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阳光体育让学校体育重见“阳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合肥六小 徐利关键词:阳光体育健康体质学校体育摘要:“阳光体育”的提出,旨在提高全国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培养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的开展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其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会体育为依托、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体、以家庭健身为辅助手段的特征。1、引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2007年4月,“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
2、动,其目的就是借助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进而吸引青少年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提高自身体质。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调查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几年来,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设置体育课程以及怎样将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运动有机整合起来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2、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体育课程合肥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设项目,像师范附小的乒乓球;南小的游泳、乒乓球等等。这些学校在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为合肥市小学学校体育这一块做出了榜样。小学体育应注意分层教
3、学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这个年龄段得小孩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体育课都是一刀切,那么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有些东西显得太简单,没有挑战力,而降低学习兴趣。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则觉得太难,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而小学体育课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对那些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要提高要求。像南小、师范附小一样组建一些运动队,让他们在业余的时间进行训练,然后带领他们参加比赛。这些学校的特设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做法就很好,他们根据自己学校的特长开设校本体育课程。组建运动队,利用运动队的表现带动全校师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以兴趣为抓手,培养
4、学生锻炼习惯我个人看法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体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喜欢上了一个项目,那他就会自己去要求学习。在我做羽毛球培训的几年时间里,我就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在我教的小孩中,有的是自己真的喜欢打羽毛球,还有的是被家长“绑架”来学的。这两种小孩在一起学,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接受能力都有很明显的差别。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一样。所以说小学体育课程安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按学生兴趣分班教学比较好。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激情,老师教起来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有机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共促阳光体育发展阳光体育运动
5、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活动。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工作中心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精神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可见,作为阳光体育运动最佳执行者的体育教师,对重要文件的学习还很不够。各级各类学校组建一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小组,并能够层层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形成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体制,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由学校、体育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事情,需要各方面都积极主动贡献资源,形成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合力。要整合好社会家庭学校三个
6、层面,形成校长社会力量家长教师为抓手组建的强有力推进机构,各方互助互动、共生共享。这样才能形成阳光体育运动整体推进的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下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抓得再狠一些,做得再实一些,在未来的时间里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2。、学校落实阳光体育精神,确保体育重见“阳光”开足、开齐体育课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
7、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3就目前情况看,合肥市初中、小学体育课时离文件规定还有差别。小学12年级开足4节体育课、初中开足三节体育课的学校不多。所以说要保证阳光体育落到实处,首先体育课时要得到充分保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的情况。所以,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技能、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和激发学生乐学、乐练的热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锻炼的兴趣。保证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王宏江老师在四川省做了一个调查,四川省中小学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均值为29.232.8分钟,符合
8、国家要求。但各小学具体执行情况是最低课间活动时间为20分钟,最高为60分钟,集中的数据是活动时间为2140分钟;而中学离散情况严重,33的学校只活动1020分钟,45.5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2140分钟4。我们合肥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拿我们校区和四十二中中铁校区来说,我们有一个标准的400米田径场,但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也只有25分钟左右,也没达到四川省大课间活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的均值,像一些市区内的学校,场地面积小,活动场所狭窄,大课间活动时间可能更少了。要大力加强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工作,有运动队的学校可能课余训练能够得到保证,但这只是面向少部分学生,所以我们要加大课外活动的普及推广。以
9、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所带来的“阳光”。发挥比赛的杠杆效应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成就感,比赛的形式不拘,可以是大型的全校运动会,也可以是小范围的班级或年级比赛。比赛的内容可以是综合的运动会,也可以是单项的比赛。比赛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激情、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那些体育之星、体育标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整个校园都成为体育运动的乐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旨在提高全国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开渠道,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从而切实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基于以上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将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其运动机制应形成以社会体育为依托、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体、以家庭健身为辅助段的特征。从而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20062. 陈雁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05-244. 王宏江,张五平.四川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开展现状与达标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