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3869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9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报告 一、概况 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集科技、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科技型企业,设有食用菌研究、大鲵研究,石英沙开发等项目。公司现有从业人员60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生产工人30人,管理人员18人。 公司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扶持大鲵养殖专业(农)户1300多户。公司资信度高,科技实力雄厚,经六年的市场运营,资本积累已达1600多万元,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和对外联络的信息网络。 2005年公司总销售收入2061.08万元,利润160.37万元;2006年公司总销售收入2101.65万元,利润98.78万元;2007年公司总销售收入2571.12万元,利润130.01万元。至2007年度公司共有总资产1491.65万元。 自1998年以来,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及前身)累计共繁育大鲵约46327尾(见附表),基本掌握了大鲵驯养和繁殖技术。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二、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措施与方法) 1.生态环境与基本条件 ①场地选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rorahida), 大鲵属,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一般栖习于海拔200至1500米、水流急促、清澈、底质多砂石、周边具洞穴的山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江河附近建造养殖场为宜。该公司养殖场位于城固县双溪镇朝天沟溪流旁中(湑水河一级支流、汉江二级支流),河长15公里,最大流量15.6 m3,枯水期流量0.2 m3,平均0.5-0.8 m3。水质清新,pH6.5-7.5.该地处秦岭南麓,植被覆盖率95%。 ②养殖条件:野生大鲵喜栖居于阴暗、潮湿环境中,在弱光下活动频繁。该公司养殖场利用山洞修建鲵池;以天然河流作为水源,在溪流旁建有蓄水池及引流设施;水温一般不超过20℃;山洞为“U”型,两端开口。总长约570米,洞内气温均衡,光线暗弱,不需池内加盖。鲵池排灌系统齐全,可以控制。清污、洗池操作方便,便于管理。池水一般水深控制在35厘米左右,既利于大鲵捕食与清污洗地,又便于观察。必须加强水源管理,严防污染水流入池内。 ③鲵池修建:大部分鲵池建于山洞内,进水管沿洞壁敷设,排水沟沿池基修建,鲵池与进、排水管并联相接。用砖、石砌成2、4、10、25平方米等规格的饲养地(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池高1米。部分室内养鲵设施正在建设中。 公司现有山洞12000m3、办公楼(砖混结构)460㎡、科技馆560㎡、亲体池500㎡、成体池800㎡、幼体池1000㎡、孵化池500㎡、饵料池500 m3、蓄水池600m3、实验室、研究所1000㎡、管道及沟槽设施、检测设备一套,水电设施,生产工具等。 2.生产流程 大鲵驯养与繁殖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随着技术的提高,目前亲鲵个体主要源于子代,繁殖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培育催产。 工艺流程图如下: 引种 后备亲鲵 培育 培育 自然产卵 成熟亲鲵 人工受精 孵化池 人工孵化 放流天然河流 幼鲵 成鲵养殖 市场 稚鲵培育 增加大鲵种群 扩大繁育 图1. 大鲵驯养与繁殖生产流程 3.人工繁殖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鲵自然增殖率较低,加之近数十年来过度捕食,大鲵自然种群濒危。在养殖早期,公司进行过原生态繁殖试验,即在天然河流某处人为设置原生态产卵场,放流亲鲵产卵繁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目前尚未发现大鲵自然交配产卵的情况。因此,人工繁殖主要是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的。 ①亲鲵选择:大鲵一般在8月中旬前后成熟产卵。亲鲵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年以上。养殖条件下,4龄亲鲵一般可达3-4kg/尾,体长约70-80cm。选择雌雄亲鲵均应健壮无伤病;成熟雌鲵腹部膨大、松软,触摸有卵粒凸凹感;成熟雄鲵,其泄殖孔周围不但有突起的乳白色小点,而且泄殖孔周围桔瓣状肌肉凸起,周边明显红肿,催产后能挤出精液。 ②人工催产:催产鲵池光线暗弱,水深为30~40厘米,水质清洁透明,池底放置洗净的小卵石。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其用量是HCG为1200-1600单位/公斤,LRH-A为20—180微克/公斤。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或单用,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5~1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进入腹腔为宜。 ③人工采卵和受精:注射催产剂的大鲵,约在4~9天内产卵(排精),以4~5天内产的卵质量为好。当雌鲵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鲵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带徐徐排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鲵腹部挤取精液,略加3~5毫升水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其精卵充分结合。5~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七分钟后连续换水两次,即可分盆孵化。采用此法,卵的受精率可达 43~91.8%。 ④人工孵化:将受精卵分置孵化盆内,静水孵化,每盆装50~100粒(孵化盆65厘米)。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3~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夭亡。此外,分阶段采用15~30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大鲵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14~25.5℃的条件下,历经33~40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 56.5%。刚孵出幼体的全长2.9厘米,体重约0.3克,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的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从孵化出膜至约30天的大鲵称为稚鲵。这一阶段为稚鲵饲养。管理要点是每天换水两次,保持水质清新是提高稚鲵成活率的关键。 4.幼鲵培育 当稚鲵培育一个月左右后,其卵黄囊完全消失之后,消化系统基本形成,可开口摄食,即“开口”阶段。此时的鲵苗卵黄囊消失,体长可达4.5~4.8厘米,体重0.5~0.8克,称为幼鲵。此时可将 期转入幼鲵培育池饲养。 ①幼鲵饲喂 幼鲵的开口饵料,(红虫)、蚊蝇,水蚯蚓等均可,但实践证明体长1cm以下的水丝蚓最佳,如果丝蚓个体太长则可将其切断饲喂,投喂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泡2~3分钟。水丝蚓可人工培育。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鲵全长可达4.9~5.7厘米,体重1.3~2克,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随着幼鲵的长大,可投喂小虾、去头中虾,或纤细的小鱼。1龄幼鲵全长达12~17厘米,体重31克,其成活率可达90%左右。 ②投喂量与投喂频率 最初一个月之内每隔1天投喂一次,以每尾幼鲵能吃到饵料为宜。由于此时的幼鲵处于肠胃发育初期,消化能力较弱,所以要控制投食,不可性急。第二个月开始,可投喂长1cm的水丝蚓,每天一次,投喂时间以每天下午5~6点为宜。 幼鲵培育到第四个月时即可投喂去壳、切碎的小虾或基围虾,每天投喂1~2次,也可根据其摄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有人工培养的蚯蚓也是上佳饵料。蚯蚓清洗干净后再用3~5%的食盐水浸泡2~3分钟,适当切小,即可投喂。幼鲵培育到6个月以后,即可投喂小虾或去头中虾,也可投喂纤细的小鱼,但最好去除鱼肠胃内污物再用食盐水浸泡处理,以免病虫感染危害。体重约20克以上的幼鲵除投放鲜活饵料动物外,也可在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③放养密度 稚鲵池,一般0.5平方米,每平方米饲养150尾,幼鲵的培育池要求比稚鲵池要大一些,水的深度3~5cm,每平方米饲养100尾,当幼鲵全长达10厘米、体重约20克以上时即可转入2平方米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50尾,水深20~30厘米。 ④日常管理 幼体孵出后已近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需在水温10~20℃的室内饲养。并要求有过滤、增氧和微流水等条件。温度最好仍控制在20℃左右。幼鲵饲养时,每天换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鲵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在野外饲养中发现,大鲵有吃卵、大吃小现象,为避免相互咬伤或残食,必须根据大鲵的大小和体质强弱分池饲养。 5.成鲵(与亲鲵)养殖 据观察:15厘米后的大鲵外鳃逐渐退化消失,由腮呼吸转为以肺呼吸为主,皮肤也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此时即进入成鲵阶段。 ①成鲵的生长 8月份孵化-年底(1龄)幼鲵约长5厘米;生长12~16个月左右的幼鲵,一般长度为20~30cm,体重30~100克;2龄大鲵可达50-250克/尾;3龄可达750-1750克/尾;4龄可达2250-5000克/尾。3-4龄每年体重可增加3-4倍,4龄后增长率减慢,一般为原体重的2倍。 ②放养密度 成鲵池一般为3~5㎡,水深一般为8~10cm。每平方米可放养10尾左右;随着成鲵的生长应逐渐调整密度。 ③成鲵饲喂 大鲵为肉食动物,野生大鲵主要捕食虾、蟹、螺、蛙、小鱼及水生昆虫等。人工驯养大鲵的常规饲料为鱼、虾、蛙等。投喂鲢鱼等较为经济。成鲵的饲料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动物性饵料均可,但必须新鲜。各种大小鱼类、贝类(螺)、虾、蟹、蚯蚓、无毒昆虫,青蛙、蛇、猪、牛、羊等肉类及下脚料,甚至老鼠、鸡鸭胚等均可。投喂鲜活动物的优点是利用率高,可避免剩余饲料的浪费和腐败,可防止池水污染。 大鲵以夏秋两季捕食量较大。大鲵在14~24℃之间均摄食,以20±0.5℃温度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也较快。每天投喂一次,定点定时,投饵时间一般傍晚(下午6时左右)较宜。 大鲵取食方式为吞食,牙齿无嚼碎功能。饲料应切成黄豆粒大小(约5mm),随着个体长大可相应大些,关键是注意饲料安全,腐败变质、农药毒死、内脏有污染物的均不能投喂。如:蚯蚓必须翻剔洗净后投喂;可能有寄生虫的要加温杀灭后才可投喂;虾蟹最好去掉坚硬的鳌钳等。 投喂较大的饵料,应去除鱼骨、鱼刺,投喂时可用铁丝将鱼块串掉在大鲵头前摆动诱食,也可在每日傍晚直接将饲料投喂入池中。如果次日还未吞食,则将剩饵捡出,以防残饵腐烂变质,污染水质。 ④投喂量与频率 大鲵的摄食量一般相当于体重的3-5%,其摄食频率,冬季一般为3-7天摄食一次(水温在10-18℃),春季为2-5天摄食一次(水温在14-19℃),夏季每2-3天摄食一次(水温在18-23℃),少数每天一次。应建立大鲵摄食纪录,酌情调节投饵量。亲鲵培育要注意不可投喂过多,使大鲵过肥,以免影响繁殖。 ⑤日常管理 春季至夏季是大鲵性腺逐渐发育成熟的季节,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在保证常规投喂的同时,还要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尤其是VC和VE,每个月可加投维生素4-6次,每次一片即可。要避免饲料单一性,适当投喂鳌虾、螺、蚌,青蛙等饵料,投喂次数以每月4-6次为宜,投喂量相当于体重的5%左右。雄性亲鲵还应增加钙的有效摄入,以增强精子的活力,可考虑投喂骨粉、钙片,鲜活饵料可考虑螺、蚌、动物软骨等。 三、现有技术力量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中层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基层人员有本行业的专长和技能。为公司服务的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公司科研人员2人。公司管理层平均年龄35岁,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和开拓能力。 现任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戴铭恒,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7年生于城固县人,从事大鲵养殖已19年。 在大鲵养殖方面,主要成果及工艺技术由该公司的科研机构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公司基地采用生态、生理、物理变化相结合的形式,解决了大鲵性腺发育不同步的世界级难题,先后开展的“中国大鲵人工授精和繁育技术”等两个项目均已被省、市列入科研攻关项目。“秦岭山区大鲵生境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于2007年4月被确认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该科学技术成果同时被陕西省水利厅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3月11日 湑水公司大鲵产业吸引央视前来采访,4月8日22:02以 “进山挖洞,靠娃娃鱼赚钱”在CCTV-7《致富经》栏目进行报道。 附表:陕西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历年人工繁殖大鲵数量 单位:尾 年份 野生亲体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代合计 1998年 36 293 293 1999年 41 430 430 2000年 43 510 510 2001年 46 560 560 2002年 46 949 600 1549 2003年 48 2342 480 2822 2004年 46 3995 360 4355 2005年 45 5809 680 6489 2006年 45 7753 5844 13597 2007年 45 8667 7055 15722 共计 31308 15019 4632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