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科目: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 四年级课时: 两课时提供者:胡益芳单位: 慈溪贤江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该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参认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
2、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四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下半学年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然文字浅显,但由于文章与学生的时代生活有所隔阂,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激发活跃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
3、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此,我打算采用1.诵读感知法,对于中高段的小学生而言,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设疑合作探究,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法为主导,其他方法兼收并蓄。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可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后,再联系自身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聋哑人勤奋专注的精神内涵,通过对文
4、章写作特点的探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取,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几张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的等,让学生们自由畅说,在假发了他们兴趣的前提下,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请大家欣赏几张名画,你们知道这些画都是出自谁之手吗?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们都说得非常棒,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见另一位大画家,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一起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收集名画,在课前与同学们进
5、行交流。运用课前收集资料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走进课文的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文本,理清鱼游到了纸上的一个脉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重点字词句圈出来,培养学生阅读时的良好习惯。字词检查: 港 壶 徽 聋 栏杆 罢了 境界 绣花 厂徽 聋哑人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学生进行抽读,对于难写,容易写错,或意思比较难懂的,给予一定的指导。用一句话该科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研读文本,悟情悟理 一读:默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说说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从而让学生把握住聋哑人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二读:品读。说说哪些句子让你
6、感受到聋哑人的勤奋专注和坚持不懈,在旁边进行批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预设:1)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提问:他特别在哪里?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中读到了什么?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呢?这里把“认识”和“特别”加上了引号,你知道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吗?2)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提问:你觉得作者哪几个词语用的特别
7、好?“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把画鱼比作了干什么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呢?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提问:大家可能怎么赞叹,议论的呢?如果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为什么他没有反应?什么叫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4)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提问: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中,你看出了什么?从中让
8、你感受到这个聋哑人是怎样的呢?讨论:“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三读:体验读。 再一次阅读文本,同时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以指导,读出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形象和人们的赞叹。闭上眼,似乎这些场景就出现在眼前。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讨论问题,根据自己的所知,畅所欲言。围绕我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生主动性。四:总结升华,拓展迁移 结合文章六七八自然段和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围绕着聋哑青年作画的专注态度和画技的高超,老人、青年、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说,再一次体会青年的品质。学生通
9、过老师所设计的三读:默读,品读,体验读,来感知文本。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因此我在研读文本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三读,这三读层层递进,不可分割,通过这三都读,让同学们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五:学以致用,作业布置: 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表达了“我对他勤奋执着的赞美之情。请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向大家介绍一名班级中你所熟悉的同学。学生们可以根据课本中所画的人物,也可以自己想象其他人物来赞扬这位聋哑青年。课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作。这个环节是知识转化能力,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对课文整体感
10、知的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七、教学评价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项目评价标准权重得分教师素质知识技能语言规范、准确、丰富、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有个性化语言风格;教态亲切、自然,能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1010知识面广、视野辽阔,信息处理综合能力强;课堂中能应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能够指导学生写字体美观、文字精美、立意新奇、结构精巧的文章。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拨、引导,善于应变。能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的态度、表现、能力、个性和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能突出课文特色和课型特点;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符合
11、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1513能多角度利用教材,动态地处理教材,对教材有创造性的理解、处理和使用。能设计针对性的、创新式的课堂作业,安排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设计思想能立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养。1515新颖有趣,能设置发散性、探索性问题,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有精当的实在的体现语文“三维”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发现人文因素,实施人文教育。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能体现语文学科特性,能依据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进行教学。1010能突破课堂,体现综合性、开放式语文教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准确传输信息,让学生感到熟悉而新鲜,实现个性化语文学习;面
12、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教学方法能用最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自觉贯彻到教学中去。1010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前后勾连,内外贯通,师生互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灵活多样,切合文本、学生和教师实际,体现“对话”,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多向反馈和情感交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善于开发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资源。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明显。1010板书合理并有创意,具备立体感、和谐感、鲜明感、流动感。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学习的异步或同步教学情境。学生活动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13、并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108能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学生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能发表创见。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体现“实”、“活”、“新”;课堂时效性强,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2018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见解,敢于创新,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成果当堂能够得到巩固。能合理地让学生进行“积累、感悟、运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进步;能让学生产生想继续学习,深入学习的学习欲望。授课教师胡益芳得分94等级优秀评价者卢央央备注优秀:90100 良好:8089 合格:6079 不合格:
14、60分以下八、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老是 勤奋专注,坚持不懈 呆呆地 静静地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一整天 常常九教学反思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收集一些名画,在上课之前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铃声一响,出示我所收集的名画,让学生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信息,从而让他们有兴趣来上这堂课。在初读文本中,我对文中难懂的,难读的字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研读文本中,我采用了三读的方法,三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达到解决文章重难点的目的。在拓展迁移和作业布置中,我让学生一起来赞扬聋哑人,并且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真正学会迁移。对于这节课
15、,我最满意的还是在于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根据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什么这个大问题着手,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能力强的同学选择了深层次的说,能力弱的同学选择一些浅显的说,真正让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基本算是满意,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对于三读方面的教学中,因为班级上孩子在读上面层次的不同,有的孩子读得比较快,有的孩子读的相对比较慢,这就导致了读的快的同学空出了许多多余的时间。所以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时间还是要花在阅读上面。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解决了课堂上的难题,教学中的重难点,更让他们体会到了聋哑人那种坚持不懈,勤奋专注的品质。通过学生的作业,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抓住人物的行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种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