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通用 6 篇)【篇一】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为深入贯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20_年 11 月 11 日,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全体班子成员及各村书记欢聚在一起,为我镇今后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各抒己见,绘制美好的蓝图。经过 12 个小时的务实会,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促进乡镇镇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2、抓住好时机,明确新要求,解决新问题,建好新机制,切实把社情民意摸透,把发展思路理清,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乡镇跨越式发展的伟大事业上来。(二)工作目标:通过制定乡镇镇三年发展规划,使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维护稳定的基础扎实牢固,勤劳致富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状况显著改善,进而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二、工作规划:根据区党委、政府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体班子和各村书记为确保乡镇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实际效果,明确了三年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规划。三、多措并举,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源,
3、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富民之本,要牢固树立“抓基础设施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集中攻坚,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以“党建+”为衔接,做好产业提升。加强干部能力培养与业务培训,加快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要做好集镇规划布局。抓好集镇环境、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村级公路、区域内的县道(四条)建设,特别是通往萍乡的两条要加速修建,做好三水线的改造,促进我镇公路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乡镇镇新农村、农业水利设施及人饮工程、清洁工程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村村公路、集镇下水道、桥梁、河道的维修和山盆塘的除险加固
4、,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找准定位,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要全力招商引资。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奖惩激励作用,真正奖优罚懒、奖出干劲、奖出士气、奖出动力。要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坚持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多措并举,利用各方资源,竭尽全力引资金上项目,争取引进一个实打实的企业进园区。同时,引导和鼓励在外乡镇籍成功人士积极返乡创业,实现资金回流、项目回归、技术回馈,为发展壮大产业、繁荣家乡经济贡献力量。二是要打造特色小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好土地开发,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打造乡镇 10000 亩有机农产品
5、基地,助力脱贫攻坚,促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我镇乡村旅游开发;做好土地开发与增减挂项目,缓解我镇用地矛盾;大力推进老造纸厂、法庭、交管站及周围的集体拆迁、土地整合与房产开发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做好中小学的整体搬迁,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积极做好久集岭石材的开发,促使矿产资源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农贸市场的整合,推动我镇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三)统筹兼顾,响应乡镇群众生活诉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我镇将统筹兼顾,积极响应群众生活诉求,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一是要做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不
6、断提升我镇品味、展现特色文明形象;推动清洁工程市场化,切实解决我镇人畜饮水问题,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二是要整合教师资源,防止师资力量流失;将乡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坑东,致力于提升办学条件。三是要盘活集镇,把部分站所及农贸市场搬至胡家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是要完善中心卫生院与粮管所的整合,加强对村级卫生所的管理,提升我镇服务能力。实干创业,方显英雄本事;负重奋进,才能开创灿烂人生。大会制定了乡镇镇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强化创造性开拓,着力改革攻坚,深化创新驱动,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争取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推动全镇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篇二】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7、 为深入了解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基本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李秀侠副主任担任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工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出要高规格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其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按照统一安排部署,县发改委和县住建局分别牵头组织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政府采购程
8、序,最终确定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公司中标我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的积极配合下,编制单位收集了较为系统的基础性资料,并深入镇村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各镇村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潜力,为科学编制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两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交流合作,着力做好优质小麦和大豆种子繁育推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休闲农
9、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百善镇柳孜文化园、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老城石板街,韩村镇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双堆集镇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休闲旅游地,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品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突出做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切实改变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出台相关文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强文化宣传,培育文明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平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
10、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是依托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开放式党校向镇村延伸,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统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培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乡村治理引领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五是统筹城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县人民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重点实施了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同时,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放松,坚持精准施策,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扶贫,培育贫困群众自
11、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二、存在问题 整体看来,我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工作推进缓慢,统筹协调能力不足。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协调,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不够科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服务三农健康发展能力不足。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县人民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为经济
12、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范项目资金投入,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机遇,积极储备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村庄布点规划调整与实施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南部次中心、刘桥新城等集中区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篇三】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
13、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 2.5 万头,泌乳牛 1.1 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 7 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 12.
14、8 万亩,工厂化养殖 55000 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 5000 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 1.49 亿元,规划总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 21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 700 亩,规划建设
15、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 300 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 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 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 10 亩、特色民宿 12 间、农家乐 1 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16、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 25 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
17、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 3 场,达成初步意向 1 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
18、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 5000 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 100 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 1000 余次,出具检测报告 72 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 350 万元。(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 6次,邀请专家授课 2 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 3 次。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
19、,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
20、、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3.2 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 93 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 1 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 4 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 6
21、 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 4 个行政村,其中 3 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 10 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 23 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 5 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做好移风易俗
22、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 120 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
23、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 1 处,绘制文化墙 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
24、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
25、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
26、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
27、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20*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
28、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
29、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篇四】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根据乡村振兴例会安排,对照省委、市委、县委一号文件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职能职责主要完成如下工作:一、落实粮食安全战略 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严守 51.33 万亩耕地面积目标,严守 42 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永久基本农田纳入数据库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将集中连片、规模较好,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特别是新垦造的水田或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等划入储备区,保持储备区耕地量足
30、质优。并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按省市要求,对我县“非农化”现象,2020 年 9 月 10 日新增违法建设用地、永久基本农田、退耕还林涉及基本农田等进行了实地核查,严格加强巡查,坚决打击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从事“非农非粮”生产的行为;加大农村宅基地、农业设施用地、农产品加工用地审查力度;整治“空闲田”,畅通土地流转渠道,推广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和水田垦造。做好提质改造和水田垦造项目的选址。严格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和验收。落实垦造水田的种植养护。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试点。推进农
31、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完成 2020 年度 2.91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规划建设 2021年度高标准农 3.5 万亩以上;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出台县乡两级战略规划,加快村庄规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房管许可管理,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筑质量,加强农村整体风貌管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质量优良、生产方式清洁、生活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传统建设、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加强全县范围内传统村落维修保护。持续推进 44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68
32、个整治村和“五线八片”建设,启动 2021 年度 8 个省级示范村、34 个整治村建设;实施以“七补齐”为主要内容的“擦亮小城镇”美丽城镇建设行动,在高枧、石城、沙坪、桂花等乡镇先行先试,重点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打造精品亮点,总结经验。三、推进乡村生态保护和水土修复 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实施白寛、路口、天城等乡镇人工造林项目 0.7 万亩,全县精准灭荒造林地和近年来其他项目新造林地中幼林抚育 20 万亩。实施通道绿化,重点推进青山、白、铜钟等乡镇道路绿化提档升级 400 公里。推进天城镇洪下村、白镇大市村、青山镇东流村、铜钟乡佛岭村、沙坪镇庙铺村等5 个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推进雨山国家石漠公
33、园建设,依托雨山天然石林和古瑶文化遗址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努力打造石漠化地区治理、生态恢复先行示范森林康养基地。实施森林资源保护行动,新增生态护林员 555 名,达到 1555 名,修建防火道 100 公里、生物防火道 100 公里、林区道路 10 公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138.67 万亩,封育保护公益林 4 万亩;对全县1423 株古树名木、826 个古树群造册登记、挂牌保护。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对 11 个关闭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治理,修复治理区面积共计 1211.59 亩。主体灭失矿山自然复绿 13 家,2020年度关闭非煤矿山 5 家,现五家矿山已全面动工,正在进行矿山削坡排险及绿化
34、工作。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颁证率达 90%以上,基本实现“应登尽登”。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实现数据交汇,农村不动产纳入不动产登记日常业务,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城乡全覆盖。落实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积极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用地。落实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政策。调控完善土地出让收入适用范围,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乡
35、村产业用地保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增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加强耕地摞荒情况跟监和督促检,遏制耕地摞荒、鼓励复耕复种。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农民工、能人、企业流转利用摞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坚持统筹使用、规范管理。统筹整合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衔接,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健全管理制度,坚持精打细算,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支出碎片化,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篇五】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20*年 3
36、月 28 日至 4 月 18 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 67 平方公里,辖 47 个行政村,1.06 万户,人口 3.9 万,耕地面积 6.4 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基本情况(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
37、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 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
38、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 8 个示范村。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
39、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 117 名、移风易俗标兵 121 名、石堆好青年 92 名。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
40、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每村打造 1 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四是治理有效方面。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 1 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 1 名法律顾问,在阳
41、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 3 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
42、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 5 万元。(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 3500 亩,已建成 1500 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 11 家休闲农庄和 1 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 80 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 150
43、0 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 2200 亩,已建成 1100 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 5 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 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 45 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 358 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 210 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 300 余人,年可实现利润 2900 万元,利税 700 余万元。二、
44、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三、意见建议(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建议加大对
4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建议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四)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篇六】乡村振兴规划的汇报 上半年,全市供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战疫保供稳产,四川电视台、农村日报、西南商报、遂宁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夯实基层组织体系、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上半年全市供销系统实现
46、销售总额 42.8 亿元、利润总额2552 万元,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实力明显增强。一、战疫保供备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基本民生(一)抓供给保障基本民生。一是强化保供流通。积极适应疫情期间全市居民小区村社封闭管理新形势,县级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网上供销”,市社依托直属禾之春农产品供销公司,建设 1 个社区服务网点、12 个小区临时农产品销售网点,出动 5 辆流动销售车,日均供应生鲜蔬菜 6 吨、水果 0.2 吨、肉禽蛋 0.3 吨,打通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供销社实现农产品销售 2500 万元。二是加强保供储备。全市系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储备日常生活物资。射洪市社充分发
47、挥金源商场和各连锁店作用,打好提前量,共购进:大米 18 吨、面 6 吨、面粉 5 吨、食用油 9 吨、方便面12000/桶、袋、各类饼干 4 吨。大英、蓬溪等县级社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主动承担党委、政府安排的生活物资应急保障供应储备任务,确保市场供应。(二)保春耕稳定粮食生产。一是农资备耕足。依托遂宁灵鑫、射洪嘉丰、蓬溪鼎红、大英裕农等农资公司,储备肥料13638 吨,其中:尿素 3660 吨、碳铵 1425 吨、磷肥 2125 吨、复合肥 5862 吨、其他肥料 566 吨,调运农药 164 吨、农膜 93吨、种子 58 吨、各种农机具 1082 套,确保农资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结构合理
48、。二是服务保耕好。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为农服务中心 4 家、基层社 10 家、服务网点 30 个,精准分析农资市场供求关系,畅通供需渠道,实现春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 15000 亩。三是技术保耕强。将“线上培训”和“线下实操”相结合,积极培育无人机操作手等现代农业技术人才 30 人,组织 30 名农技人员、5 个春耕技术服务小组,深入农村采取田间授课、精准授课的方式,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发放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资料 3000 余份,培训农民 1000 人次。二、对标查漏补短,夯实乡村振兴供销基层体系(一)基层社建设提质增效。按照“五有”(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经营服务)标准和市场化方
49、向,采取盘活基层社现有资产、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投资、财政扶持等多种方式,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拓展经营服务功能。把基层社打造成发展可持续、农民致富有保障、集体收入有来源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探索了“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的新做法。上半年,改造提升基层社 8 家,成功申报总社基层社标杆社 4家。(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序。通过相互参股、业务联结、服务带动等多种形式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推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提升小农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注重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管理运营好、示范带动能力
50、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做好示范社申报、发展质量跟踪监测工作。上半年成功申报总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3 家、省级示范社 7 家。(三)城乡综合服务提档升级。顺应村建制和规划调整,优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布局,采取盘活资产改造、整合村居设施等方式规范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 28 个。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培育创建,带动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升级硬件设施,扩大经营范围,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日用品配送、消费合作、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再生资源回收等多样化服务,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三、保障供给服务,提升乡村振兴供销服务功能(一)农资供应保障充分。依托遂宁灵鑫、射洪嘉丰、蓬溪鼎红、大英裕农等农资公司,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