一画。(1)画一个半径是5cm的圆。(观看视频,先画一条线段比较不容易出错)(2)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3.教材P60第4题。(观看视频)4.教材P60第3题。(观看视频)四、总结提升1
4、.寻宝中贝贝的宝物就只能在地上的圆的位置吗?还可能在哪里?球和圆的最大不同是?(平面、立体)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是圆而不是球。2.关于球,高中时候研究。那么关于圆,你们还想知道它的什么呢?【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一节非常典型的公开课,研究这节课的大师也很多,精品课例目不暇接。这次教研选这一节课来上,是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实则“偷懒”。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大师们的课无法效仿,一味照搬,无法适应学生和自己。“圆”,其实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过。备课之前,我翻阅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在一上认识图形中,学生认识了圆;一下在图形的拼组中,学生会用一个圆剪出正方形;五下在图形变换中,认识了“旋转对称图形”
5、的特点,其中包括了圆。 那么,关于本节课,知识点又那么多,我的目标定位是什么?重难点又放在哪里?是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圆片折一折来组织学生学习圆?还是让学生直接画圆中引入,在画圆中认识圆?还是从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从圆是什么来切入?有了上面的思考,加上观看了大师们的录像课,我决定从“圆是什么?”来切入课题,研究圆。一、明线:“圆,一中同长”贯穿本节课,以“圆,一中同长”贯穿。从具体情境引入,宝物在距离红石头3米的地方,学生尝试中,得到了(图),形象地感知了圆是由无数个点围成的,知道了圆是什么?使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在理解圆的特征过程中,与多边形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一中同长”的道理。然后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圆出于方”,为以后研究圆的周长、面积打下基础。很欣慰的是,在理解“圆出于方”这一环节,让学生先思考,从字面上来看,你是怎样理解“圆出于方”的?奚圣超:“我认为大概是随着图形的角越来越多,图形就越来越接近圆。”此时,我概括了他的话,图形的角越来越多,也就是边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接近圆。其实现在想,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再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思考和想象。因为想象力是优秀思维能力和品质之一,是创造的开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