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3分)1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9分)(1) ,明月来相照。(2) ,凭君传语报平安。(3)鸟向檐上飞, 。(4) ,野渡无人舟自横。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有约不来过夜半, 。(7) ,各领风骚数百年。(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2、将下面一段文字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在方格里。(3分)知识改变命运,同学们,努力学习吧! 3、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2分)A、祈祷(q) 亢奋(kng) 鲜为人知(xin) B、花圃(f) 脑髓(su)回环曲折(q)C、哺育(b) 遒劲(qi)
2、 潜心贯注(qin)D、阴霾(mi)归省(shng)叱咤风云(ch)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腼腆羞怯 怡然自得 慷慨厚道 不可磨灭 B.无地自容 轻举妄动 相题并论 滂沱大雨 C.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不解之缘 大名鼎鼎 D.爱不释手 肃然起敬 青黄不接 如饥似渴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一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C.英美法等多国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去年2月16日始联合军事干预利比亚,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
3、大波。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我们梅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D.“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今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7、下列语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
4、无过,这是第三种。C.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D.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8、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单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是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是8月12日。我国也把5月的的第二个星期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8)(1)仿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2)例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答: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说说理由。(3)答: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洗脚前想说的话。(3)答:二、阅读理解
5、(一)经典短文(15分)父爱的高度()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6、:“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去?”()“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
7、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第()自然段独立成段有什
8、么作用?答:.线索在文章中是一根无形的红线,有明线、暗线之分,请写出本文的明线、暗线。答:.文章第()段是否“走题”?为什么?答:.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展示父亲的外貌有什么意图?答:.文章最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答:(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答: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3.品味“开”、“坐”、“脱”、“着”、“理”、“帖”这6个动词的
9、表达作用。 答: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答:(三)说明文(8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
10、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
11、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2.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3.解释第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答: (4分)(四)、文言文(17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12、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加点的词(4分)A.温故而知新 新: B.学而不思则罔 罔: C.及鲁肃过寻阳 过
13、: D.但当涉猎 涉猎:、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 结友而别 安陵君其许寡人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不同,也不同 B. 相同,也相同C. 不同,相同 相同,不同、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3分) 、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五)、文学作品(18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
14、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
15、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
16、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句子是_描写,作用是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答: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答: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答: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三、作文(60分)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或许会遇到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深入分析,同样可以把这些小事写出深意,为自己的作文赢得高分。请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震撼我心灵的 事”或“我生活在 麻将声、友谊、题海等之中”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字数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