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52749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 ,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太子:指唐高宗李治。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穑

2、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 (1)C(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

3、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C;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

4、;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

5、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见他乘船,就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6、”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 _ 尔辈不能究物理 _阅十余岁 _ 不亦颠乎_(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

7、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

8、今【注释】遽(j):立即。 契:用刀雕刻。【答案】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2)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3)C(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9、圮”是“倒塌”;“物理”是古今异义词,“事物的道理、规律”的意思。(2)句中的“是(这)、木杮(指木片)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开)”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误)、求(寻找)”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从文章内容看,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由此可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据此,选项

10、C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C。(4)本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而“刻舟求剑”故事中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剑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

11、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

12、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13、,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链接材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

14、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3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策勋十二转_赏赐百千强_对镜帖花

15、黄_出郭相扶将_(2)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1)记;有余;外城;同贴 (2)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3)扑朔迷离(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

16、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傍(b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

17、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记;有余;外城;同贴。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

18、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扑朔迷离。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19、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4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20、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_轻吾射_笑而遣之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翁曰:“无他,但手熟尔。”(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后,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B.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21、做射箭和酌油等事皆可由手熟练就高超的技艺,而不仅止写射箭。C.本文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方法完全相同,都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法。D.“笑而遣之”既可理解为陈尧咨对卖油的的油技术表示赞许,也可理解为他有点尴尬。【答案】 (1)自夸;轻视;打发(2)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卖油的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3)C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轻”:动词,轻视。遣:打

22、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自矜”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无他”:没有别的奥妙。“尔”通“耳”,罢了。 (3)本文描写陈尧咨用了语言、神态;描写卖油翁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没有外貌和心理描写。故选C。 故答案为:自夸;轻视;打发;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

23、点头。卖油的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24、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

25、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加下划线字。 尝:_ 唯:_(2)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树长在马路边却有这么多小孩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B.树长在马路边却结了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受了李家的苦。C.树在说边上有很多儿子,这一定是李子很苦。D.树长在路边却结了这么果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3)有人说这个七岁小儿王戎真是个气度非凡、淡定又聪慧的孩子,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6、。 【答案】 (1)曾经;只有(2)D(3)是的,首先他很淡定,别的孩子争着摘果子他不去,其次他也很聪明,能从路边果子没人摘,得出果子不好吃的结论. 【解析】【分析】(1)“尝”,古今异义,今义为“品尝”,古义为“曾经”;“唯”,本义即为“只有”。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重点词语有:“道”的意思马路;“子”的意思是果实,果子,李子;“苦”的意思是苦涩;“李”的意思是李子。故选D。 (3)本题答题时,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即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写出王戎的气度非凡、淡定;“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写出王戎的聪慧。回答时,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写出理由。 故答案为:

27、曾经;只有; B 是的,首先他很淡定,别的孩子争着摘果子他不去,其次他也很聪明,能从路边果子没人摘,得出果子不好吃的结论.【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要正确理解。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分析,阐述时要表明观点,要说理由。【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

28、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6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 , 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

29、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 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得异石(_)明年至黄州(_)求砚不复得(_)(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

30、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甚喜,以付迨、过。(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奇异;第二年;寻找(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4)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

31、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相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明年”:第二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译为: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

32、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当然,也可答不相同。理由可从苏轼认为“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而刘禹锡是以“德”为重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奇异;第二年;寻找;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

33、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相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令苏轼遗憾,但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以“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34、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翻译】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

35、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7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36、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

37、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B.中通/外直C.陶后鲜/有闻D.荷花/为雨所洗(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蕃:多)B.亭亭净植(植:种植)C.宜乎众矣(宜:应当)D.少时 , 雨过天晴(少时:不久)(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8、(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5)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 【答案】 (1)C(2)B(3)C(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解析】【分析】(1)C项“陶后鲜/有闻”,应该在主语和谓语部分断开,正确地应该是“陶后/鲜有闻”。故选C。 (2)B 项“植”的主要意义,名词有“户植,木柱,支柱、根本,植物、草木”;形容词有“直,与横、曲、歪斜相对;刚强”;动词有“种植、栽种”

39、。在本句中是“笔直、竖立”的意思。故选B。 (3)C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观”是多义词,在这个语境中是“观赏、观看”的意思,不能翻译成“看望”;“亵玩”指“轻慢地玩弄”,原题把 “亵玩”翻译为“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理解错误。故选C。 (4)“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从句式上,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于湖边亭中”放在动词“观荷”前面;“偕”是关键词,翻译为“偕同、一起”;句子主语省略,翻译时补充主语“我”。所以这个划线句翻译为:(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莲,花之君子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都是判断句,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中的暗喻,比喻词是“是、为”。“

40、君子”的品格是坚贞不屈,“仙子”的特点是清新脱俗、清爽美丽,所以把甲文莲花比作“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乙文把莲花比作“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故答案为: C; B; C; (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41、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注意在翻译的基础上,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提炼作答。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

42、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

43、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顾爱莲说)【乙】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间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之心。予新授一名曰

44、“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间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间而己不,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 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45、 厄 为 当 然。(2)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易_A容易 B改变素_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丹之爱,宜平众矣。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品质的理解。 【答案】 (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B;B(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解析】【分析】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是否弄懂该句的大意,是否能根据句式、词性、语感将句子断开,考查的知识点多样,需要考生加以重视。句意是:老天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是根本。据此断句为: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