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 1.长度的测量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3.练习使用打点器 4.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5.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6.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3.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1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
2、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植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基本知识(一)常用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1控制变量法: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控制。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中,摆长、偏角和摆球质量的关系控制等等。2理想化方法: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选择了合适的内外接方法,一般就忽略电表的非理想性。3等效替代法:某些量不易测量,可以用较易测量的量替代,从而简化实验。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两球碰撞后
3、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在将整个平抛时间定为时间单位后,速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对水平位移的测量了。4模拟法:当实验情景不易创设或根本无法创设时,可以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等效的情景代替,尽管两个情景的本质可能根本不同。“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就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5微小量放大法:微小量不易测量,勉强测量误差也较大,实验时常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放大。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采用光路放大了金属丝的微小扭转;在观察玻璃瓶受力后的微小形变时,使液体沿细玻璃管上升来放大瓶内液面的上升。(二)常见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1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模块基本物理量测量仪器力学长度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时间秒表
4、(停表)、打点计时器质量(力)天平(弹簧秤)电学电阻(粗测)欧姆表、电阻箱电流(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热学温度温度计2常见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模块待测物理量基本测量方法力学速度利用纸带,;利用平抛,加速度利用纸带,逐差法;利用单摆功根据转化为测量m、v电学电阻(精确测量)根据转化为测量U、I(伏安法);电阻箱(半偏、替代)电功率根据P=UI转化为测量U、I电源电动势根据EUIr转化为测量U、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或运用图像处理(三)常用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为了减
5、小由于实验数据而引起的偶然误差,常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实验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所有实验必须采取的办法,也是做实验应具有的基本思想。2积累法。一些小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以累积起来测量,以减小误差。“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不是测量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而是测量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四)有关误差分析的问题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要熟练掌握常见实验的误差情况及分析方法。二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物理考试说明
6、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其中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问题,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另外像弹簧秤、欧姆表的读数问题也时有涉及,应为本专题的复习重点。凡涉及需要估读的仪器应当解决好:怎样估读、估读到哪一位数等问题,这是本专题的难点所在。(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
7、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上的电表;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应选择适当的档位,使欧姆表的示数在电表的中值附近。2关于精度问题:所选用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测量读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应在使用前了解仪器的精度,即看清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其中螺旋测微器和秒表的最小分度是一定的。但游标卡尺上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弹簧秤和温度计刻线的最小分度,都因具体的仪器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则会因所选择的档位不同而造成最小分度值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这些仪器的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所选的档位。3
8、使用注意事项:一般不同的仪器在使用中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天平在进行测量前应先调平衡。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要求为46V的交流电源。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每次换档后要重新调零,被测电阻要与电路断开,使用完毕要将选择开关转至交流电压最高档或“OFF”档。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和定值电阻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允许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分压为零的位置。电阻箱开始应处于阻值最大状态,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时,不能由大到小发生突变,以免因为阻值过小而烧坏电阻箱。(二)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1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
9、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档;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
10、03A档、电压表03V档等,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2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主尺(最小分度为1mm),和游标尺两部分组成。按照游标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三种:(a)10分游标,其精度为0.1mm;(b)20分游标,其精度为0.05mm;(c)50分游标,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L1,再看游标尺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L2,则总的读数为:L1+ L2。机械秒
11、表的读数: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s。因为机械表采用的齿轮传动,指针不可能停留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读出比0.1 s更短的时间。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是分针,表针走一周是15 min,每小格为0.5 min。秒表的读数方法是: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电阻箱: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读数方法是:各旋扭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用电阻箱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数值。1、长度的测量例题1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最小分度是1mm,则图中三个卡尺的读数为:甲图中的游标是10分度,则读数为 mm;
12、乙图中的游标是20分度,则读数为 mm;丙图中的游标是50分度,则读数为 mm。乙甲丙 答案:29.8,10.70,8.30。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中甲为 mm;乙为 mm,丙为 mm。乙丙甲 答案:0.900,8.600,8.480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 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 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 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秤两个,
13、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
14、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与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例题 1在本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
15、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答案:ACDAF1F2FFO 2某小组做本实验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是F1与F2合力的真实值,_是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_和_。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_。 答案: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做本实验时,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张,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
16、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指出错在哪里? 在(1)中是_。 在(2)中是_。 在(3)中是_。 答案:(1)两绳拉力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和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绳的结点拉到O点”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
17、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
18、(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法:即先根据v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
19、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
20、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例题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如图所示,A是_,B是_,C是_,D是_,E是_,F是_。 答案:交流,4至6V,线圈,振动片,限位孔,振针,永磁体,接线柱。ABCDEFOABCDEFcms12.804.40s25.95s37.57s49.10s510.71s6 2如图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 (1)为了验证小
21、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s2-s1s3-s2s4-s3s5-s4s6-s5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位移在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m/s2。 (3)根据an-3=,可求出 a1=_m/s2,a2=_m/s2,a3=_m/s2, 所以,=_m/s2。 答案:(1)1.60,1.55,1.62,1.53,1.61,1.58,0.05,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在误差允许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1.58;(3)1.59,1.57,1.59,1.58。 3在研究匀
22、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1)根据_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则cm7.0017.5031.5049.00ABCDE vA=_m/s,vB=_m/s,vC=_m/s, vD=_m/s,vE=_m/s。t/s0.10.20.30.406080100120140160v/cms-1 (2)在如图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 答案:(1)vn=,0.53,0.88,1.23,1.58,1.93;(2)3.50m
23、/s2,0.53m/s,开始计时小车的速度,即vA。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
24、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和砂的质量m和m记录下来。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
25、总重力(M+m)g,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注意事项 1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 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
26、均匀的,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作图时应该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如遇个别特别偏离的点可舍去。例题 1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某学生将实验装置按如图安装,而后就接通源开始做实验,他有三个明显的错误:(1)_;(2)_;(3)_。 答案:(1)没有平衡摩擦力;(2)不应挂钩码,应挂装有砂子的小桶;(3)细线太长悬挂物离地面太近。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图线,发现
27、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小车质量较大 答案:C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实验原理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
28、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实验器材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白纸,图钉,小球,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
29、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都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
30、v0t和y=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保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2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速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例题 1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
31、原点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答案:BC 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用、g表示),其值是_(取g=9.8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是_。 答案:2,0.70m/s,0.875m/s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mgh=
32、mv2,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vn=,或由vn=算出,如图所示。ONSnSn+1dn-1dn+1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缍,纸带,米尺。实验步骤 1按如图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4
33、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 6应用公式vn=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1、v2、v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n和动能的增加量mvn2,进行比较。注意项事 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 3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例题 1本实验中,除铁架台、铁夹、学生电源、纸带和重物外,还需选用下述仪器中的哪
34、几种? A秒表 B刻度尺 C天平 D打点计时器 答案:BD01ABCD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到运动C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J。(取3位有效数字) 答案:7.62,7.57OABCD125.0195.0280.5381
35、.5E498.00(mm) 3在本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位置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以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计数点)。根据纸带求: (1)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2)若重锤质量为mkg,则重锤从起始下落至B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多少? (3)重锤下落到B时,动能为多大? (4)从(2)、(3)的数据可得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9.69m/s2;(2)|Ep|=1.95mJ;(3)Ek=1.89mJ;(4)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重力势能
36、的减少等于其动能的增加,机械能守恒。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空气阻力、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阻力)的作用。7、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目的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实验原理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
37、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实验器材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38、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O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 10分别算出m1与m1+m2的值,看m1与m1+m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注意事项 1应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39、 2要调节好实验装置,使固定在桌边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小支柱与槽口间距离使其等于小球直径,而且两球相碰时处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每次入射小球从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可在斜槽上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使小球靠着挡板,然后释放小球。 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例题 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_相同,所以我们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可以用_作为时间单位,那么,平抛小球的_在数值上等于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答案:飞行时间,飞行时间,水平位移。2如图所示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
40、m1_m2。(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如何调整斜槽?(3)之后的实验步骤为:A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B确定重锤对应点O。C不放球2,让球1从斜槽滑下,确定它落地点位置P。D把球2放在立柱上,让球1从斜槽滑下,与球2正碰后,确定球1和球2落地点位置M和N。E用刻度尺量OM、OP、ON的长度。F看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上述步骤有几步不完善或有错误,请指出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 答案:(1) (2)其末端切线水平 (3)D选项中,球1应从与C项相同高度滑下;P、M、N点应该是多次实验落地点的平均位置。F项中,应看是否相等。3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
41、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
42、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答案:(1)65.7;(2)ABD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T=2,由此可得g=。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秒表。实验步骤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米尺测出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或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5),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