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512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编者按:省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无论是研究问题的角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文章斐然的文风,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希望引起全市农业系统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学习、讨论,真正研究和解决一些我们面临的难题。“榆社现象”:破解三农问题的新亮点农村信用社与农民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刘维佳(一)当前,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和农村发展缺少支持。今年以来,晋中市榆社县以实施“双千双百惠民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放农信社小额贷款。全县的农民合作社由年初的7家发展到102家,其中64家在信用社建立了信贷档案,34

2、家合作社累计得到贷款7300万元,带动了9930个农户,预计今年这些农户可增收30%左右。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净增10,753万元,增长42%,各项贷款增加突破1个亿,增长33%,实现收入1700万元,增长41%。这个在晋中长期以来规模最小、效益最差的县信用联社,上半年综合评比一跃名列全市第一名。这就是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的“榆社现象”,初步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信用社增效的目标,为人们展现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亮点。 (二)2006年11月,我与省信用联社及省农业厅的同志到榆社调研,向县领导提出信用社扶持合作社的建议,并研究了试点的启动工作。对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及时作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

3、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合作社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新办合作社所需的手续费用实行政府“买单”,降低了合作社创办的门槛和成本。整合支农资金,给合作社贷款一定贴息。加强了信用社与合作社的沟通联系,搭建起两社共同发展的平台。对合作社给予了有力的信贷倾斜,并保证资金投放的安全。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榆社县政府在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50万元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还把结算中心设在县信用联社营业部,每年可以为信用社增加1个亿的存款。“四两”拨动了“千斤”。这些措施形成了较强的政策导向,信用社及合作社在一个平台上互动,有效发挥了信用社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作用。

4、(三)在实际工作中,榆社抓住了两社联动互利双赢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政府统筹协调,信用社和农经部门共同运作;二是从农民增收实际需求出发,为合作社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三是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四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防范信贷风险;五是对合作社的信贷资金,增幅高于信贷总量投入比例,新增贷款绝对额高于其他贷款,贷款让利高于其他行业;六是在贷款对象上“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不搞一刀切。榆社县专门制定了信用社支持合作社三年发展规划,要用三年的时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拉动10个农村产业,带动2万户农民增收。半年多的实践证明,他们提出的这个目

5、标完全可以提前实现。 (四)为推进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榆社采取了一些操作性的务实创新措施。比如,实行会员制并缴纳风险保证金的合作社,将保证金存入信用社专户管理,作为贷款保证金;采取信用贷款方式时,累计授信额度不得超过资本金的3倍;担保贷款分为合作社龙头企业担保、合作社大的担保体担保、政府担保公司担保、会员制风险保证金担保和联户联保;合作社及其成员按三个等级授信,合作社和大股东的标准一级为50万元、二级30万元、三级10万元,社员的标准一级为8万元、二级5万元、三级2万元,授信后发贷款证,合作社及成员凭贷款证办理贷款;在授信额度内,信贷员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环环相扣的举措

6、,既保证了信贷资金向合作社大力倾斜,又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及时回收和安全。贷款利息按月结算收缴,没有发生一笔不良贷款,贷款投放开始形成良性循环的好势头。 (五)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把最大的实惠带给农民,是“榆社现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榆社河峪小米合作社,先后得到信用社50余万贷款,为农户垫付购买化肥、种子、地膜款项,合作社收购后再结算,及时解决了农户资金紧缺的问题,使合作社的优质谷子基地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榆社太行驴养殖合作社由200多个农户组成,饲养了3000多头驴,实行“分散饲养、统一销售、费用分摊、风险共担、连心连利”的经营方式,得到信用社贷款450万元后,合作社的养殖、加工、销售、服务能力明

7、显增强。榆社县文锁养殖合作社有15个股东56户社员,在信用社贷款66万,今年生猪可出栏5000头,鸡蛋18000斤,农户可增加纯收入300万元。另外,这个合作社组织社员建起17个38立方米的沼气池,使全村78户农户都通了沼气,办成了村委会办不成的事情。这些合作社起步的时间都不长,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实惠,最重要的是金融支持真正到了位。 (六)“榆社现象”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两社双赢取得这样明显的效果,说明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抓住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的矛盾,成功地破解了农信社有钱不敢贷、农民急需资金但贷不到的瓶颈制约,在提高农民组

8、织化程度和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探索了新路。现在看来,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农民和资金支持两件大事。可喜的是,我在晋中市看到,“榆社现象”已成燎原之势。今年上半年,晋中全市信用社共支持272个合作社,累计投放贷款10.2亿元,拉动粮果菜畜药材五大产业,出现“扶持一个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新局面。最近,省农信联社在榆社召开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榆社现象”引起市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两社联手互利双赢的共识进一步强化,并正在成为全省各地的实际行动。“石楼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刘维佳 近日,山西省的石楼县有两件事情备受

9、关注。一是全省119个县市区发展水平排名石楼位居末位,堪称山西最贫困的县;二是石楼在全国整合三农资金专题会议上介绍经验,财政部从今年开始每年支持不少于1000万元三农引导资金。我觉得,对于石楼排序倒数第一这个现实,应当历史地看待、清醒地面对;那么,对于石楼整合三农资金的经验,则应当积极借鉴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一、“石楼经验”为摆脱贫困探索出一条新路 据石楼县志记载,历史上“石邑地瘠民贫”,民“宁轻弃田庐而散之四方”。即使在康熙盛世的六十多年间,石楼县也只有三百余户、两千多人,年原额商税银仅五六两。石楼穷,主要穷在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5700条沟壑纵横73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全县8.9万农业

10、人口分布在506个自然村(其中,55.7不足100人,73.9不通公路,15不通电)。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各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仅扶贫资金就达2.3亿元。但由于贫困面大,部门各“撒胡椒面”,资金使用效益差,贫困状况一直未能根本改变。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仅475元,财政总收入只有1009万元。 穷则思变。石楼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之所以陷入贫困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不是上级不重视,不是干部群众不努力,而是投入机制有问题。要扭转困境,必须整合资金。从2004年开始,他们大胆改变扶贫思路,以移民搬迁为主攻方向,“下山、出沟、沿路、进镇”,重新规划布局。打算用57年时间,并村282个

11、,移民5421户、21145人,使全县80%的人口集聚到“1城5镇81个中心村”。对未纳入规划的村,三农资金不再投入。 三年来,石楼共整合资金9798万元(不包括农民自筹),主要是财政资金和上级部门及社会帮扶资金,集中投入到19个扶贫移民村的房、水、电、路、讯、校、医、产综合配套,平均每村515万元。建移民住房14.25万平方米,移民1969户、9500人,完善退耕还林63万亩,新建农村道路79公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3处,农村通电工程11处,种养基地8处,营造经济林1.8万亩,新增农田282亩,新建改建学校22所,文化站和卫生所10个。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806元,财政总收入2038

12、万元。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村的农民人均收入三年翻了两番。 石楼冒着风险在全省吃了三农资金整合的第一只“螃蟹”,没有勇于对事业负责精神不行,没有上级支持也不行。可贵的是,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对此给予了鼓励,把石楼作为试点县及时指导扶持。特别重要的是,省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石楼的做法。这就使石楼更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二、“石楼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整合三农资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要动各家的“奶酪”,而且还要改变以往延续多年的责权利格局。如何解决这个动各家“奶酪”的难题?“石楼经验”很有价值。其实,整合资金不是把多家争取的资金整合给一家用,也不是多渠

13、道的资金放到一个盘子里打乱重分随意改变用途。石楼的经验是,“菜”可以分开“炒”,但必须放在一张桌子上“吃”。分开“炒菜”,主管部门有积极性,也有权责;集中在一个桌子“吃菜”,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可以减少流失和浪费。 石楼的具体做法是,把财政、以工代赈、危房改造、坝系建设、土地整理、义务教育等资金集中起来,在县财政局设立支农资金整合专户。涉农部门按规划建立各自项目库,财政部门据此建立项目总库,统一管理。申报的项目经整合工作领导组审核同意后,有关部门联合行文上报。安排的项目资金,由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下达,主管部门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三年来,石楼整合的资金绝大多数用于移民建房、退耕还林、人畜

14、饮水、农田建设、经济林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道路、通电、学校、卫生院等项目,而且全部投向规划范围内的村,由此加快了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脱贫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1)石楼尽管大力度整合资金,但仍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2)尽管所有三农资金都打捆使用,但大体不改变性质和用途,修路资金修路,移民资金移民,教育资金建校;(3)尽管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4)与以往不同的是,“菜”虽然还是各家“炒”,但一定要大家共做“一桌席”,不能再到处“撒胡椒面”,减少了

15、部门的随意性、分散性。有了这四条,就基本实现了“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目标。三、“石楼经验”既有特殊意义,也有普遍意义 石楼整合三农资金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扶贫移民上。他们的资金整合方案,很大程度上是为集中投入扶贫移民而“量身定做”的。就这点来说,确实有它的特殊性。各地实践证明,资金各管一块、投向各自为政、项目杂小零散,大事肯定做不成,小事也难以做得好,扶贫工作尤为如此。我省扶贫攻坚多年,现在已经到了以村为对象集中各种资源打好扶贫的“歼灭战”的时候。一个村一个村整体推进,特别是对100人以下的村移民搬迁,建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最为有效。石楼集中投入的19个中心村,

16、马村、罗村、教朋焉等几个村已有一两千人居住,形成了较好的聚合效应。 我省的3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情况虽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多数贫困人口都居住在干旱缺水、沟壑纵横、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给十几户、几十户的偏远村修通路、接上电、引上水、建起学校,没有一二百万不行,但即便是投上一二百万搞基础设施建设,贫困问题可能还得不到根本解决。坦率地说,对于这些贫困人口就地扶持脱贫的希望不大,整合资金移民扶贫应该是主要选择。也正因为如此,“石楼经验” 可以首先在全省35个国定贫困县推广。 在肯定“石楼经验”具有特殊意义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它的普遍意义。简单地说,其普遍意义在于:一是,村

17、成为三农资金投向的主要“聚焦点”,有利于在村这个层面集中各方面的财力,办好支农惠民的大事;二是,县成为整合三农资金的责任主体,组织协调各涉农部门选准整合平台和投入项目,有利于打破部门分割,整体筹划,提高效益。在这两个方面,全省各县借鉴和推广“石楼经验”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006年省财政厅已经在全省11个县开展了整合三农资金试点,今年又扩大了试点范围,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就是说,“石楼经验”已有较好的推广基础,它的普遍意义在试点县得到了充分体现。 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石楼经验”必须有高效吸纳整合资金的载体,基本思路还是在村上“强力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目前全省有3000多个。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载体。吕梁市政府总结“石楼经验”,已出台关于捆绑涉农项目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各市县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如果全省分批在试点村和推进村实现三农资金的整合和集中投入,每年滚动推进,同时因地制宜地加大并村移民力度,若干年后山西农村就会彻底改变面貌。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