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育人摘要:当今社会不仅是高科技较量的年代,也是国民素质较量的年代,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新世纪国民的素质。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重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
2、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应该结合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特点,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往往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的合理方法或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等,其结果往往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同的思想行为、个人爱好、意志品质等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往往
3、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
4、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
5、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二、严格的体育教学管理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重要保证。1、体育课一般是在户外进行,这就要求有严格的纪律。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场地器材,提前十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6、。学生应提前五分钟到达运动场,在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委员整队,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下课时要集合,由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后宣布下课,方能解散,课中要专心听教师讲解,细心看动作示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队形、顺序、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重复次数与组数进行练习。这些常规措施,对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课堂组织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严密的组织教学工作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各方面都要考虑得很周到,这也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善于掌握队列、队形的调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一切整整有条,以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
7、律,集体协同动作的技能和习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备,以加强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培养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带动其他同学参与体育,让积极分子们当小老师,提倡同学间相互帮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组织纪律性、团结友爱和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
8、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规范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
9、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集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
10、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对抗与竞赛训练法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
11、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为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表率示范法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
12、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
13、格和品质。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坚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与实现强国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