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熊购物教学设计课时(三)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4+35=4+15=19(元)4+35=15+4=19(元)4+35=75=35(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如果
2、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这时,生1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师: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好。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小组内讨论,商量说服生1的办法。)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该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师
3、: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知识,都是老师告诉学生的。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样很简单,也很省时。学生接受了这个新知识,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顺序来计算了。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
4、。我认为,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想说服对立同学,让他改变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寻找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在争执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教师真实、具体、深入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四)自我参与,拓展练习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
5、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并灵活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五)课外购物,实践延伸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1:学习了新知识脱式计算。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反思: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提高做数学的能力。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中能看出,他们对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而且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着做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