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例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姓名:董香洁学校:武邑县圈头乡中学 课程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携手,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调查、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
2、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设计:重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难点:卢沟桥事变为什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前导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翻寻报刊等方式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资料。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教学资源:课本;Powerpo
3、int 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录像等);网上、报刊杂志上登载的侵华日军最新罪证;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特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课。 教学过程片号幻灯片主要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馈与对策1卢沟桥事变油画进入学习状态。课前播放气势雄浑的大刀进行曲。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2日本教科书图片教科书漫画图猜测,这本书的名字导语: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亚洲的经济发展“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解放饱受压迫的邻国和人民”,“为他们提供了独立的契机”。历
4、史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十五课3本课课题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齐读课文标题正是这些视死如归的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锦绣河山.让我先到今天的卢构桥去游一游4古迹一游 “卢沟晓月”图片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简介“卢沟桥”。过渡提问: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美?仅仅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引入“卢沟桥事变”。美丽的景色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但又产生疑问。5关于“七七事变”,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导语:历史的事实真是这样吗?你能用事实来推翻这一谬论吗?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6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华北形势示意图
5、动动脑: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观察、思考、交流、回答。1、 抽同学口答2、 导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历史的真相1、提醒学生可以同桌讨论2、学生回答不一定全面,教师要适当提示或暗示3、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肯定学生的正确看法。7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图观看图片。放映图片,简介。学生全神贯注观察。8“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图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害怕了吗?9角色扮演:你能和你的同伴合作设计一段卢沟桥上中、日两军的对话和动作并即兴表演吗?分小组合作讨论;即兴表演;自由回答问题。提问:你们从刚才台上同学的表演中看出日军和中国守军各自的态度如何?学生给同伴的精彩
6、表演以掌声鼓励。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历史。10看谁找得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多少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找出: “卢沟桥守军几乎全部战死桥头”、“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等归纳、补充、鼓励。学生积极性很高,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11“中国军队沿长城奔赴前线”图观看图片。放映图片,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但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失守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图。12“日军通过卢沟桥”图13口才展示教科书图片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导语:日军的行动真是防卫举动吗?是谁忍无
7、可忍”?!14“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图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了抗日前线15“淞沪会战”名词了解这一会战的名称。提醒学生对淞沪会战有一基本印象。淞泸会战后,日本又开始向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进犯从战事发展过渡引入“南京大屠杀”。16思维碰撞:“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访言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鼓励学生拿出证据反驳日本人的污蔑。学生爱国情感被充分调动,群情激昂。17对日审叛铁证如山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各种资料,分控诉日军的罪行。在思维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中,他们的学习更深刻。18“日军在南京举行入城式”图片观看图片、思
8、索。和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源,简介图片。学生对日军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认识更加真实与透彻。19“日军搜捕青壮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图片20“日军残杀俘虏”图片21“遭日军惨杀的男女尸体遍布南京的沟壑田野”图片22“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图片23“老人孩子未能幸免”图片24“幸存者说”录相25“南京遭屠城后的惨象”图片26“进行杀人竞赛的杀人狂”图片27“松井石根受审”图28“谷寿夫受审” 29“东史郎忏悔”图片30“南京各界和国际正义人士抗议日本否定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图片看图、思考、讨论、回答。提问:现在的日本政府有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有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道
9、歉?表现在哪里?那我们应该对此抱什么样的态度?(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烘托气氛)。提醒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但要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体现“民族精神”和“和平”两大主题。31“南京各界人士在纪念馆举办烛光祭奠活动”图片中国领导人与日本领导人会晤32“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二张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此事议论纷纷,发言阐述自己观点。适当点拨学生的观点,给予鼓励。导语:如果今天忘记历史的教训,明天将面临历史的灾难的这一话题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33史后说史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日本进行交往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参与注意引导:正义和平34动脑筋:有
10、一次,一个长期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中国女青年陪同一位40多岁的日本人去南京出差,离火车开车还有两个多小时,她建议是否是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看看,他同意了。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非常仔细认真地看了所有的文字、照片、实物,包括那累累白骨 1他们看到的场景发生在何时?那累累白骨本应该是多少鲜活的生命? 2这位日本人看到的他的同胞当年的暴行有哪些?这些暴行在南京持续了多长时间?这位日本人看完以后,沉默良久,中国人问他:有什么感想?他缓缓地说 3如果他是一位右翼分子,他会说什么?如果他不是,会怎么说?同桌交流适时引导可能不全满.但要给以肯定35八百壮士歌:“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11、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齐读悲壮的战歌八百壮士歌,受到鼓舞。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为下一课作铺垫。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掀起课堂最后一个高潮。36课外学史:了解日本侵略军还有哪些暴行? 让学生课后给远方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用自己的努力还历史的真相。课后可把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修订成册。教学后记 1、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2、具体分析:“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
12、传统历史教学的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意体现课堂的活力与创造力,注重师生的共知、共享和共进,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密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为同学们构建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历史再现”、“口才展示”、“动动脑”、“角色扮演”、“看谁找得快”、“史后说史”让同学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另外,教师还注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赵薇身披日本军旗的照片引起同学的深思。日本歪曲侵华史实、否定南京大屠杀和对我国钓鱼岛的企图又激起大家的愤怒。但教师不忘提醒学生区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态度,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体现“民族精神”和“世界和平”两个主题。努力将历史课堂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罪证等第一手资料,使学生明白历史就在身边。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进行“课外觅史”,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以南京中学生的身份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这些开放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社区等第二课堂,使历史课堂得到延伸和拓展,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要注意把握课堂的节奏、控制学生的情绪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