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34235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知识要点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确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历史意义:大会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准备,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下午3时,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

2、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名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3)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1950年秋,解放军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农民的翻身解放:背景:实行土地改革成为争取农村广

3、大群众、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基本条件之一。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开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和中国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目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经过: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最后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

4、近;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内政: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

5、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1953年,中共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1

6、953年至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成就:工业、交通业完成情况: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2)“三大改造”做法:国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

7、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全面发动,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同时,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特点是“一大二公”。后果: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严重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遇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困难。原因:违背经济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对国情认识不足。第七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发动:原因: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内出现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

8、分子。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点燃了导火线。发动: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2)全面内乱:大中学校学生组成红卫兵。被称为造反派的各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形成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制造内乱,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使刘少奇含冤病逝。(3)结束: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4)性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

9、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5)危害:国民政权严重削弱,民主法治遭到践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八课: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戈壁升起蘑菇云: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2)“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运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从此,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3)倚天神剑显国威: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建立于1949年4月和11月。1966年7月,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它与后来的海

10、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中华人名共和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2)“小球转动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70年代初,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

11、合作关系。第十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文化的革命”后,人们期盼国家摆脱困境,迈步前进。但“左”的错误仍束缚着人的思想,拨乱反正十分艰难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后遍及全国,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3)对外开放的窗口:党和国家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

12、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国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区;1990年,作出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局面。第十二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1)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1986年,党和国家决定实施“八六三计划”(全称: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

13、现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3)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文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长篇小说有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等/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体育:1984年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第四;2000年奥运会获得金牌28枚第三;2008年,29届奥运会获51枚,第一。实现了新的飞跃。第十三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一国两制”的构想: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者:邓小平。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

14、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成功解决了澳门回归问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1995年,江泽民主席呼吁所有中国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两岸人员交往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互补互利,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十四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15、治建设:1982年,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大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党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革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推进建立国家新秩序: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由此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16、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合作原则。(4)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第十六课:当人类还是野蛮的时候我们从哪里来: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始祖是生活在约500万-1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距今约三四万年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种族: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三种人成因: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逐步有了肤色、发色、面目特征的差别,形成今天所说的种族。女人和男人的权利:母系氏族社会: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以母系计算亲戚关系,妇

17、女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父系氏族:距今约亿万年前农业出现后,人类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人类的工具十分简陋,狩猎能力极为有限,居于洞穴之内,平均寿命很短。第十七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神奇的金字塔:古埃及是尼罗河孕育的成果。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金字塔是其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法老的陵墓,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约在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种姓”的国度:古印度文明始于印度河流域的青铜文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公

18、元前6世纪,古印度出现佛教,创立者是释迦牟尼,即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后来成为世界性宗教,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汉朝时传入中国,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第十八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1)西方文明的摇篮:小块平原形成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依赖海外贸易,地域狭小使希腊人经常海外殖民。罗马地处地中海亚平宁半岛,随着一系列征服扩张,形成囊括不列颠和环地中海的帝国。除基本保持希腊文明特点外,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2)“全希腊的学校”:雅典是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梭伦经过改革,在伯利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19、从而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3)追求“伟大”的罗马: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统一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的胜利、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内战的出现,使罗马形成了军事独裁统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共和国。第十九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1)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对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作用: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阿拉伯帝国:610年,穆罕默德开

20、始传播伊斯兰教,使其逐渐成为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建成了第一个阿拉伯国家。他病逝后,其继承者将阿拉伯国家扩张成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第二十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1)公爵与骑士的由来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由此产生西欧的封建制度,其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最大的封建诸侯;以下依次是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是拥有土地的职业武士。(2)欧洲的精神领袖:公元1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创始人是耶稣,教义核心是宣扬对人类的“博爱”。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成为欧洲的精神

21、领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城市“中世纪的花朵”:1112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最终获得自治权。(4)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对封建经济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成为自由的乐土,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第二十一课:古老帝国的悲剧(1)强盛的帝国:营建新都: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旧址营建了帝国的新都君士坦丁堡。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临终前,将帝国分为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2)可悲的衰亡:1453年,土耳其皇帝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千年帝国灭亡。(3)深刻的启示:继

22、承保存:东罗马帝国继承和保存了希腊罗马文明,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位置。/封闭和保守:无视西欧文明新因素,不屑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第二十三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地跨三洲的国家:亚历山大、西罗马、东罗马、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实际上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2)暴力冲撞:希波战争:(前492年前449年)希腊取得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等战役的胜利。亚历山大东征:国王亚历山大率军灭亡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的波斯帝国,直打到印度河流域。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出现了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科学家。影响:传播文化,扩

23、展文明;破坏、损失大。(3)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传播。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他是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回国后,口述成书名为马可波罗行纪又译东方见闻录,记述了东方的繁荣与富庶,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影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扩展。第二十四课:昔日的辉煌(1)最早的文字文明的产生: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苏美尔人创造,有语义符号和语音符号,是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由埃及人发明,属于真正的文字,后来发展为表意文字。(2)文学的基石:希腊文学:史诗:荷马史诗是不朽的文学作品、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悲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里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中东故事: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3)凝固的艺术:希腊的怕台农神庙,罗马的圆形竞技场、法国典型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