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4343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认识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历史组 王巍历史材料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强、分值较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数的高低成为历史科总分高低的重要依据。从近年高考和平时学生做题经验看,学生做材料题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原因之一。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做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3、解题思路:(1)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2)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

2、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点,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5、示例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

3、完成企业大规模转移的特点。【解析】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材料可以划分四个层次从转移背景、中心区域、迁移效率、工业类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炼答案。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2、解题思路:首先,认识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3、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比较项。找出的比

4、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对策:在于寻找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一般而言,从背景、过程(内容、方式、领导力量)、影响(结果、作用)三大方面寻找比较项。4、 典题示例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关、英等国表示对华将

5、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

6、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比较型试题,旨在考查19世纪中期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别。首先对两段材料进行分层,材料很明显体现三层含义,第一层谈“目的”,第二层谈“成员构成”,第三层谈“效果”,其次按设问对应材料层次作答。解(1)时注意其第一小问已经明确给出比较角度“目的、成员组成”,只需要从两端材料中的第一、二层次概括提炼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对应材料第三层次,很明显看出两国态度差别,前者被动应付,后者主动适应。解(2)问时,主要依据教材相关知识,首先

7、思考问题的比较角度,按照高考依据分值给要点的一般原则,本问12分正常分四点说明,从目的、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组织答案,但是要注意本题(1)中已经回答了“目的”,根据取舍的原则,本问只需从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其次从领导力量、(学习的主要)内容、结果三个角度对应概括提炼要点。三、(观点)认识、评价型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对策

8、: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一是无从下手,答题随意性很大,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单一。对策:一是明确设问类型;二是加强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借鉴其他学科的语言,尤其是时政方面的术语组织答案。4、典题示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

9、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

10、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正确观点论证题,依据试题分值,可以推测答案应该分四点(四个角度)论证。除材料二中涉及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论据(角度)外,材料一和教材知识均没有显性体现,因为没有“依托”,这就

11、使得试题难度加大,事实上学生在解题时,感到如雾里看花,无从下手,得分率很低。要解好本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试题答案命制看,要求从取消农业税的原因、意义(社会转型、国家政策、现实意义)两方面四个角度论证。从思维能力要求看,涉及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两个层次。其实答案隐藏在材料中,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纵向看取消农业税是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从社会转型(现代化)的角度看,意味着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从国家政策看,为适应现代化的转型,实施“两个反哺”政策;从现实(时政)角度看,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四、图表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

12、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2、存在问题:(1)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2)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原因。3、解题思路:(1)概括变化时,注意看横向的角度,看数字(纵向)的变化;答案语言表述时,一是善于用动态性的语言,如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步下降等。二是注意从整体与局部方面说明,如整体增长(下降),但个别年份下降(增加)。(2)概括原因时,注意多角度说明。首先区分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用所学知识,还是既依据材料又结合材料;其次分析原因时,要善于分解不同角度的原因。从纵横向看,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从主

13、客观方面看,分为主观、客观原因。从国内外因素看,又分国内、国际原因。第三,如果变化趋势有增有降,要注意对应说明原因,即要说明“增”的原因,又要说明“降”的原因。4、典题示例材料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年份棉纱棉织品1913725371098821914670911111681915684158088519166397772705191766501934491918555739580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业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解析】解“趋势“时,注意依据图表中信息。从图表中很明显看出19131918年外国对华出口(棉纱、棉织品)趋势总体下降,但(关键年份)有起伏;关于 “原因”需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说明,国际原因由于“一战”爆发,国内因素较多,注意从政治环境、政府政策、经济环境等方面归纳。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