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是学生健康之首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都健全的人才,可以说,未来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一份心理卫生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当代中小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达30%,其中心理疾病占13%,心理缺陷占17%,这足以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警觉。而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忧虑,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班主任作为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学生接触最多,责任最大,更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一、 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保证。很难想象,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师
2、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为此,班主任应当广泛阅览有关心理健康的报刊书籍,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参加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多方位、多层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信息。其次,班主任自身应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要做到自信、乐观;面对挫折与困难,轻松自在,充满勇气;待人处事不卑不亢,宽厚、仁慈等等,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别要对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明察秋毫。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理的“明眼人”,可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心理健康档案,档案中包括学生个体的家庭、社会背景资料及平时观察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 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
3、班主任首先要做到面向全体,应给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份档案。千万不要以为那些学习优秀、品行端正的好学生可不必设心理档案。研究证明,“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极脆弱,稍有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所以,心理档案应面向全体。当然,在一段时期内,根据学生个体的表现,可有目的地突出重点,进行重点观察、记录,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建立心理档案要持之以恒,及时分析。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并随时记录,这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艰辛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有极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对学生充满师爱,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主任要“嘴勤”、“手勤”、“腿勤”,才
4、能从学生很多细微行为中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分析,并考虑如何对症下药。此外,还要建立留守学生跟踪管理档案。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共同对学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三、多渠道架设心灵倾诉的立交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学生的异常心理,大都是由于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后没有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指导而形成的。他们渴望倾诉,希望得到帮助,但自我防范与戒备心理,
5、使他们举步维艰,由此埋下了心理隐患。怎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呢? 首先,班主任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面向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信任心理,消除师生间隔阂,实现心灵上的真正沟通。其次,班主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心灵倾诉搭“桥”引“路”,可在班级中设立“悄悄话信箱”、“排忧热线”、“班主任接待日”、“心灵交流通讯本”等等,也可通过批阅日记、闲聊、随机性评语等形式,随时随地建起师生之间的心灵倾诉之桥。四、开设系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交给学生心理调解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疏导仅能治标,而难以治本。班主任可有计划地开设系列知识讲座,组
6、织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交给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从而协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达到个性完美。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首先应该有一个较科学的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系列内容。如:新生入学可开设“入学心理”讲座;学生在集体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可开设“处世心理”、“交际心理”等讲座;当考试临近,可开设“学习心理”、“考试心理”等讲座。总之,心理讲座要系列化,体现阶段性、顺序性,全方位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体系。其次,讲座可邀请心理学老师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主持,也可直接由班主任主持。讲座内容要深入浅出,形式要活泼多样,多让学生参与。可穿插心理素质测验,设置情境、角色扮演、学生自我心理分析、师生共议等活动,使讲座能吸引同学,真正教会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开展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实践,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等。通过这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