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40259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2021/5/181一、民族问题(西藏)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2、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个自治区)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核心)、团结、互助、和谐4、如何认识“藏独”问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独”分子的行为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也必将失败;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反对“藏独”,自觉维护国家统一2021/5/182二、三农问题1、党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1)1950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

2、地所有制(私有),到1952年冬,我国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2)19531956年,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公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镇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有),搞“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吃“大锅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的国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开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2、认识:我党十分重视农业、农村问题;我党能

3、够根据国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2021/5/183三、“左倾”错误1、表现和危害:(1)“大跃进”运动:1958年,农业“浮夸风”、工业全面大办钢铁。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快),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镇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搞“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吃“大锅饭”,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的,给党、国

4、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违背了中国国情。2、教训:经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021/5/184四、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1)内容: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开始:1978年,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开始。(3)意义: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重点:国有企业改革(2)开始: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按劳分配。(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5、,使城市经济得到极大发展。3、根本目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4、认识:改革是推到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从国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3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党关于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改革。2021/5/185五、对外开放1、提出: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经济特区。(一个春天)2、步骤:经济特区(1980年,典型:深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沿岸城市(龙头上海浦东新区20世纪90年代,龙尾重庆1992年)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点-线-面)3、对外开放格局:点线面相结合、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4、经济特区的“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

6、行特殊的优惠政策。5、发展(又一个春天):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判断是非(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6、意义: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资金;扩大了对外贸易,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7、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人才,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腾飞。2021/5/186六、祖国统一1、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2、一国两制:1981年首先由邓小平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一国”是(前提

7、)指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年盛世。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4、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其中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也可以用武力形式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5、香港失去的原因:清政府的(政治)

8、腐败、无能(经济、军事落后)。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是中华民族艰苦努力奋斗的结果。6、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出台。7、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分子的行为是分 裂祖国的行为,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也必然要失败;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美国支持“台独”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2021/5/187七、新中国外交1、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9、”方针;2、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法席位。(2)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 交;(3)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3、新世纪外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4、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5、认识:新中国一直以来都执行和平外交政策;我们要加强国与国之间 的友好关系,加强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021/5/188八、党的重要会议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革”结束;“两个凡是”的提出。(2)时间:1978年。(3)核心内容:把党和国家

10、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意义: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中共十三大:(1)时间:1982年(2)核心内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三步走战略”3、中共十五大:(1)时间:1997年(2)核心内容: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意义:形成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2021/5/189重要填图 1、抗美援朝形势图P102、经济特区示意图P55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P57 4、香港特别行政区图P93 5、澳门特别行政区图P936、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示意图P1082021/5/1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