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许昌市郊李庄小学 赵蕾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很显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高境界。由此语文课便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下面本人就小语教材中德育内容的特征与采用相应的施教策略,谈谈个人的浅见。一、丰富性与针对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
2、容是极其丰富的。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具有时代特色、反映新时期精神文明的文章;有记叙革命领袖以及英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的革命故事;有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美诗篇;有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的名著节选;有哲理深刻的寓言、童话和耐人寻味的民间传说。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常识性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好材料,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德育内容。面对如此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不能盲目施教,没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合适的“尺度”,从教材出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3、渗透。二、分散性与计划性小学语文课本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是蕴含在每篇课文的字词语句之中的,它不成体系,前后不成序列,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蕴含于具体形象之中,是分散的,没有系统。尽管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是分散的,但在教学中,对德育渗透如何进行应有通盘的考虑和全面的安排,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有一个德育渗透的完整计划。这个计划要考虑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1)教材本身的德育内容;(2)思想品德课在这一学年、这一学期进行德育的具体要求和目标;(3)班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学校安排的重大的德育活动等。这样,计划上有安排,再配以适当的措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蕴含性与渗透性语文教材中的德育
4、内容,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教育的意图比较直接明显,而是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在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蕴含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不应该也不可能用直接显露的形式,而只能采用渗透的方法。渗透的途径很多,可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可在欣赏插图时渗透,可在分析挖掘中渗透,但最基本最重要是在品词品句中渗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关键的字、词、句、段,反复吟读,仔细品味,以达到明白事理、受到教育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有:1、渗透要注意课文的特点。每篇课文的内容不一样,渗透的德育内容应当也有区别,即使是题材相同或相近的课文,在注意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每篇的个性
5、,否则,就可能千篇一律。如同样是渗透崇敬英雄的教育,教学郎牙山五壮士与教学金色的鱼钩就应各有所侧重。同样是忠于革命,不怕牺牲,前者侧重于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后者侧重侧重于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2、渗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除了渗透的内容要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外,渗透的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如分角色朗读,对年龄小、年级低、班级学生水平差一些的班级,宜指导“读中体验情感”;对年龄大一些、年级高、班级学生水平强一些的班级,宜指导学生“读中领悟”和“读中体验”两者结合;对更高层次的学生,指导还需要更高一层次,即要让学生跳出角色,既能体验角色、领悟角色,也能欣赏与讨论角色。3、渗透要把
6、握最佳时机。严格地说,一堂语文课从头到尾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相对地说,它还有最能使学生动情,最能促进学生内化的时机。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是学生的认识与情感还远未到火候,教师就把没熟的果子摘了下来,硬要学生咽下去,结果,大大削弱了寓德于教的效果。寓德于教的渗透,也应选择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言,意欲会而未会,情欲达而未达,急需点拨的时机。这样,方可“一言激起千层浪”。四、情感性与感染性小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是记叙文、诗歌,它们都属文学作品。每一个文学形象的创造都凝结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这样,用来描绘形象、传达作者心声的文章便溢满了“情”。文章的“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充分发挥情
7、感的感染作用。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课文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染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品格,自己心中燃起一团火,才能产生感染力、辐射力。感染的形式主要有:1、范读激情。教师在教学中饱含感情进入角色,给学生以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如同亲眼欣赏到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如同亲自来到十里长街悲痛欲绝地送别周总理做到以情传情。吟诵多了,情感自会涌上来,自会潜移默化获得德育的熏陶。2、点拨升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人生的体验、社会的认识感受不深,对课文中有些较为含蓄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不了。因此,教师的恰当点拨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开国大典结尾有
8、这样一句句子:“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老师如果作适当的点拨,会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了。3、补充深化。语文教学具有巨大的弹性,诸如时代背景的简介、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实施德育渗透的广阔空间,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圆满完成预期的目标。如教学长征一课时,对于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学生存有疑问:这么险峻的景象怎么会暖呢?这时,教师介绍故事巧渡金沙江,红军战士是不费一枪一弹,渡过了金沙江,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诗所蕴含的感情,红军战士的机智形象方能深深烙在学生心上。4、设境渲染。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不外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四大类,教材中的情境就是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交织而成。教学中,借助形象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角色的扮演,事实的演示,向学生展示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在这过程中,再加上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情境。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可播撒德育的种子,可结出德育的果实。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于语,以情树德,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