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 浅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解决方法【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生学习压力的剧增,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极端。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就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展开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使中学生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影响因素,解决方法.中学时代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学生经历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变化,是一个人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的心理还在发展之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其自
2、身的各种因素也会对其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里健康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解决。本文从社会、教师、学校、家庭及自身因素几个方面做了如下浅析: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 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急剧增加。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必然要受到其所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
3、展个人价值观人生观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例如,恐怖、淫秽、凶杀的影视、网络游戏、小说;受人歧视冷遇;低俗小报,不良社会习俗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此外,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周围环境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比如说生活在城市的中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居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从而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 学校教
4、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不容忽视。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社会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
5、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给予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心理面貌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说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排除发展心理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增强发展心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能根据中学生遗传素质的差异和他们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我们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但绝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如教师必须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也不能随意决定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6、(三)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一、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二、家庭发生天灾人祸,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
7、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前,因家庭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孩子情绪问题,以致违法犯罪或极端行为案例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具高不下趋势。 例如:一名在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的16岁男生,由于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无人管教,他初二起辍学,混迹于社会不良青年中,先后三次盗窃被捕。(四) 学生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
8、学生,正是“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帆风顺,缺乏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心胸狭隘的不良品质。在学校,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感到伤自尊、心里委屈,从而记恨老师;在家里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几句,就
9、对父母恶言相向,严重者甚至离家出走或寻短见。 例如:彭州市男子张润,因为上学期间被班主任文老师批评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为了报复老师,他在离开学校后的7年间练习散打,开始了一系列疯狂的报复举动,甚至提着钢管、菜刀闯学校。在落网后,他说,“希望判我死刑,不然出来后,我还会找文老师的麻烦。”由此可见,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以不恰当的方式评价自己、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无法平衡,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障碍。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社会教育是保障,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自身因素是重点。因此,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
10、要从这些因素方面入手。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一)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要重视互联网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好时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为他们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道德楷模,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清除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垃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提高中学生的德育素质,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中学生活动阵地的作用,
11、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规律,塑造美好心灵,把健康的思想观念、心理知识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中学生头脑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他们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总而言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家校联手,全面了解学生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生活的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而这一阶段又是他们学习掌握文化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出生时几乎就是一张白纸,爱
12、和恨的能力,都是后来学会的,而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现代教育更是一个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校沟通尤显重要”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开思路解决问题:一是让家长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评议权,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二是适时开好家长会,总结好家长关心的问题,认真落实解决;三是开展“送真情、送方法、送理念”的家访大行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
13、影响和教育子女。(三)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中学生正处在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其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只有信念坚定而又很好地管理自我,才能积极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是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四是重视道德培养;五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六是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七是提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其在社会实
14、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四)构建心理辅导体系,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是根据在校学生人数比例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中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二是通过举办有关心理学知识的讲座或创办心灵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五)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言行、思想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所以教师的行为、思想
15、、品德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例如:“如何面对挫折”,教师先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讲他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积极面对、克服困难并终至成功的,接着再让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事例,使学生懂得挫折是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引导学生在挫折中要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心理障碍,顽强拼搏,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如:小品表演、趣味竞赛、角色模拟游戏、以及其他活动形式,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释放学生
16、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积极的综合效应。总之,中学生承载着父母的美好期望,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使命。我们要重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合理有效的疏导方法,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调适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参考文献1 蒋奖,编著.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 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王庆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健康教育, 2003,(6).4 张丽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5 刘素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9)6 黄俊丽,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岛日报,2003.7 张健,吴运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年03期.8 郭新亭,浅谈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0期.9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10 刘丽范,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11 张廷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措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