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2)概括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的特征。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通过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素养;(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细胞的分化和衰老,对细胞生命过程有更完整的认识,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通过学习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健康,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2 重点难点分
2、析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而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3 教学设计说明 A、本节课内容涉及到许多人们关注的生命健康等社会热点问题,又有生动的图片,可读性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法的培养。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背景资料,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引起细胞分化的内在因素及细胞全能性的概念。C、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技术,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4 课时安排 一课时5
3、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多细胞生物体一般由数亿万计的细胞构成的。以人为例,成年人体大约含有1014个细胞,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这些细胞又构成不同的组织。这些细胞为何形态多样、功能各异?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癌变的原因是什么?人类能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细胞分化”教师活动:从精子和卵细胞不期而遇,并最终结合在一起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出现了你们了。你们是如何由一个受精卵变成现在的?学生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包括人类,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来的。教师活动:细胞增殖我们学过,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能产生许多相同的细胞,它们都具有分裂能力,所以细胞数量越来越多。那生物
4、体是不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呢?(引出“细胞的分化”部分内容)提问:1、什么是细胞分化?2、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细胞发生的变化、发生的时间、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意义等角度,列表分析。)学生活动:针对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P39“细胞的分化”内容。归纳总结: 1、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红细胞 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 均来自中胚层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合成肌动、肌球蛋白 细胞分化2、区别和联系: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变化数量增多。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且这
5、种差异不可逆转。发生时间从受精卵开始,有些部位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有的细胞发育到一定时期停止分裂胚胎早期,持久性变化,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发育。联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生物体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教师活动:现在可知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那么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学生活动: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未发生遗传物质改变的过程。教师活动: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来,多细胞生物体(动物细胞和植物
6、细胞)是否可以不经过受精卵而发育成个体?讲解:植物体细胞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示意图。设疑:为什么胡萝卜的一个细胞最终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学生活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由此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设疑: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保持全能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细胞的癌变”过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够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由此引出“细胞的癌变”。)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重新整理加工知识结构。1、什么是癌细胞? 2、癌细胞有何独具的特征? 3
7、、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为什么吸烟者容易患癌?明确: 1、癌细胞: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癌变的原因:外因: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线和紫外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砷和亚硝酸盐;病毒致癌因子,如肉瘤病毒)内因:原癌基因被激活,使细胞畸形分化。4、烟中含有多环芳烃类、亚硝胺、放射性物质、
8、尼古丁和其他如砷、铬、镍等致癌物。教师活动:是不是人人都有可能得癌症?有哪些措施可以防癌?学生活动: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致癌因子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平时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等各种致癌因子。同时,要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预防癌症。“细胞的衰老” 过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恐成未富先老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大家注意到没有:1、为什么老年人脸上、身上出现皱纹?2、什么叫老年斑,怎样形成?3、为什么年龄大的人头发会慢慢变白?(由此引出“细胞的衰老”)教师活动:1、细胞衰老、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吗?有何意义?举例说明。2、细胞衰老最终反映在形
9、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阅读相关教材,并归纳总结。 1、大多数正常细胞都要经过分裂、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一个人每天要有数百万万甚至上千万个细胞衰老、死亡。细胞衰老、死亡是正常生命现象。意义:达到机体的细胞新旧更替,使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如人体的红细胞、皮肤的表皮细胞。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代谢减慢;(2)有些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逐渐积累;(4)呼吸减慢,核增大,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教师总结:目前科研工作者认为细胞衰老可能是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家为研究提高人的寿命在不懈的努力,我们应当珍爱生命
10、、科学养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6、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所以时间控制是关健。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反应比较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本节课重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体合作意识。2、缺点: 缺乏教学实践,有些问题本想再做适当延伸,但不知该用何种合适的方式表达。3、改进之处: 多争取教学实践的机会,努力充实自己的表达方式。经常和老师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利用好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提高自己搜寻整合资源的能力。学好总结创新的能力,争取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