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522618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7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5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汇报材料(通用 5 篇)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1 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乡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进展情况制定出台了 XX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211 号),起草了XX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 年),调整成立了 XX 市委乡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

2、。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 SS 薯都 D 品有限公司、DD 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FF 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FF 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

3、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有 6346 家,培育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示范社 62 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 230 家;家庭农场 333 家,其中:家庭农场 111 家、家庭农场 222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AA 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 112 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农场 32 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 243 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9 个、国家地理标

4、志证明商标 14 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乡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乡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 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 8000 多个、公厕 2000 多座。二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乡村路”255 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 3.7 万农

5、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乡村集中供水率 82%和自来水普及率 77%。三是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4.4%。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造喷灌圈 16 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 34.5%,村庄绿化覆盖率 26.3%。(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

6、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 8 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 7 个、市级文明村镇 74 个,镇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乡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7、。深化乡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 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8、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乡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 1321 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乡村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 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

9、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FF 自治区乡村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7.7 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乡村牧区人才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 170 人、职业农民 4648 人,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

10、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镇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 70 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 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 11.2 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乡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乡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

11、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 1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 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农业项目少,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镇、察右后镇、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

12、,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农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区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乡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查村空

13、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乡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

14、发展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进乡村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乡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乡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乡村产

15、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乡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

16、划,要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先行。以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

17、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农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

18、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到 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 300 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低于 120 平方米。(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

19、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乡村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0、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 2020 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 95%。(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

21、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镇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乡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2 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

22、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

23、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

24、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

25、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3 村基本情况。全村辖 1 个自然村 3 个村民小组,共有 187户 899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 14 户 32 人,目前已脱贫 6 户 19 人,剩余贫困户 8 户 13 人。耕地面积 545 亩,林坡面积 106 亩。村三委班子健全,党员 41 人。近年来,*村在

26、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决贯彻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决打赢消除贫困的目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实推进农业供应方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具体汇报如下:一、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着力建设扶贫基地,积极发展扶贫产业。*镇*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浴盐生产现场、防尘设备和零部件现场,两家企业发展趋势良好,产值达千万多元。可以继续吸收村内大众附近的工作,在提高大众收入的同时增加大众的劳动技能。二是势利导向,规模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村有养殖传统

27、,目前全村养羊 500 多头,养牛 20 多头,养猪 100 多头。下步计划统筹整合,集中养殖,规模发展养殖产业。三是积极调整产业格局,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坡地种植花椒 300 余亩,预计每亩可为群众增收 3500 元;现正申报蔬菜大棚集体经济项目。计划流转土地 35 亩,新建蔬菜隧道 30 馀座。吸收工作人员 150多人,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可以扩大大众的增收渠道。二、硬件和软件齐全,提高环境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加强农村净污水分离基础设施建设。*村多年来一直使用自备浅井的地表水,每次干旱用水都很困难,平时水的质量也很差。2019 年,*村利用高级资金 138.5 万元实施安全饮用水项目。

28、,全村所有农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局面,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投资 220 万元新建三级污水处理设施 4 处,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部排入污水管网,改变了*村污水横流的局面,方便群众出行,获得群众交口称赞,有群众开玩笑“抱怨”说:“新买的胶鞋也派不上用场了,出门全是水泥路,雨水直接排走,没了泥泞土路,胶鞋也无用武之地了”;同时*村利用上级资金,积极推广户厕改造项目,目前改造农厕 172 户,改造率达到 91.9%,二是积极推进村庄绿化项目。栽植雪松、樱花、白皮松、法桐、大叶女贞等 4000 余棵,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宜居环境;2019 年初,*村购买回收老

29、式家用水缸 300 余个,栽植小叶女贞造型树,形成特色绿化,是远近闻名的靓丽风景。三是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垃圾桶 40 个,聘用 3 名专职保洁员,1 名兼职保洁员。2019 年初,结合*镇“红红火火过大年”行动要求,对常年堆积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持续保持,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 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三、志智双扶,家家户户树立新风尚。一是重先进评选,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等系列评选活动,除物质奖励外,大力进行公开宣传,将“*”证书敲锣打鼓送往娘家,发挥榜样力量,助力文明乡风;二是举办文化盛宴,弘扬优良传统。举行新春趣味运

30、动会,通过赛跑、拔河、猜灯谜、下棋等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凝聚人心;举办敬老孝心饺子宴+文化宴,让村内 60 岁以上老人共同欢聚,吃饺子、看文化大戏,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四、党建引领,自治能力得到新提升。一是加强组织。村组织机构健全,党员干部践行模范带头作用,压实责任,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制度。制定*村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准则。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结合,形成*村“善治”的农村治理形式。三是优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日常生产生活、水电维修、惠民实事等便民服务;建设 125 平方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开展远程诊疗、签约服务、专

31、家义诊等服务项目,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新时代的*村将继续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生态”新*,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也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4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体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城乡义务教育总体情况 目前,我市共

32、有义务教育段学校 95 处。其中初中 21 处,小学 74 处;城区 31 处,农村 64 处。全市共有初中在校生31979 人,小学在校生 61179 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教师 6551人。2014 年,我市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验收。全市所有初中、小学均达山东省标准化学校的要求,所有学校已通过了“青岛市现代化学校”的验收。目前,正在推动新一轮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加快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步伐。全域统筹,优化布局,从 2012 年起,制定出台了中小学规划布局方案(2014-2020 年)、胶州市推进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实施

33、意见等 10 多个文件,强力推进薄弱校舍改造,将中小学校舍建设每年列为政府实事工程,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使全市中小学接纳能力日新月异,学生及家长的幸福指数逐年增高,获得感与时俱进。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学位供给,2019 年,研究制定了胶州市中小学建设计划(2019-2022 年),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在2017 底全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基础上,2019 年我市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7 所、中小学食堂25 所,包括启动龙湖项目小学、空港小学、空港初中的新建和三屯小学的扩建,完成黄河路小学、经

34、济技术开发区初中主体建设,启用瑞华实验初中新校。(二)推进城乡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根据青岛市的部署,自 2018-2020 年,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市 9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为做好创建工作,我们制定下发了胶州市关于建设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实施方案,就创建范围与标准、评估原则与要求、验收程序与实施等一揽子事项进行了具体布置。我们实行了新的评价方式,将 20%的城区优质学校(共 19 所,其中小学15 所、初中 4 所)和 20%的乡镇薄弱学校(共 19 所,其中小学15 所、初中 4 所)结成联盟学校

35、,实行捆绑式评价。组织专门人员对 19 对共 38 所参加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单位进行了全面初检。更新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推进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学校章程落地生效,加强学校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这五大委员会建设,并实现了五大委员会建设全覆盖。优化教师队伍,每年拿出 650 万元(2019 年 850 万)用于干部教师培训,通过分学段分学科对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进行培训、城区学校教师赴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进城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目前,市教育体育局已印发胶州市教师“百千万”精准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

36、师培训 28000 人次;全面启动教师支教及挂职锻炼工作,目前已安排 200 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360 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560 名教师已在新岗位开展工作。推进国际交流改革发展。发挥胶州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学校、学生国际教育交流工作,每年选派中小学 5-10 名干部、教师赴国外研修,每年组织 3-5 个学生团体赴国外研学。(三)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情况。加大跨区域合作办学力度。共有 20 处城区学校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帮扶,实现了捆绑式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了一校三区的“振华教育集团”;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合作,201

37、7年新启用了“山东师范大学瑞华实验小学”;实施名校办分校办学模式改革,每年选派 5 名城区副校长到农村村级小学担任校长,城乡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以教研协作为主体的小学大学区制建设。将全市划为东西南北四大学区,成员学校实现了全覆盖,由部分城区名校和镇处结为协作体,由名校长牵头、学科带头人引领组织区片研讨活动,做到城乡教学同频共振、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实行以学术研讨为主体的初中联盟建设。将全市 25 处初中(含民办)分成 3 个学术研讨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 1 所学校为主导,其他学校共同参与,每月固定时间由承办学校具体组织研讨活动。实行集中研讨、分散实践、一期一主题、每期建档案的管理模式

38、。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投入 1.3 亿元,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为 5 万多名学生、7000多名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为全市中小学建设同步课堂各一间,实现了全覆盖。2019 年,在 30 所中小学建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教学。此外,我市已有 10所学校建立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开展机器人教育;有 32 所学校、100 多个教学班,正在探索电子书包的常态化应用;全市已建成数字化综合图书阅览区 50 个;有 101 所学校通过青岛市教育局智慧校园评估验收。(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一体化投入情况。建立健全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每

39、年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初中 1100 元,小学 900 元。对学生规模不足 300 人的学校,按 300 人核定公用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资金管理,所有资金全部用于中小学建设。2017 年,完成改造“薄弱学校”6 所,全面完成改薄任务。继续实施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补助范围统一扩大到 30%,初中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年 1250 元。设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项目,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部分学校硬件条件。目前,拨付资金 796 万元,已完成实验小学等 12 所学校设施加固或维修工作,少海小学、九龙小学等学校设施加固

40、或维修工作正在进行中。(五)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三项“机制”情况。1.健全了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制定胶州市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加强乡村老师队伍建设的通知(胶教体通201624 号),全部为农村教师配备了班车;落实了农村教师岗位补贴,每月人均约400 元;班主任补贴每人每月 800 元;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举措,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免费体检制度,以学校为单位每年为教职工免费查体一次;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我市一直坚持“两为主”方针,坚持以居住地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

41、学,在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与当地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3.加强控辍保学和乡村儿童关爱保护机制。(1)对经过民政、教育等部门确认的 33 名留守儿童实行关爱保护机制,在全市 8 所中小学设置了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桌椅、图书、电话等相关设施,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健全了学习帮扶、心理健康关爱等措施。教师与留守少年儿童结对子,一学期多次对其家访,了解家中情况,对有困难者,学校给予帮助。学习上,班级组织班干部与之交朋友,互相讨论交流学习,促使留守儿童成绩稳定且不断提高。(2)实施关爱农村学生民生工程。一是加强校车规范管理,实现了农村标准校车全覆盖。按照青岛市和胶州市两级财政 1:1 的比例

42、足额及时发放补贴资金,每年需市财政补贴 4000 余万元,惠及 2 万余名学生。二是继续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实现了农村学生免费饮用奶全覆盖。每年政府财政投入 1000 多万元,惠及 6 个乡镇 47 所学校的约 3 万名孩子。三是多方争取资金,实现了农村学校标准保安全覆盖。加强农村学校安全设施配备,2018 年底实现一键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全配备。四是启动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全覆盖。制定了胶州市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实施方案,联系青岛市教育局,邀请营养专家制订带量食谱。从 2019 年 3 月 4 日起,在全市推广营养午餐计划,胶州市的 3.1 万名农村学生,吃上了由

43、市划拨专项财政资金推广的营养午餐:小学生、初中生的营养午餐标准分别达到 8.5 元和 10.5 元,家长只需承担 1 元钱。市教育体育局将农村营养午餐的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年终考核。目前该项工作运转良好,学生、家长满意度高。五是实施城区中小学生校内托管,实现城区学生托管全覆盖。制定胶州市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工作实施方案(胶教体字201930 号),自 2019 年 3 月 4 日起,在我市 9 处局属学校和原 5 个办事处(阜安、中云、云溪、南关、北关)的 14 处学校实施课后校内托管。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学习日(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除外)下午放学后约两小时。目前,我市参与小学生人数达到 33962人

44、,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 54.4%,参与率高居青岛各区市第一名。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厚爱,民政及时救助,学校教师关爱到位,我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100%。(六)城乡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所有中小学皆为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在学校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实施了校长负责制,实行了按章程自主办学,校校设立了校务委员会,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委员会(少先队)和学术委员会。继续落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流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意见(胶教体字201867 号),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全面激发胶州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建立区域内

45、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力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七)切实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1.抓好规划建设,健全防控机制,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制定胶州市中小学建设计划,积极推动新老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实现滚动建设、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专班作用,制发关于建立控制大班额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长效机制,确保不出现反弹。2.加大师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免费师范生、部属师大毕业生、全国骨干教师的招聘力度。发挥课时量公示督查工作专班作用,开展全市课时量督查工作,进一步挖掘潜力,合理增加教师工作量,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快“县管校聘”推进

46、力度,严格按照按师生比、班师比核定学校人数,统筹调配促使教师合理流动。增加农村教师进城挂职学习名额,在新考录教师分配政策上向城区倾斜,进一步缓解城区学校师资紧张问题。3.加强招生入学管理。继续实施起始年级招生审批制,完善“义务教育招生信息采集系统”,根据学校招生计划,按照学位批次先后顺序接收入学。继续设立中小学招生缓冲区,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分流到学位充足学校。利用青岛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由基教科组织相关人员审核热点学校的入学材料,将权力上收,为基层减压,杜绝范围外学生通过非正常手段入学。对学位紧张的学校,统筹安排,原则上小学对不能接收的学生就近分流,由其他有学位的学校接收;初中采取分流到周边

47、农村初中的方法,保障城区热点学校的班额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对学位充足的学校,空余学位由市教育体育局统筹安排。4.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控制校际间学生流动。各中小学班额已满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入学生,开学后新来的满足户口和住房条件的学生,由当地教育办或市教育体育局就近安排到其他学校就读,等学段结束时再按其户口、住房情况安排。如确需转入(如高层次人才子女),须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的要求,普通高中不再招收借读学生。充分发挥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专班作用,进行不定期、不定时、不通知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三、城乡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一)因解决大班额,带来学校功能室严重不足。超班额学校

48、都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实行了扩班达到标准班额,部分学校特别是城区中小学的功能室、实验室等占用较为严重,对我市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以及各校开展社团活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二)农村生源递减现象明显,教育质量存在差距。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年减少,相应的农村学校就读生源逐年递减,农村教育面临生源质量、师资流动等问题,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加之农村环境因素,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等与先进学校存在差距,相应带来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三)学校管理城乡存在差距。虽然经过近几年的高层次培训,广大农村干部教师的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

49、不可否认的是全市村级小学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要着力督促干部教师紧跟现代代学校建设步伐,完善学校现代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提升素质,用现代学校制度武装头脑、付诸实践。(四)教育科研城乡存在差距。近年来,胶州市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差距,在历届的青岛市、胶州市级立项课题中,农村学校占比仅%。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较城区学校对教育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学校长远发展的科学规划,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个别学校过分重视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认为教育科研提升教学成绩较慢,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仍然比较依赖

50、,而不敢借鉴和使用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这些认识造成学校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上来抓,必然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需完善。部分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缺失或不足,譬如,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研究等,认为这是教师个人的事,学校没有必要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三是教育科研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从某些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记录中看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主要以学习为主,而且学习内容以学校安排为主,忽视了教师的需求,缺乏现场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活动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师从中收益不是很大,所以教育科研活动实效性不强,教师参与度不高。四是部分农村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