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手工教案做面条活动背景: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弯绕是富有变化的形态:香蕉、月牙、笑脸上的弯眉和翘嘴、毛线团、大大卷、妈妈的烫发、小小的弹簧、盘山公路、石拱桥这些都告诉我们: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从这个角度的选择可以让孩子们提高探索事物的兴趣,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他们去想象和创造。故事长长的面条就是来自于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它以孩子们熟悉的面条为引线,感受面条发生的弯曲、盘绕、抻直等变化。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2。学习使用剪刀,尝试沿直线剪。二。活动准备1。进餐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
2、察面条的形状。2。废旧纸,圆头剪刀,橡皮泥或面团。3。盘子(3-5个),抹布,纸。4。教师用废旧纸剪出的一碗“面条”。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吃过面条吗?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面条吗?”(二)展开部分。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面条:“今天,老师也做了面条,请你们看一看,和你们吃的面条一样吗?(一样细。)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教师做的面条是用剪出来的,自己吃的面条是用面做的。2。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亲自来做面条,好吗?把做好的面条装在盘子里。”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废纸,剪刀,请小朋友4-6人一组进行操作,把剪好的面条放在一个盘子里。看哪一组的小朋友
3、剪的面条又细又长又多。”(三)结束部分。把幼儿的作品摆在展览区或蛙蛙家里,请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吃哪一盘面条?为什么?幼儿之间互相评一评。根据纲要中强调的“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改变了以往以传授作品为主的单向性教学模式,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尝试以开放性、假设性的提问为中介,以激发孩子们积极思维、大胆求异、自主表达为核心,展开整个教学过程。长长的面条预设目标练习用剪刀剪纸条,制作面条。养成安全使用剪刀的习惯,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厨师冒1顶,做好纸面条1碗,方便面碗或1次性塑料碗每幼儿1
4、个,剪刀每幼儿1把, 画有直线格的纸若干,彩色扣子、彩纸等装饰材料若干,奖励用的小星星粘贴若干。美术下P.4-5,P.6和P.7。活动建议情境导入教师扮演面馆师傅。“小面馆开业啦!我的面条细又长,我的面条香又香。这么好的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快来看看学学啦!”教师出示纸做的碗面,请幼儿猜猜这碗面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欣赏画册妞妞他们也做了许多面条,我们来看一看。请幼儿翻开画册长长的面条,引导幼儿欣赏图中的作品,说说每碗面条所用的材料,最喜欢哪一碗。面馆“小学徒”教师:你也可以做个最棒的小面师!来,我们一起做纸面条吧!教师以面馆师傅的身份边念儿歌,边示范剪刀的使用方法。“小剪刀,嘴巴尖。身后长了两个
5、全,五指兄弟来帮忙,兄弟碰碰头,张嘴咬一口,兄弟碰碰头,张嘴咬一口”(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中“张嘴咬一口”这一句,边练习剪纸的动作)教师给幼儿一些纸,指导幼儿练习剪纸。请幼儿左手拿纸,把纸放在剪刀的嘴巴里,右手拿剪刀沿着画好的直线剪,剪下一根纸条放在塑料碗里,再剪另一根。幼儿操作时提醒他们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也不要让剪刀碰到身体。指导他们正确地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将纸条剪直、剪长、剪光滑。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并说说自己要做一碗什么样的面条,指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为自己的的面条做好配料。请幼儿将剪好的面条端到“小面馆”的桌子上,比一比谁剪的面条又细又长。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做的什么面,会是什么味道的,鼓励幼儿试着给自己的面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