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怕写作文,怕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就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分项要求来看,在“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对作文的构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新颖”,又要“巧妙”。 下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作文结构谋篇的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题: 例文 感受中学生活 高三进行曲 高三了
2、,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
3、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点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4、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
5、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 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
6、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
7、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 纵身入水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
8、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
9、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个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
10、,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三、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 机遇是什么? 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 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 为什么要抓
11、住机遇? 抓不住机遇会怎样?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下面来看一篇作文: 坚忍我追求的品格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坚忍的人;但坚忍,确实是我追求的品格。 幼时,读小说牛氓的连环画,主人公亚瑟的坚忍就让我激动不已。亚瑟流亡年,经受了饥饿、苦役、毒打和种种凌辱,以致浑身伤残,面目全非,但他献身意大利的独立和解放,抗击教会,决不退缩,最后慷慨就义,悲壮之极。我国古代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传说,以及在“文革”中几落几起的伟人邓小平,也让我深深感动。我觉得,他们的最可贵之处,显然也是坚忍。这种坚忍,意味着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意味着
12、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忍,是钢铁意志与忍性战斗精神的结晶。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我们难以回避失败,但我们不能不追求坚忍。 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山里娃”,在我们这里,挑一担水要爬两道坡,下一条沟,但在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干了。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岖山路十几里,但从来没有迟到过。考上县高中后,我每半个月回家拿一次干粮咸菜,凭着这样的“低消费”苦赘了三年。为了挣点“外块”,我下煤窑推过“煤斗车”,到车站当过装卸工。作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饱尝了岁月艰辛,也锤炼了我的坚忍。真的!在我们这里,为了生活,坚忍是你的必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就必须坚忍。坚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劳而无怨无悔,遇到困难不
13、消极悲观。坚忍,也培养了我轻易不服输的性格,并使我最终怀着稳操胜券的决心走进今天的考场。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已经有多么坚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坚忍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坚忍,只是生活压力下自然的锻造,远远不是奉献社会的自觉追求。作为一名岁的男子汉,我最欣赏的是那身漂亮的“国防绿”。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还是军校。军校,将像一个红色的摇篮哺育我成长;军校,将像一个火热的熔炉给我淬火加钢;军校,将在我心头树起理想的旗帜,让我掌握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过硬本领。这一切,也必然将我锻造得更为坚忍。请祖国放心,今后,我有信心以更自觉的追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当然,如果我
14、失败了,我也绝不气馁;回到我的家乡,我同样会用大山给我的坚忍,开始新的追求 这篇临场作文在首段明确观点后,是这样展开思路的:第二段在列举事例后回答了“坚忍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三段在记叙了自身的经历后,回答了“具备了坚忍品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第四段通过设想,回答了“怎样才能培养出坚忍品质”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说现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像上文,“问”在暗处,“答”有明处,行文自然流畅。高考作文如何谋篇布局作文的谋篇布局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能够吸引人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
15、、妙安排,关键的是在“巧妙”上做文章。巧妙不是离奇古怪,也不是异想天开、无中生有不算巧妙,真正的巧妙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真正体验、深切感悟,来源于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或浓缩,来源于人人心中都有但个个笔下却无的独特和新颖。考场上常用的巧妙谋篇布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标题串连法所谓“小标题串连”,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用这几个点来作小标题,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一篇我的“蒋光头”班主任的文章,写我们由畏惧老师到领教老师的严厉,再到喜欢老师,文章以小标题“威慑:山雨欲来风满楼”领起老师上任前“示威”而让学生畏惧的场景;以小标题“领教:乱
16、石穿空,惊涛拍岸”领起自己上课迟到受惩的场景;而以小标题“友好:两山排闼送青来”来领起班会课上老师友好可爱、师生和悦的场景。这样的小标题串连,既交代了故事场景的特点,又使文章散发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显示了文章的清晰之美。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二是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很有代表性的三个点,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
17、到领略到我的“蒋光头”班主任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所以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二、日记缀连法日记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练笔形式。它用之于考场作文的谋篇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如以“考题”为话题作文,一学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文章写的是“我”这个差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很多考题未做对而引起的一连串“麻烦”。三则日记分别写的是“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这些有关天气的词语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的心情。这篇文章因布局巧妙、感情
18、真挚而获得了高分。三、散点并列法散点式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铺排,每个点都有一个精美的句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散点式”习作最突出的优点是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用散点式布局往往能出奇制胜。如冯骥才的大度读人是这样写的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
19、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全文概括叙述了五种人的恶劣行为,然后分别深入品读这五种言行,文章就显得内涵丰富而又新颖别致。四、镜头组接法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的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镜头式是考场作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布局方法。如一篇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的文章就是以镜头式布局的。作者用“小树”、“小蚕”、“小故事”、“小
20、风车”串起全文,文中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吓得要死的小蚕,写奶奶给我讲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小故事,写舅舅给我做的漂亮的小风车。用一组典型的镜头再现了我金色的童年,流露了作者对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的深深依恋。再如一篇中学生活的节奏选择中学生活的几个典型画面:“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不再孤寂”“闪光的珍珠”“朋友啊,请你干一杯”“青春曲”,反映了精彩纷呈的中学生活,最后以“我们将回到这里”作结,既表达了同窗之间的友爱之情,又讴歌了学生朝气蓬勃的光辉群像。五、步步紧逼法所谓步步紧逼,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
21、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机遇是什么?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要抓住机遇?抓不住机遇会怎样?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如高考满分作文坚忍我追求的品格在首段明确观点“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坚忍的人;但坚忍,确实是我追求的品格
22、”后,是这样展开思路的:第二段在列举事例后回答了“坚忍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三段在记叙了自身的经历后,回答了“具备了坚忍品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第四段通过设想,回答了“怎样才能培养出坚忍品质”这一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说现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而应“问”在暗处,“答”有明处,这样才能行文自然流畅。六、妙设波澜法比如我们熟悉的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苏比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六次惹是生非,故意犯罪,结果皆未得逞,后来他在宗教力量感化下,准备悬崖勒马,改邪归正,读者在这时也许屏住呼吸,抱以新的
23、希望,可就在这时,苏比被捕了。故事波澜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地突出了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的社会现实,使读者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巧”。 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样,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角度显得巧妙,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二是要“奇”。 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
24、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在紧要处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书法家一文: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结局出人意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这样的结局使高局长形象跃然纸上,深化了主题思想。 三是要“曲”。不仅要在结
25、尾处下功夫,在设计情节上要处处留意,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增添作品的魁力,给读者以惊异感。比如水果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宁可被歹徒掰断手指也决不松手放掉钱袋子。民警打开那个包着钞票的塑料袋,结果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作品接下来叙述道: 民警迷惑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
26、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人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站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响响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你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27、,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孩子,你尝尝”文章在千字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的炽烈、纯真而博大。使用以上几种谋篇布局方法,定能让你的文章结构新巧意蕴无边,为你在考场上赢得高分。就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分项要求来看,在“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
28、目标,对作文的构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新颖”,又要“巧妙”。下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作文结构谋篇的方法。一、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题:例文感受中学生活高三进行曲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紧张:生活的主旋律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
29、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牢骚:生活的小夜曲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30、“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希望:生活的狂想曲“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
31、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
32、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
33、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二、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比如下面这篇文章:纵身入水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
34、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
35、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
36、,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个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三、追问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
37、“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机遇是什么?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要抓住机遇?抓不住机遇会怎样?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下面来看一篇作文:坚忍我追求的品格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坚忍的人;但坚忍,确实是我追求的品格。幼时,读小说牛氓的连环画,主人公亚瑟的坚忍就让我激动不已。亚瑟流亡年,经受了饥饿、苦役、毒打和种种凌辱,以致浑身伤残,面目全非,但他献身意
38、大利的独立和解放,抗击教会,决不退缩,最后慷慨就义,悲壮之极。我国古代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传说,以及在“文革”中几落几起的伟人邓小平,也让我深深感动。我觉得,他们的最可贵之处,显然也是坚忍。这种坚忍,意味着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意味着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忍,是钢铁意志与忍性战斗精神的结晶。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我们难以回避失败,但我们不能不追求坚忍。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山里娃”,在我们这里,挑一担水要爬两道坡,下一条沟,但在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干了。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岖山路十几里,但从来没有迟到过。考上县高中后,我每半个月回家拿一次干粮咸菜,凭着这样的“低消费”苦赘了三年。为了挣
39、点“外块”,我下煤窑推过“煤斗车”,到车站当过装卸工。作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饱尝了岁月艰辛,也锤炼了我的坚忍。真的!在我们这里,为了生活,坚忍是你的必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就必须坚忍。坚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劳而无怨无悔,遇到困难不消极悲观。坚忍,也培养了我轻易不服输的性格,并使我最终怀着稳操胜券的决心走进今天的考场。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已经有多么坚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坚忍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坚忍,只是生活压力下自然的锻造,远远不是奉献社会的自觉追求。作为一名岁的男子汉,我最欣赏的是那身漂亮的“国防绿”。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还是军校。军校,将像一个红色
40、的摇篮哺育我成长;军校,将像一个火热的熔炉给我淬火加钢;军校,将在我心头树起理想的旗帜,让我掌握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过硬本领。这一切,也必然将我锻造得更为坚忍。请祖国放心,今后,我有信心以更自觉的追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当然,如果我失败了,我也绝不气馁;回到我的家乡,我同样会用大山给我的坚忍,开始新的追求这篇临场作文在首段明确观点后,是这样展开思路的:第二段在列举事例后回答了“坚忍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三段在记叙了自身的经历后,回答了“具备了坚忍品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第四段通过设想,回答了“怎样才能培养出坚忍品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说现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像上文,“问”在暗处,“答”有明处,行文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