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5092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4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综合论坛20236“变”与“应变”: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 与可就业能力的研究刘博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当前,高职师范生在就业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使得学生就业状况差强人意。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师范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较为薄弱,也成为学生难就业的根本性因素,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职院校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为探寻师范生可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从现有的理论研究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阐明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关联性,最后给出师范生生涯适应力和可就业能力协同提升的建议,为高职师范院领导人员及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

2、力;可就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96X(2023)06-0154-03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提升师范生的可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师范院校的头等大事。探寻学生可就业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管理层和基层教师奋力追逐的目标。该背景下,生涯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它的核心是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对学生日后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有诸多益处。将师范生生涯适应力和可就业能力放到一起做综合考量并摸清楚两者的关联性,有望开辟一条帮助师范生快速就业、顺利就业的全新线路,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1。1高职学生对生

3、涯课程的观感分析及生涯适应力状况1.1高职学生对生涯课程的观感分析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和给予帮助,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高职学生对该课程有不同观感2。李想、朱涵、蒋晓红通过研究发现,高职生对开设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课程总体呈现比较满意的状态,兴趣倾向和情感投入十分显著。访谈中有较多学生发表看法,表示课程内容十分轻松,并不会在学习中承受较重的课业压力,学习的心情始终保持愉悦状态。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认知程度还未达成预期目标,其原因被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因为专业的不同,导致职业环境差异较大,准入条件和发展路线也不尽相同

4、。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作为公共课程,难以精准对接学生的专业,课堂引申出来的案例也难以吸引、启发、感染学生,与现实的链接有限;二是因为市场环境多变和快节奏,让学生难以静下心深入思考,遇到问题也多将最初级的价值观作为行动导向,难以发挥课堂在塑造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1.2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状况常小芳对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情况进行了细致描述,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状况如下:一是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总体发展呈现较好发展趋势,但不及本科生。二是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类型可划分为五种,分别是普通型、盲目型、良好型、未决型和困难型。学生多集中在普通型,良好型学生占比仅有 18.55%

5、。其中,盲目型学生往往对于未来过度自信,需要给予正确引导。而困难型学生表现为适应力较差,需要给予鼓励、帮助和支持。三是生涯适应力会在人口学因素上呈现较大差异,包括年级、性别、居住地、专业满意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在兼职经历、独生子女与否等方面无太大差异。四是高职男生的生涯适应力强于高职女生,尤其是在生涯自信、生涯控制两个方面;年级越高,生涯适应力也在逐渐提高,与年龄、阅历、职业发展教育等有关;父母学历越高,子女生涯适应力越强;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更高;对专业满意的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比不满意专业的学本文系 2022 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教育实习对高职师范生生涯

6、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52984。155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综合论坛20236生生涯适应力要高3。2高等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高等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从两项研究中概括这种关系。在陈奕荣、杨广帅的研究中,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生涯适应力呈负相关关系。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会影响到个体感知就业压力的高低。反过来,就业压力会限制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这一心理资源的获取和提升,易让学生滋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可将以上结论理解为,学生就业压力大,会给学生就业带去负面影响,所以这也意味着可就业能力有所下降。

7、由此可以肯定,高等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关系。在李想、朱涵、蒋晓红的研究中,发现高职生生涯适应力越强,就业能力就会越强,且生涯适应力对就业能力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生涯适应力包含四个自变量因子,分别是生涯控制、生涯关注、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生涯关注高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确立了努力方向,积极的生涯教育会让他们更具责任感和行动力;生活好奇心强的学生,更具有冒险和探索精神,他们对于新事物、新环境保持开放和包容态度,乐于与人交往和自我调整;生涯控制欲较强的学生,愿意尝试和体验,会谨慎、有原则、有计划地完成生涯发展任务;生涯自信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4。

8、从以上内容中不难得知,高等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成正比关系,学生生涯适应力越高,代表可就业能力越强,所以高职院校不能轻视其中的任何一种能力。3基于高职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同步提升的建议3.1以生涯适应力为根本,开发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我国职业生涯教育通常由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构成。虽说可以给予学生较好的就业指导,但是课程因为没有较好的着力点,所以教育及帮助略显表面化,仅能解决兴趣测试、求职技巧在内的表面化问题,课程尚不能诠释生涯教育的深刻内涵,这方面需要有所突破。对此,高等院校可尝试从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等四个维度出发打造全方位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失为一种大

9、胆且新颖的尝试。其一,生涯关注。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涯关注”都被“学业关注”所替代,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学生成绩成为评判学生的主要标准,种种教育乱象导致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缺乏正确评价,由此影响到职业规划。欠缺生涯关注的学生,存在定位不准、盲目就业和从众的问题,即使其顺利就业也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易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甚至成为人们口中的“啃老族”。为改变这一现状,高职师范院校要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涯关注环境。在院校内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只是第一步,课程要面向校内所有师范生,更要从新生抓起,为师范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并进行长期引导、启发和帮助,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思

10、考今后从事的职业、人生奋斗的方向,避免在毕业前夕迷茫。此外,除了通过开设课程提升师范生的生涯关注,还要巧妙借助环境提升师范生的生涯关注,包括举办职场体验活动、职场校友讲座等,或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大众平台就职业问题展开广泛探讨,营造热闹且正向的生涯关注环境,这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5。其二,生涯控制。生涯控制更多地体现学生对生涯发展的责任,自我肯定的生涯目标可以让个体保持责任感和自我肯定态度,学生也愿意投身到生涯活动实践中。当前,一些师范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职责、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职业,这些均是欠缺生涯控制的表现,学生难以通过选择和处理职业信息让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明朗。而应对这类问题,国内诸多高职

11、师范院校可以借鉴西方院校育人经验,开启兴趣导向教育并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将学生生涯控制的培养和增强寄托于口头说教,因为这是空洞的陈述,对学生难以发挥作用。相反地,教师要为学生自己的成长腾出空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让他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涯负责并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诸多尝试、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涯控制感有所增强,例如可开展与企业合作的模拟项目、创业孵化、实训等,让他们投身到真实的职业世界中进行体验,打破学生对职业的固有认知、狭隘认知,随着认知程度的加强来形成较高的生涯控制。其三,生涯好奇。生涯好奇是学生探究世界的根本源头,具备生涯好奇的学生

12、,会乐于了解更多关于自身能力、价值观、兴趣的知识,从而获取不同职业的需求、发展路径和回报等信息。现实的职业指导工作中,会因为学生欠缺生涯好奇,导致学生求职视野狭窄、创意不足、涉猎有限、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有限,最典型的表现是诸多师范生更156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综合论坛20236愿意投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发展,对此有着强烈的渴望,求职视线之外的领域并不能吸引他们进行尝试和体验。为此,高职师范院校要关注和重视这类问题,对学生给予更多政策指导,利用专业知识与学生共同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制作出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报告,让学生可以拓宽求职视野,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满足个人发展的职

13、业规划,让规划更实际、更新颖、更合理。其四,生涯自信。生涯自信会直接影响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克服困难的表现,也对学生就业选择、就业能力有较大影响。不自信的学生往往易受环境影响,学生易停滞不前和自卑怯懦,所以难以抓住发展机遇,即使机会来到面前,也可能让其跑掉。生涯教育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涯自信,教师不妨增加学生的挫折训练,或是发挥校内导师或校外导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的生涯自信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都可以借助丰富的人生经历提供丰富的角色楷模,让学生备受鼓舞并正视求职路上和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挫折,使得学生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高职师范院校要赋

14、予学生更多尝试机会,尤其要增多学生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历练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失败并从失败中走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就业问题。3.2与校外企业合作,强化教育力量教育发展新时期,高职师范院校不可单打独斗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和可就业能力。因为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十分有限,难以在生涯适应力和可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给予学生较大帮助,为此要开启校企合作的教育路线。通过校企合作,开阔学生的求职视野、增多职业见识和积累有关就业的经验,实现学校学习到社会历练的过渡,可满足学生提高“生涯好奇”“生涯控制”“生涯自信”的需求。校企合作中,务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可以边尝试、边学习,可以边体验、边

15、积累,对工作增多认识,结合自身情况去做职业规划。同时,这样也可消除他们对职业的错误认知、不切实际的美好想象,使学生可以脚踏实地地规划职业、求职和就业。与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增加学生的职场历练机会,让他们亲历挫折并强化其自信和勇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3.3做好“全面关注、重点帮扶”铺排,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高职师范生在生涯适应力、可就业能力上有较大差异,所以推出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一刀切”,要在统一基准上实现“全面关注”和“重点帮扶”,实现由面到点、由局部到整体的启发、引导、帮助,促进全体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和可就业能力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按照年级标准,

16、对不同年级学生安排不同的职业生涯课程,将探索自我职业生涯可能性的内容放在新生的职业生涯课程中,启发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随着年级的提升,陆续安排“生涯控制”“生涯自信”等内容。另一方面,面对在就业方面存在严重自卑、否认自己等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重点关注,要实现“一对一”帮扶,用专业知识和心理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职业规划技巧、求职技巧等,增强学生求职自信心,间接提升学生可就业能力6。4结束语综上所述,因为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可就业能力呈正向关系,所以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意味着学生可就业能力也在提升,相反状况也成立,所以高职示范院校可从不同方面入手去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或可

17、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重要支持。本文提出多项建议,希望给高职师范院校的诸多领导人员、教师带来有益启发。参考文献1 马浩浩,顾水英,剡晓旭,等.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0):75-78,81.2 李晶.“变”与“应变”: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构建研究 J.社会科学战线,2020(2):276-280.3 常小芳.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省某高职院校为例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1):44-49.4 李想,朱涵,蒋晓虹.生涯教育视域下高职生生涯适应力对就业能力影响研究 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4):68-72.5 李春艳,石秋香,李建英.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办公自动化,2015(18):62-64.6 金星彤.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参与教学实践有何益基于就业能力与师范能力关系的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2(8):269-2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