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小班泥工游戏:串串香
课型
美工
教材简析
玩泥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时期,需要经常适量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的发育,泥工活动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能促进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深受幼儿喜爱,在泥工活动中一团团泥在孩子手中不断变化,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从而获得心里满足,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复习团圆方法,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3、激发幼儿大胆表现各种形状的食物的兴趣,乐于创作。
学情简析
从兴趣角度:在生活中,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吃串制食物如糖葫芦,各种炸串,对制作食物活动很感兴趣,在娃娃家中经常模仿制作各种小食物开展游戏。另外从幼儿的的已有经验角度:幼儿已掌握了团圆、压扁的技巧,有制作汤圆、小球的经验并能熟练掌握,因此设计该活动。
教学难点
能较均匀地分泥并将团好的泥串成串儿。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成功的乐趣;能大胆地运用团圆的技能制作。
课前准备
布置一个娃娃家,实物红果串、草莓串、小番茄串,橡皮泥、泥工板、塑料吸管若干 ,“商店货架”一只。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娃娃来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娃娃,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你们欢迎吗?
(2)提问: “娃娃来做客我们应该怎样招待它呢?”
“我听说娃娃跟你们一样最喜欢吃糖葫芦了,我们做点糖葫芦给它好不好?”
(3)出示糖葫芦,启发式提问: “这是什么?”
“谁给你买过?”
“糖葫芦都是什么形状的?”
“你还吃过什么口味的”。
“糖葫芦是怎么作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1、先让幼儿尝试制作糖葫芦
(1) 提问: “你们想不想学做糖葫芦”
(2) “你们会做吗“
(3) 介绍材料, 让幼儿每人自取一块泥和一个吸管,鼓励他们大胆制作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示范。“小朋友想不想看看我是怎样穿成糖葫芦的?”
(2)教师边讲解做法边让幼儿跟着一步一步地做。
第一步:分泥。“用一块泥做几个糖葫芦,怎么办呢?” “怎么分呢?” 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整块泥分成两块,再将其中的一块泥分成两块。
第二步:团圆。“怎么把分开的泥块变成圆圆的呢?”演示:把分开的一块泥放在手心上,用另一只手的手心压在泥团上边转边团,做好一个就放在小盘中,再做下一个。团圆时,一定要绕圈搓圆,
第三步:示范穿串儿的方法。用吸管将做完后的圆球从中间一个一个穿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启发幼儿想像吃过见过的各种串儿制食品:“你们除了吃过糖葫芦穿成的串,还吃过什么样的串儿”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串成不同口味的串儿
“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看到过的,吃过的各种串儿,做出来送给娃娃好不好?”
三、结束部分:
(1)送礼物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将自己做好的礼物拿好去送给娃娃
(2)总结评价
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对做的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1小朋友们一看到娃娃都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娃娃身上并异口同声的说“欢迎”还有的幼儿想下位摸娃娃。
2爱爱小朋友说“我们给它做点好吃的。”甜甜说“我们用橡皮泥给它做好吃的面条。”张广桥说“我们给他做西瓜吃。”
听说要给娃娃做糖葫芦所有小朋友都说“好”
小朋友看到实物糖葫芦后更是高兴,
张广桥说“这是糖葫芦”
高朵儿说“我妈妈给我买过,是圆圆的。”
陈美霖:“是一个一个圆圆的。”
成成说:“是一个一个红果穿起来的”
爱爱:“爸爸给我买的是红果的,也是圆圆的”
杨振宁说“阿姨给我买过,是橘子做的,是黄颜色的,也是圆圆的”赵庆雅说“我爸爸给我买的是猕猴桃的,是绿色的,半圆形的”刘礼宣说“我吃过山药豆的糖葫芦。”马致昀说“我吃过菠萝做的糖葫芦。”
成成说:“我知道是用小棍把一个一个红果穿起来,然后放在糖锅里再拿出来就行了,我姥爷给我做过。”
小朋友制作热情很高,特别是张广桥、高朵儿、爱爱、甜甜几个小朋友,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有的幼儿幼儿摇头说不会,但大多数幼儿想尝试自己做
当幼儿自取一块泥后,张广桥一上来就将整块泥团成圆,并尝试的往管上穿;杨大圣则直接将泥穿在管上;还有的幼儿不知从哪下手;赵庆雅、马致昀、刘礼宣小朋友拿到泥后,尝试将泥分成许多的小块,并团成小圆,往管上穿;成成将泥分成三份并团圆,但在穿的时候感觉到困难,不知怎么穿上。
随着老师的示范,大部分幼儿都知道将整块泥分开使用,由于年龄小,还不会均匀地分泥。甜甜、高朵儿能专注地观察老师步骤并一步一步做好。
由于幼儿已有团西瓜的经验,在操作时并不感觉困难并很快团好泥。
个别幼儿找不好中心点,怎么穿也穿不上,需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涵涵:“我吃过羊肉串儿”
轩轩“我吃过鹌鹑蛋串儿”
甜甜“我吃过鸡肉串儿”
马致昀“我妈妈带我吃过麻辣烫,是用小棍把菜穿成串儿吃的。”
陈美霖:“我也吃过麻辣烫”
张广桥:“我还吃过炸鱼排,也是用小棍穿出来的。”
刘礼宣一直认真的将泥团成许多小圆,并告诉我:“我做的是山药豆的糖葫芦”由于泥小,吸管大不能穿,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用直接将泥帖在吸管上的方法,自己的作品她很高兴
只见杨振宁将泥掐出一个个小块放在团好的圆上说“我这是芝麻味的糖葫芦。”
赵庆雅用泥在做饺子说“我要做饺子糖葫芦”
嘟嘟将整块泥压扁尝试地往吸管上穿并说“我做的是鸡排“
所有幼儿都在大胆尝试着、操作着。在同伴的启发下,小朋友并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成圆形的串,穆萨小朋友随意将泥贴在吸管上说“我做的是羊肉串”
几个能力差的幼儿还不能掌握分泥的方法,但都能将泥团成圆, 穿串儿时个别幼儿感觉有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作品,并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娃娃,还能大胆的向娃娃或同伴介绍自己的糖葫芦:“我的是哈密瓜的”、“我是草莓的”、“我是橘子的”“我是小西红柿的”、“我是西瓜的”、“我是巧克力的”等,张广桥、高朵儿还把几种不同口味穿成一串与小朋友分享,得到大家的赞赏。
以娃娃来家做客的游戏口吻,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为制作糖葫芦打基础。
通过讨论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
先让幼儿尝试制作糖葫芦,既满足幼儿制作愿望,同时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跟好地引导、解决问题
在小班泥工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边讨论边演示能有助于幼儿掌握制作糖葫芦的几个步骤,
教师提醒幼儿团圆时要绕着圈稍用些力。
穿串对 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适时的帮助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以送礼物的形式展示出来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更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满足感,通过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欣赏同伴的作品,能提高幼儿认识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创造意识得到激发,逐步树立创造的信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将做好的串儿投放到娃娃家或放到娃娃超市以便开展角色游戏使用。
课件设计
思路
补充说明
本次活动通过娃娃家来做客,给娃娃做好吃的糖葫芦的游戏形式,使泥工活动与游戏巧妙结合,大大的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出来。由于糖葫芦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因此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通过看一看,做一做,喂一喂等活动让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感受了游戏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小朋友们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不足是分泥对小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活动中老师怕孩子分不好,存在老师过多参与的情况,应该放手让幼儿大胆制作,这样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大赛
学科 艺术
年级 小班
课题 泥工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设计者 李金茹
学校 河西十八幼
实施时间 2007、4
展开阅读全文