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白艳
设计思路:几何形体的学习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认识的都是平面图形,到了大班,球体的学习是学习三维图形的开始,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三维立体的概念,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去感知、发现,在讨论中梳理经验获得正确的概念,是我设计本活动的宗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球体的特征,理解立体的概念。
2、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球,圆形纸片、圆形盘子、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自由探究活动。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个球,能说说你带的是什么球吗?
——幼儿介绍自己拿的球的名称。
——师:现在请大家玩自己的球,一会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玩的?
——孩子自由玩球。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索活动,通过对各种各样的球的感知后,形成对球体的初步认识,获得相关经验。
第二环节:活动后交流。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操作的过程和和发现。
——师问: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儿的?
幼1:我玩的是皮球,我是拍着玩儿的。
幼2:我玩的是篮球,我也是拍着玩儿的。
幼3:我玩的是乒乓球,我是扔着玩儿的。
幼4:我玩的也是皮球,我是滚着玩儿的。
幼5:我玩的是足球,我是踢着玩儿的。
幼6:我玩的是闪光球,我扔到地上又弹起来了。
……
——师问:谁能讲讲你玩的球是什么样的?
幼1:球是圆的。
幼2:球是球形的。
幼3:我的球是红色的,上面有图案。
幼4:我的球可以闪光。
幼5:球里面有气,可以拍。
幼6:球跟地球一样,要是再大一些。
幼7:球是圆的,像盘子。
幼8:不对,盘子是扁的,球不是扁的,球不像盘子,球可以弹起来,盘子不能弹起来;球能滚,盘子不能滚。
幼7:圆盘也能滚,把它立起来就能滚。
幼8:圆盘立起来才能滚,球怎么样都可以滚。
由于是充分操作过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孩子都有话说,大家都抢着发言,作为教师我在肯定孩子们发现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倾听,出现了小朋友因持不同观点而产生争论,我持鼓励的态度,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并引导其他小朋友参与到讨论之中,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共同面对、理解、交流、思考
当前的问题,在不断的对话中建立对该事物的认识。当然这样的讨论有时会给双方制造一些“矛盾”,不必紧张,也许这些“矛盾”恰恰就是下一次对话的基础和问题的提出。
第三环节:提出新要求,再次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
师:请幼儿用手摸摸球的表面,(要求从前向后、从上到下仔细摸)说说自己的感觉。
幼1:乒乓球的面是光滑的。
幼2:我的篮球好像有摩擦力。
幼3:球的表面很硬。
幼4:我的球好像有弹力。
幼5:球的表面摸起来是圆圆的。
师:请幼儿摸摸自己坐的小椅子(从上到下,从左向右),说说自己摸到了什么。
幼:椅子有腿、有角、有边……(帮助幼儿感受棱、角)
师:请幼儿找找,球有没有腿、角、边(棱)。
师:谁能不让自己的球离开地面,把球传给老师。
幼:幼儿尝试将球传给老师的方法。(教师监督孩子传球时不能让球离开地面,引导幼儿发现球能滚动的特征)
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球是滚到老师那的。
幼:球是转到老师那的。
师:请你们再试试球还可以滚到那里?(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师:出示圆盘,请幼儿滚动圆盘并说说结果。
幼:圆盘立起来才能滚。
幼:盘子倒下时,只能向前滑,不能滚。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把主题引向深入,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在共同建构的过程中何时提供材料,如何介入讨论,何时协助解决难题。教师适时、恰当地利用了辅助材料:盘子、椅子,让幼儿在比较中发现球没有角、没有棱,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特点。
4、再次比较、讨论,总结球体的特征。
师:出示圆形纸片和球,请幼儿比较,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幼1:他们都是圆的,圆纸片不能滚,乒乓球可以滚。
幼2:皮球有气,可以拍,园纸没有气不能拍。
幼3:球上有花纹,园纸上没有花纹。
幼4:球是鼓的,园纸是扁的。
幼5:球和纸都是圆的,可是球是球形的。
幼6:球可以站在手上,纸站不起来。
幼7:纸是平的、扁的、球是圆的……反正就是我说不出来。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发现了,可你们就是不知道怎么说,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个词怎么说:球是“立体的”。立体就是你们刚才说的鼓的、圆的、能站起来的意思。
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探究,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的解释立体的概念,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5、说说生活中的球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你能说说见过什么东西是球体?
幼:篮球、皮球、地球、太阳、头、眼球、车轮……
师:车轮是不是球体?
幼:车轮是球体、它是圆的,可以站起来,可以滚动。
幼:车轮不是球体,它从旁边看是圆的,可它从前面看不是圆的。
师:今天我们回去都仔细的观察一下车轮,和我们认识的球和圆形比一比,认真想一想,下次我们再来讨论车轮是不是球体,好吗?
针对在讨论中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新的问题,老师没有轻易地下结论,而是给孩子留下探索的空间,为进一步的探索留下了伏笔
【活动延伸】
1.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引导幼儿讨论球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2.组织幼儿观察车轮,解决课堂中遗留的问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的突出了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通过孩子们自我发现、积极讨论、不断的对话,帮助孩子们一步步建立起了球体的概念。
这是一次较成功的对话教学,教师和幼儿在充分互动中不断深入某一事物或概念,教师通过适时、适度地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及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让幼儿在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
2012年发表于《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07-0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