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409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9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XX市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分析与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前 言11. 低碳经济背景21.1 国际背景21.2 国内背景31.3 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52. 广元自然、社会和经济及能源概况102.1自然概况102.2社会和经济概况112.3能源消费概况133. 广元林业资源、林业工程和林产业概况143.1 林业资源概况143.1.1 林地资源143.1.2 蓄积资源153.1.3 湿地资源153.1.4 城镇和乡村绿化建设163.1.5 通道和水系绿化建设163.2 林业工程建设概况163.2.1 天然林保护工程163.2.2 退耕还林工程173.2.3 德援项目林业建设工程173.2.4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173.3 林

2、产业建设概况174. 资料来源和评估方法194.1 资料来源194.2 评估方法204.2.1 植被固碳量测算方法204.2.2 林业产业产值测算方法235. 广元林业固碳现状和潜力265.1 广元林业碳储量现状265.1.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65.1.2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265.1.3 城镇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275.1.4 乡村绿化生态系统碳储量285.1.5 通道和水系绿化生态系统碳储量295.1.6 广元林业碳储量总量295.2 广元林业年固碳量305.2.1 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305.2.2 湿地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315.2.3 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315.2.4 乡村绿

3、化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325.2.5 通道和水系绿化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335.2.6 广元林业年固碳总量335.3 广元林业年固碳潜力345.3.1 增加森林和绿化面积345.3.2 地震损毁林地植被恢复355.3.3 提高森林质量365.3.4 发展林业产业375.3.5 广元林业年固碳潜力总量395.4 广元林业年固碳和年固碳潜力汇总405.5 广元林业固碳价值评估416. 广元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及潜力446.1 林业产业现状及潜力446.1.1 森林果业446.1.2 森林蔬菜业456.1.3 木本油料业476.1.4 林板业506.1.5 森林旅游业516.1.6 森林畜牧业536.1.7

4、 桑、果、茶、药等产业556.2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前景556.2.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前景556.2.2 广元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优势566.2.3 广元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必要性586.2.4 广元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潜力596.3 广元林业主要产业现状和潜力评价616.3.1 林业主要产业现状评价616.3.2 林业主要产业潜力评价637. 结论和建议707.1 结论707.2 建议72前 言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摒弃了20世纪传统的增长方式,通过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通过林业碳汇的间

5、接减排、二氧化碳异地贮存和林产业本身具有的“低碳属性”及低成本减排,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XX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广元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后,为了评估广元林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挖掘林业低碳经济潜力,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委托省林科院对广元林业低碳经济潜力进行评估。省林科院根据广元林业相关资料、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广元碗厂沟和朝天站的历年监测资料、国内外相关资料,完成了广元林业低碳经济潜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广元林业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2409.52万吨,是2008年全市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537.68万吨的4.5倍,年固

6、碳价值可达67.32亿元。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15年林业主要产业总产值可达90.34亿元,较2009年年均增长26.33%;到2020年林业主要产业总产值可达191.86亿元,较2015年年均增长22.40%。XX市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固碳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中,广元林业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1. 低碳经济背景1.1 国际背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

7、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新路子。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

8、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

9、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

10、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1.2 国内背景2006年底,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

11、事,郑重提出了4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他在讲话中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

12、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上议题。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

13、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

14、气候友好技术。”1.3 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具有高效经济的固碳减排功能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除海洋以外,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76%98%的有机碳。保持或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地碳密度具有巨大的减排增汇潜力。据热带木材组织估计,全球通过减少森林退化每年可以减少37.6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30年可达到1000亿吨二氧化碳;通过再造林到2030年每年可吸收固定187亿吨二氧化碳;通过可持续森林管理,到2030年每年可以增加碳汇66亿吨二氧化碳。建国以

15、来,我国森林在固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结果,全国森林面积达到了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21%,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136.18亿立方米。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了5364.99万公顷,居世界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减少的趋势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它地区的森林采伐率。2006年底中国、芬兰、英国及美国等6位不同学科的国际著名专家,共同对中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19992005年期间,中国是世

16、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而且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并呼吁世界有关国家向中国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据2007年发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19802005年全国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2004年全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当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根据专家分析,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只占潜在碳储量的44.3%,森林生态系统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森林碳汇功能具有比其它减排方式更经济和高效的优点,在经济、技术上都具有很大可行性,其总体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相当于每吨二氧化碳低于100美元,同

17、时能达到增加碳汇的目的。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经济建设中,林业低碳经济建设除了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外,还具有多种效益,如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和减贫、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2)林业产业是重要的低碳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产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属于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低碳型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释放量,从林业产业来说,单位能耗较低,排放的CO2较少,同时可通过森林本身吸收固定CO2,可以说林业产业对全球的碳贡献基本上为“零”,林业产业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低

18、碳型经济产业。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据2009年全国林业经济运行状况报告,2009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1.58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9.81%。2009年全国木材产量6938.21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2.06亿根,人造板产量11353.36万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20.65%。全国主要林产品产量比2008年同期普遍增长,全国累计生产木质家具18260万件,比2008年同期增长2.7%;实木地板9515万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27183万平方米,比2008年同期增长0.7%;木材加工业比2008年同期增长17.1%,家具制造业比2008年同期增长8.5%,造纸及纸制品业比

19、2008年同期增长9.7%。林业产业也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生产的高端食用油,不仅增加森林碳汇,也缓解了粮油危机。目前,全国食用植物油60%靠进口,而我国木本粮油树种十分丰富,如油橄榄、核桃、山桐子、油茶等都是优良的油料树种。如全国年产木本油料油450万吨,可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50%左右,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这对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战略意义。(3)森林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的潜力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

20、的特点。在化石能源枯竭后的能源替代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水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但风能、太阳能都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据估计,全球每年水、陆生物质产量的热当量为30000亿焦左右,是全球目前总能耗量的10倍。我国森林生物质能资源相当丰富,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总生物量达160.09亿吨,薪柴资源量为1.3亿吨标煤。然而,森林平均公顷蓄积量为96立方米/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立方米/公顷,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或块根提炼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如麻疯树、山桐子、文冠果、黄连

21、木、无患子等。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通过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改善能源供应结构,维护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其前景十分广阔,对于开发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4)森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具有倡导低碳理念的使命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而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价值核心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因而低碳经济价值观是生

22、态文明的延续。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低碳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低碳生活,降低个人生活和社会的碳足迹,减少碳排放。在倡导低碳理念、低碳生活的宣传活动中,森林及其林产品具有独特的作用。森林蓄积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因而人们应保护森林、保护树木。在日常生活中,如用1立方米木材取代等量煤炭燃烧可减排160千克碳,用1立方米木材代替1立方米红砖,可减排1100千克碳。如果以木质林产品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陆地碳贮存,还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这些材料过程中化石燃料的

23、温室气体排放。总之,低碳经济模式核心在于低排放、高吸收和碳持续,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理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历次评估报告都充分肯定了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2009年6月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高度概括了林业的“四地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要“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

24、障”,国际国内都把林业改革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 广元自然、社会和经济及能源概况2.1自然概况XX市位于1043610645E、北纬31313257N,是四川省的北大门。北交界于陕西、甘肃两省,西接绵阳市,南邻南充市,东毗邻于巴中市。其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拨3837m,最低海拨352m。境内平地占4.2%,浅丘占2.3%,江河水面占4.83%,山地占88.67%。XX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市区以南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以北为秦巴山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16.1,极端高温38.9,极端低温-8.2。常年平均降水

25、972.6mm,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常年日照数平均为1389.1h,平均无霜期263天。境内水系主要为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白龙江、东河、西河、清江河、南河等15条,江河年均径流总量204亿立方米。以嘉陵江干流为主,由北向南纵贯市境中部,过境段全长261.5km,苍溪亭子口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1089平方公里。XX市土壤主要紫色土、紫色冲积土、紫色潮土、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和黄红泥土。阶地部分嘉陵江一带主要是灰棕潮土,南河一带主要是紫色新积土。XX市原生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南向北过渡带分布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天然植被较丰富,分布面广。有木本植物3

26、20种、草木植物255种,蕨类植物24种。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林和柏木林。2.2社会和经济概况XX市于1985年建立省辖地级市,辖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和青川县,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2.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80万人,占总人口的21.4%,农业人口245.93万人,占总人口的78.6%。常住人口274.5万人。市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0.4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5.2%,增速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40亿元,增长

27、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59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49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4.6%、37.8%;人均生产总值987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0:31.5:39.5调整为26.8:33.9:39.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07亿元,增长158.1%,第一产业投资28.87亿元,增长77.0%;第二产业投资90.59亿元,增长76.8%;第三产业投资319.61亿元,增长211.5%。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9.20亿元,增长47.0 %;全社会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610.

28、12亿元,增长34.7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09亿元,增长2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增长15.6%,人均消费支出7916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9元,增长36.4%。消费需求扩大,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3亿元,增长24.5%,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3.55亿元,增长23.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8.58亿元,增长25.2%。外贸进出口总额18601万美元,增长41.1%。其中,出口11613万美元,增长32.6%。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全部工

29、业增加值74.76亿元,增长26.9%,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达到2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1户,其中亿元产值企业52户。城镇化率32.8%,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41.69万吨,增长3.1%,油料产量17.61万吨,增长6.3%;茶叶产量2620吨,增长33.2%;水果产量28.47万吨,增长2.9%;药材产量3.40万吨,增长1.4%;蔬菜产量134.93万吨,增长9.6%。灾后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森林资源高效管护,2009年完成造林面积6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5%。交通建设和

30、邮电成效显著。地方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6.7亿元,增长2倍。完成国道108线、国道212线、省道105线、省道202线、省道302线的灾后恢复重建、完成通乡油路735公里、通村公路2767公里和广元机场复航。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1.55亿元,增长2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97万户,增长6.8 %。旅游业发展加快。大力开展“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活动”,全面启动剑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工作,红色川北第一塔广元红军塔、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建成,剑门关、千佛崖、昭化古城、唐家河等重点景区加快建设,境内现有AAAA景区4 个,AAA景区 3个。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12.61万人次,增长32.6%;实现

31、旅游总收入23.24亿元,增长44.3%。其中,森林生态旅游总收入达12.6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54.2%。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力推进低碳发展,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工程治理减排,减排二氧化硫620吨、化学需氧量553吨、氨氮484吨。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为72%。2.3能源消费概况据广元统计年鉴(2009),2008年XX市能源消费种类有原煤、洗精煤、其它洗煤、焦炭、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热力、电力、其它燃料、煤矸石和工业废料等13类,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消耗2203587吨标准煤。其中工业消耗2198662标准煤,占99.77%;非工业

32、消耗4925吨标准煤,占0.23%。按燃烧1吨标准煤排放2.44吨二氧化碳计,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因能源消耗向大气排放5376752吨二氧化碳。按2008年末人口312.73万计,则人均向大气排放1.72吨二氧化碳;按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70.48亿元计,则每万元GDP向大气排放1.99吨二氧化碳。3. 广元林业资源、林业工程和林产业概况3.1 林业资源概况3.1.1 林地资源2009年底,XX市林业用地面积1000317.33公顷,占总幅员面积1631239.2公顷的61.32%,森林覆盖率52.58%。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52897.81公顷(其中,乔木林地852708

33、.54公顷,竹林地189.27公顷),疏林地5766.49公顷,灌木林地94125.47公顷,未成林地13909.47公顷(其中,未成林造林地13851.28公顷,未成林封育地58.19),苗圃地41.19公顷,无立木林地1534.30公顷(其中,采伐迹地518.70公顷,火烧迹地56.00公顷,其它无立木地959.60公顷),宜林地31850.39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地8134.82公顷,宜林沙荒100.61公顷,其它宜林地23614.96公顷),林业辅助用地192.20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85.26%、0.58%、9.41%、1.39%、0.004%、0.15%、3.18%和0.02%

34、。按林种分,用材林460669公顷,占林地面积46.1%;防护林382576公顷,占38.2%;经济林30886公顷,占3.1%;薪炭林10391公顷,占1%;特用林115611公顷,占11.6%。按起源分,天然林472106.2公顷,人工林518391.2公顷。天然林中,乔木林地359068公顷,疏林地3032.7公顷;人工林中,乔木林面积489250.3公顷,疏林地面积2555.6公顷。林分中按优势树种分,针叶林447852.1公顷,占林分面积的52.5%;阔叶林为332798.3公顷,占39.0%;混交林72058.1公顷,占8.5%。有林地中按龄组分,幼龄林399004公顷,中龄林27

35、3565公顷,近熟林100689公顷,成熟林57441公顷,过熟林占22009公顷,幼、中、近、成、过熟林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46.8 %、32.1% 、11.8%、6.7%和2.6%。3.1.2 蓄积资源2009年底,XX市活立木蓄积48643457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48364449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43 %;散生木蓄积87622立方米,占0.18%;四旁树蓄积191386立方米,占0.39%。按林种分,用材林24408998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50.18%;防护林13124681立方米,占26.98%;薪炭林219897立方米,占0.45%;特用林10610873立方米

36、,占21.81%。优势树种中,以柏木、马尾松和栎类的面积和蓄积占绝对优势。柏木林面积310889.48公顷,蓄积15982485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的31.08%和32.86%;马尾松林面积121373.44公顷,蓄积7535753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的12.14%和15.49%;栎类林面积193842.52公顷,蓄积10346178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的19.38%和21.27%。柏木、马尾松和栎类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62.60%,蓄积占活立木蓄积的69.62%。3.1.3 湿地资源XX市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以河流及人工湿地为主,境内有嘉陵江

37、、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大小河流80余条,流经总长2844公里,水域面积10.6万公顷;全市水库达558座,水域面积2万公顷,大小不等的水平唐41731处,全市湿地总面积12.6万公顷。3.1.4 城镇和乡村绿化建设截止2009年底,XX市四县三区绿化覆盖面积1746.16公顷,绿化覆盖率33.7%。绿地面积1758.7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21.35公顷,防护绿地244.6公顷,附属绿地285.14公顷,生产绿地118.55公顷,其它绿地689.12公顷。本评估中,乡村绿化包括集镇绿化、新村绿化和农村庭园与四旁绿化。截止2009年底,XX市四县三区集镇绿地率25.24%,新村绿地率25.8

38、4%,农村庭园与四旁绿地率47.20%。3.1.5 通道和水系绿化建设XX市通道绿化包括公路和铁路绿化。公路主要以国道108线、国道212线、省道202线、高速路进出口、旅游线路、主要县道、乡村道;铁路以宝成线广元段、广旺铁路为主。截止2009年底,XX市四县三区铁路绿化74.3公里,公路绿化3695.2公里。XX市水系绿化包括江河和湖泊绿化,以嘉陵江、白龙湖等五江六库绿化为主。截止2009年底,XX市四县三区江河沿岸绿化2193.1公里。3.2 林业工程建设概况3.2.1 天然林保护工程XX市自1998年10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有效管护森林900000公顷,截止2009年,累计木材

39、产量调减92.5万立方米,累计营造公益林163405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0009公顷、飞播造林77213公顷、封山育林54159公顷,人工促进更新2024公顷。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长45.2%。3.2.2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以来,XX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44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5000公顷,配套荒山造林51067公顷,封山育林8333公顷。工程涉及七个县(区)231个乡镇,1262个行政村,4375个社,32.8万户,104.1万人。3.2.3 德援项目林业建设工程截止2009年底,XX市实施的德援项目完成造林面积

40、42686.7 公顷。其中,防护林19379.3公顷,经济林5658.7公顷,封山育林15257.1公顷,封山补植2391.6公顷。3.2.4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截止2009年底,XX市建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小区158个,总面积226791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9%。按保护区级别分,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3个,县级1个;按保护类型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个。全市建有森林公园7个,经营总面积11866.6公顷。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野生动物400余种,野生植物2900多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林麝、

41、豹、云豹、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猕猴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1种,省重点保护动物6种,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及省重点保护植物34种。3.3 林产业建设概况截止2009年,XX市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314133.33公顷,以油橄榄为主的油料林基地9486.67公顷,以核桃、银杏、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42473.33公顷,以竹笋、蕨类和香菇、木耳等地方特产为主的森林蔬菜原料林基地198666.67公顷,以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基地54000.0公顷,以优质绿茶为主的茶叶基地12200.0公顷,蚕桑基地6666.7公顷,以林草相结合的优质牧草基地4133.3公顷;建成国家、省、

42、市级森林公园7个,各级自然保护区10个,并形成以剑门关、天曌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唐家河、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XX市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森林加工业、森林果业、森林蔬菜业、森林旅游业、森林畜牧业、木本油料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4. 资料来源和评估方法4.1 资料来源本评估报告采用如下资料:(1)XX市林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XX市林业局,2004);(2)广元统计年鉴(2009)(XX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元调查队,2008);(3)XX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19992007)(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8);(4)XX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XX市林业勘

43、测设计队,2008);(5)XX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20092030)(XX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08);(6)XX市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XX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08);(7)四川省使用国家统借统还欧洲投资银行贷款灾后重建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8)XX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规划(20092020年)(XX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08);(9)XX市城乡绿化专项规划(20082015)(XX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08);(10)XX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1)(XX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06);(11)XX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

44、划(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12)XX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统计数据和总结报告;(13)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功能评估及低碳经济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14)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XX市碗厂沟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和朝天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历年监测资料。4.2 评估方法4.2.1 植被固碳量测算方法4.2.1.1 植被固碳量植被固碳量采用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即植被每生产1g干物质需要1.63g二氧化碳,再根据各植被类型的生产力或净生产力计算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量或年固定二氧化碳量。式中:W固碳为植被固碳量(吨)或年固碳年(吨/年);

45、B为植被生产力(吨/公顷)或净生产力(吨/公顷年);A为植被面积(公顷);0.445为1.63与27.27%(CO2中C占27.27%)的乘积。4.2.1.2 乔木生物量及生产力林木碳储量的估算是以林木生物量为基础的,采用目前认为方法较好的材积源生物量法来估测林木生物量。其生物量换算因子(BEF)与林木蓄积(x)之间的关系为:式中a、b为常数,XX市主要林木的a和b参数见表4-1。各林木的生物量是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提供的面积和蓄积量以及BEF的关系计算而来。其计算公式为:式中,B为某种林木的总生物量,Aij为第i类林木第j龄级的小班面积,vij为第i类林木第j龄级的小班蓄积量,5为幼龄林、中

46、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n为小班数。林木生物量生产力计算以林木蓄积生长量为基础,通过上述公式分龄级计算而来。XX市主要林木各龄级蓄积生长率见表4-2。表4-1 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参数林分类型a(吨/m3)b(吨)林分类型a(吨/m3)b(吨)云冷杉0.464247.499桦木1.068710.237铁杉、柳杉、油杉0.415841.3318落叶栎类1.14538.5473杉木0.399922.541桉树0.88734.5539柏木类0.612946.1451杨树0.475430.6034落叶松0.609633.806樟、楠木、槠、青冈1.03578.0591华山松0.58

47、5618.7435檫树及阔叶混交林0.625591.1103油松0.75545.0928杂木林0.75648.3103马尾松0.51011.0451泡桐0.89560.0048其它松类和针叶林0.516833.2378表4-2 主要树种(组)蓄积生长率树种组主要树种各龄组林木生长率(%)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柏木柏木6.415.013.371.860.91杉木杉木14.9111.518.464.521.15柳杉柳杉14.5211.549.266.171.45水杉水杉、秃杉19.309.107.004.201.30冷杉冷杉、云杉7.604.183.041.811.66马尾松马尾松12.168.526.574.272.64落叶松落叶松、雪松7.937.155.323.782.57杨树响叶杨、川杨、大叶杨、意杨、毛白杨9.504.674.042.001.70桉树大叶桉、蓝桉、直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