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阅读理解高分“密钥”葛文山得阅读者,得天下。在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阅读训练是重中之重,其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复习的成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中学英语教学应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二,阅读理解是各地高考英语试卷的重头戏,分值权重大,区分度大,往往是整张高考试卷得分的“分水岭”。其三,阅读理解能力跟完形填空、作文等题型有很大的相关性,阅读理解题目做的好,其他题型的得分也会高。然而,令许多老师和考生感到困惑的是,较长时间和主要精力的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高产出”。就此,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共
2、商之。一、找到阅读理解的“开瓶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世界如同一瓶进口红酒,要品尝到它醇馥幽郁的味道,最起码需要一个开瓶器:阅读词汇量。阅读词汇和听力词汇属于输入词汇,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口语和写作词汇才是。什么是阅读词汇量?就是阅读理解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但是其中有许多单词只需要混个“眼熟”即可,只要学生看到它们的“整体形状”,就知道中文意思就行,没有必要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搭配和用法。能认识5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5个单词更有价值。研究表明,阅读词汇量是影响理解的最大因素。生词比率超过5%的文章会影响阅读理解。这个数据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高中生词汇的起步价是3,000个词族 (word f
3、amilies) 或者5,000个单词的词汇量。这是因为这些词汇量能覆盖任何语言材料的90-95%的单词。低于这个水平线,任何阅读策略或技巧都是效果不佳的。这是一个“门槛”,是阅读理解的一个转折点。有统计发现,从3,000个单词的词汇量到10,000个单词的词汇量之间,读者每增加1,000个单词的词汇量,理解率大约增长7个百分点。没有一定的“阅读词汇量”,学生就不具备接触真实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词汇量,才能把控制注意从字词辨认等基本技巧上转移到抽象概念形成等高级技巧上,才能利用背景知识和必要的上下文引线来实现意思构建。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由于生词过多,而在高考阅读理解中频
4、频失分。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呢?我建议,在复习中,可使用“拉网”式方法,引导学生在主观上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考试说明上附录的词汇从头到尾过滤一遍,用“”、“”、“”三种符号标记每一个单词,并针对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表示:OK,即已掌握的熟词,无须再多花时间;表示:半熟词,需加强记忆,把听读消极词汇转为积极词汇;表示:尚未掌握,需要重点突击记忆。二、把好阅读训练的“入口关”两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课文像是修剪过的“盆景”。它要考虑到循序渐进、词汇量、语言点的复现率和话题的趣味性等教学因素,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要对选中的文章进行调整处理。例如,为控制生词量,编
5、者或把生词删除,或用熟悉、常见的词语替换;遇到非正式的表达,编者要进行改写,使之正式和规范;长句和复杂句也要被分割,改成简单句。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材料直接从英文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中精选,稍作修改,原汁原味。好比“野花野草”。此外,高考阅读理解中的文章大多是说明文和议论文,趣味性不大,句子的平均长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课文,语言结构趋于复杂,出现长句、特长句。长句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从句,而且夹杂多种语法现象,如插入语、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双重否定句等。实践证明,句子长度和句子结构复杂程度是影响考生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高考阅读材料的改编幅度较小,基本上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
6、格: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再加上文化含量加大,都会使文章的风格趋于地道,读起来感到“文”、“涩”,考生常常要反复回读几次,才能读懂。下面让我们不妨看一看2005年高考英语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体会一下它的语言特色。Howeverobviousthese facts may appear at first glance, they are not actually so obvious as they seem except when wetake special painsto think
7、 about the subject. Symbolsand the things they stand for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yet we all have a way of feeling as if, and sometimes acting as if, there were necessaryconnections. For example there are people who feel that foreign languages areunreasonableby nature; foreigners have such fun
8、ny names for things, and why cant they call things by their right names? This feelingexhibitsitself most strangely in those English and American tourists who seem to believe that they can make the natives of any country understand English if they shout loud enough. Like the little boy who is reporte
9、d to have said: “Pigs are called pigs because they are such dirty animals.” They feel that the symbol isinherently(内在地)connected in some way with the things symbolized.本段阅读材料论说的话题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全文约有160个英文单词,却只有5个句子,句子的平均长度达32个词,而一般英文报纸中文章的句子的平均长度为20个词左右。一篇文章的易度性(readability)是以词和句子的平均长度来衡量的,越短越容易读懂。这篇阅读材
10、料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以第句为例,其句子长度为29个单词,包括1个并列句、1个定语从句、1 个方式状语从句和1个插入语。输入决定输出。在准备限时阅读材料时,英语教师务必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多选择一些“有嚼劲”的文章,让学生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多积累一些处理真实语言的经验。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近五年各地高考试卷的C、D、E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少部分阅读理解题;近三年各地区模拟试卷中的部分好文章;从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等杂志或网络上摘选;坚决抵制误导学生做题思维的劣质阅读理解题。三、练出做题“高分状态”阅读能力,或者叫阅读水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
11、即阅读速度和理解的精确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并达到较高的理解精确度,是我们进行阅读训练的最终、最主要的目的之一。1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精确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整体规划、阶段侧重,解决好阅读速度和理解精确度之间的矛盾。在第一阶段,可降低读速要求,追求较高的理解精确度,适当穿插一些词汇知识、复杂的语法结构、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侧重为第二阶段打牢阅读基础;第二阶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基础之后,提高读速要求,同时也要保证不低于75%的阅读理解精确度;第三阶段,齐抓读速和理解精确度,有了第一、第二阶段的铺垫,完成这个第三阶段的任务就会水到渠成,相对容易的多了。2培养学生处理冗余信息、快速捕捉有效
12、信息的能力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语篇加长,信息量也随之增多,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冗余无效的信息。因此,在阅读训练时,要讲究传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善于捕捉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不要在与题无关的字句和段落上纠缠不放。第一,利用好文中的“信号词”,调整阅读速度,提高解题效率。一般讲来,“信号词”有以下几种:预示前后内容相同或相似,或者相互补充说明的信号词,如:and, in addition, besides, whats more, for example, etc.如遇到此类词可适当加快速度,或可借以推测生词的词义;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常有助于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基调;代词I, w
13、e, my, our,转折词but, however, yet和情态动词must, should, ought to,以及连词although, though,等,其后所述内容与刚提到的相反或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遇到此类信号词时,要放慢速度,因为其附近的信息往往时命题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和线索。第二,养成“成组阅读” 的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主要有:声音化,喜欢在阅读的同时,在自己的大脑中发出读音,嘴唇微动,甚至发出轻微的读声;伴随动作;划线法;翻译法,等。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成组阅读”(phrase re
14、ading)的习惯,使学生知道阅读理解的单位应是“义群”,而不是单个词。3处理好阅读材料和题目先看谁后看谁的顺序问题就阅读理解而言,一般不外乎于这两种阅读顺序: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题目,再查阅文章解答题目。这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方式。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是速度慢,考生不能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的内容,缺乏主观能动性。QPQ先将题目过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可用来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对主旨性和推断性的问题显得效果不明显。是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也无谁优谁劣之分。但是有针对性地、有选择
15、性地看文章肯定比漫无目的地看文章的效率要高得多。4培养学生进行大阅读量、长时间阅读的信心和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在选材方面,要尽量选用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素材,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在训练方式方面,力求多种多样,避免僵化,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常见的形式有:掠读、检索读、速读、泛读、集体训练、自我阅读,单篇文章快读和多篇文章快读等多种方式,各有侧重;善于接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心态,以便及时调整训练策略。例如,当部分学生多次出现回读现象,或总体平均分低于75分时,这就表明,阅读材料的难度高于学生的当前阅读能力,应降低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培养学生进行大阅读量、长时间阅读的信心和毅力。种种现象表明,许多学生习惯于平时的5-8分钟的单篇阅读理解,而当面对总字数达几千字,历时35分钟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时,每年都有不少考生表现出烦躁不安、无信心和毅力进行长时间阅读的心理障碍。故而,在高考前夕,有必要组织学生在35分钟内阅读与高考的难度、阅读量相当的材料或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其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